華文網

北京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6月2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新聞發佈會,聚焦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情況,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介紹了情況。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後五年北京將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將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

數讀科技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已達1.6萬家

據北京市科委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44萬家。

其中,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1.6萬家,占全國總數近16%。上市企業總數30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604家,其市值居全國首位。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專業開放平臺400餘家,服務企業超過3萬家。北京企業在天津、河北兩地設立分支機搆超過6000家,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同時,北京也在大力建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現已擁有58家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103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在京外資總部企業280家,外資研發機構548家。官方積極引導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佈局,2016年出口企業1552家,開展境外投資企業150家,對境外直接投資額248.3億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質產能合作、改善沿線國家人民生活水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科技創新惠民:“城市生命線”資訊即時監測

據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

五年來,北京大力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成果。同時,科技創新惠民水準大幅提升。五年來,北京深入實施首都藍天行動、清潔空氣行動計畫等科技惠民專項,加快垃圾處理、生態功能提升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和示範應用。

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燃氣、熱力、電力、給排水等“城市生命線”資訊的即時監測。在市民出行方面,

北京持續支援基於無線通訊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核心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設計建設國內首條全國產化車輛、信號系統的無人駕駛線路——燕房城市軌道交通線。

此外,在醫療方面,北京率先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重大疾病臨床資料和樣本資源庫,形成20項國際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制定136項診療技術規範和標準,篩選170項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醫療機構推廣。

科技支撐冬奧:冬奧會區域新能源車全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將支撐和保障2022年冬奧會。許強表示,冬奧會舉辦期間,其所在區域將實現新能源車全覆蓋,場館建設、設施服務等方面都將運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產品。

據瞭解,近年來,北京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首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落戶北京。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12.9萬輛,規模居全國第一。

此外,在冬奧會基礎設施和環境方面,賽事區域將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要能源方式;冬奧會的場館和場地建設中,將使用一批節能環保新材料、新技術;在冬奧會服務方面,8K高清顯示技術、5G通信技術、轉播技術等都需要科技支撐。“2022年冬奧會既是運動員比賽的競技場,也是科技成果及技術應用和展示的很好契機。”許強說道。(北京參考記者徐虹 編輯姚偉捷)

賽事區域將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要能源方式;冬奧會的場館和場地建設中,將使用一批節能環保新材料、新技術;在冬奧會服務方面,8K高清顯示技術、5G通信技術、轉播技術等都需要科技支撐。“2022年冬奧會既是運動員比賽的競技場,也是科技成果及技術應用和展示的很好契機。”許強說道。(北京參考記者徐虹 編輯姚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