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濼源知事|有一座你沒聽過沒見過的城,落戶章丘了

病了就是看病,還能玩、吃?老了就是養老,還能休閒、度假?不久的將來,這一系列活動或許在一個“小城”裡就能實現。

27日,章丘國際醫養健康城專案簽約,根據規劃,這裡將由生命產業創新區和陽光健康小鎮兩個片區組成,

推進健康養老與養生、旅遊、生物醫藥等產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健康服務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尤其健康養老產業更是被看好,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朝陽產業。和許多城市一樣,章丘的選擇正是要搭上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這列快車。

健康服務業迎來東風

要建健康城,章丘不是獨一家。北京、上海、秦皇島、長沙、青島等地已陸續提出這一構想,並都鎖定“國際化”目標,投資百億元者並不鮮見。

健康產業一般分為健康產品製造經營業和健康服務業兩大類型。前者屬於傳統業態,後者是目前備受追捧的新興業態,產業鏈長。

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早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但在我國,

近年其發展才進入機遇期。

2013年,全國健康服務業規模約為2萬億元。當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迴圈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並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內容包括健康養老、健康管理、相關支撐產業等。

此後,健康服務業進入多地視野,如南京市表示將重點扶持生命健康產業,希望將它打造成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青島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健康產業基地,加快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建設,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國際健康城”,加快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能力。


健康養老產業尤引人關注

在健康服務業中,健康養老產業尤為引人關注。這是步入老齡化社會這一現實背景下的必然。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正迎來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機遇期。

根據山東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研究員崔樹義、副研究員田楊對山東省45家養老機構的調查顯示,在鼓勵發展“醫養結合”模式的政策引導下,八成以上的養老機構希望發展成為“醫養結合型”機構,

醫療服務對老年人入住的影響也較大。可見,對醫養結合的意願較為強烈。

章丘此次簽約的項目,就是將醫療、養老等融合,同時又不限於此,還積極推進與養生、旅遊、生物醫藥等產業深度融合,相關產業配套聚集。


健康城的五個階段

依託于健康服務業發展而建設的健康城,在發達國家已非新鮮事物。據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王鷹翅、雷軒的研究,健康城建設主要可劃分為五個階段:20世紀初現代醫學剛剛興起,部分醫療機構不自覺地在其周邊集聚,形成最初的健康城;到了40年代,健康城建設主要集中在西方醫療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

上世紀60年代不少開發者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以吸引特定醫療客戶群體。針對老年人市場的美國太陽城就是專業化養老社區,於1960年開始建設,經過20年發展基本建成。目前已有十余萬老年人居住其中,在那裡,養老由生命的延續變為生活的延伸。

到了80年代,“亞健康”概念被提出,附帶休閒療養功能的體驗型健康城應運而生。進入21世紀,迪拜健康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最全面的醫療保健自由區。

而在我國,因有特殊國情,健康城建設與西方國家發展路徑應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未來的健康城,將不僅僅是病人來的地方,更不會僅僅是供人看病,而是將成為多元化的平臺。
位於長沙的梅溪湖國際醫療健康城計畫設立包括醫療服務區、醫學研發區、康復療養區、總部商務區、綜合配套區等五大功能板塊。位於南京的江北國際健康城將打造融醫療、教育、研究、康復、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園區。

健康城的使命

一個個“大手筆”著實令人振奮。但要實現規劃目標絕非一朝一夕。“健康城”通常被冠以“國際化”的頭銜,要保持“國際范兒”,有國外的醫生定期來坐診、使用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國外醫療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模式等必不可少,要實現這些,必然要花費不少功夫。

此外有觀點認為,健康城的設立或許可以作為醫療體制改革的先行區,解決體制機制問題。比如因為由不同部門管理,“醫”和“養”結合一直受影響,這種情況是否可以在健康城建設過程中逐步摸索出新路徑值得探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云云)

(壹點號 濼源知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健康城的五個階段

依託于健康服務業發展而建設的健康城,在發達國家已非新鮮事物。據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王鷹翅、雷軒的研究,健康城建設主要可劃分為五個階段:20世紀初現代醫學剛剛興起,部分醫療機構不自覺地在其周邊集聚,形成最初的健康城;到了40年代,健康城建設主要集中在西方醫療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

上世紀60年代不少開發者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以吸引特定醫療客戶群體。針對老年人市場的美國太陽城就是專業化養老社區,於1960年開始建設,經過20年發展基本建成。目前已有十余萬老年人居住其中,在那裡,養老由生命的延續變為生活的延伸。

到了80年代,“亞健康”概念被提出,附帶休閒療養功能的體驗型健康城應運而生。進入21世紀,迪拜健康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最全面的醫療保健自由區。

而在我國,因有特殊國情,健康城建設與西方國家發展路徑應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未來的健康城,將不僅僅是病人來的地方,更不會僅僅是供人看病,而是將成為多元化的平臺。
位於長沙的梅溪湖國際醫療健康城計畫設立包括醫療服務區、醫學研發區、康復療養區、總部商務區、綜合配套區等五大功能板塊。位於南京的江北國際健康城將打造融醫療、教育、研究、康復、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園區。

健康城的使命

一個個“大手筆”著實令人振奮。但要實現規劃目標絕非一朝一夕。“健康城”通常被冠以“國際化”的頭銜,要保持“國際范兒”,有國外的醫生定期來坐診、使用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國外醫療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模式等必不可少,要實現這些,必然要花費不少功夫。

此外有觀點認為,健康城的設立或許可以作為醫療體制改革的先行區,解決體制機制問題。比如因為由不同部門管理,“醫”和“養”結合一直受影響,這種情況是否可以在健康城建設過程中逐步摸索出新路徑值得探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云云)

(壹點號 濼源知事)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