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可能忽略掉了!中國055型萬噸大驅真正牛在哪?

基於它超越目前所有現役中國海軍驅逐艦的超大體量,

庫叔親切地稱它為大驅。

沒錯,就是線民討論已久的055型“萬噸大驅”,是讓中國海軍朝思暮想幾十年的國之利器!

消息一出,各色報導爭相見諸媒體,向來嚴肅認真且專業的庫叔認為,看點主要有以下四個。

1

追趕

一改我軍裝備發展“悶聲幹大事”的傳統,

大驅僅下水儀式就邀請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上將出席並致辭,這在我軍裝備發展史上屬於相當頂級的待遇。

按其說法,從體量而言,與美國宙斯盾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相比,大驅超出了整整3000噸,這幾乎是一艘中型護衛艦的噸位。體量大,裝載能力就強,大驅的自持力、遠洋作戰能力必然高出一籌。7000海裡的續航能力意味著,大驅一次補給就能從上海出發途經夏威夷一直開到美國西海岸還有富餘。

從外觀而言,大驅已經將傳統艦型的隱身性能發揮到了極致。第一眼看大驅的上層建築,庫叔的感想就兩個字:乾淨。包圍設計覆蓋了整個上層建築,整體式桅杆將眾多電子設備融合其中,遠不同于“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繁雜的上層建築。外觀簡潔,雷達反射面就小,隱身性能強,戰場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從武備而言,大驅擁有通用性垂直發射系統,

數量在100發以上,可以混裝“長劍”巡航導彈、“鷹擊”系列反艦導彈、“海紅旗”系列防空導彈、新型反潛導彈,性能全面,用“武裝到了牙齒”來形容毫不過分。其綜合作戰能力已經不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所能夠比擬的。

庫叔認為,大驅已經全面超越了令我們羡慕、仰視了幾十年之久的美國宙斯盾驅逐艦。與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水準大體相當。

大驅的下水是我軍在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領域追趕上世界最先進水準的標誌。

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要忘記,中國海軍是從什麼水準起步的?建軍幾十年用的都是老舊的051型驅逐艦;僅僅20年前,我們能夠拿得出手的最先進水面艦艇是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112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

所以,我們應該放聲為大驅喝彩。

但是,頭腦依然要清醒。大驅的意義何在?庫叔認為,大驅的下水是我軍在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領域追趕上世界最先進水準的標誌。

大驅的水準在世界範圍內,並不是開創性的,並不是革命性的,並不是有劃時代意義的。萬噸級的排水量、通用性垂直發射系統、整體式桅杆,這些要素近年來在英美等國的最新型驅逐艦上已經實現。大驅所展現的作戰樣式和今後承載的作戰使命,依然處在世界現有海上作戰方式的範圍之內。

2

潛力

大驅大不大?確實大。12300噸的排水量是什麼概念?庫叔在此舉幾個例子: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臭名昭著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000噸;二戰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排水量14000噸。可見,大驅的體量已經接近了巡洋艦的量級,甚至比美國9500噸號稱巡洋艦的“提康得羅加”級還要大。

但是,大驅之大不只是體量,更是後續使用過程中的發展潛力。

庫叔特地請教了軍事專家傅前哨和李亞強。兩位專家講,不同於空軍裝備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極細微的改動都會影響整架戰機的設計和建造,海軍裝備在生產建造完成並投入使用之後,仍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升級改造。

軍艦可以理解為一個裝載了各色裝備、設施、武器的大箱子,只要箱子夠大、夠結實、整體設計優良,電子裝備、武器裝備甚至是動力設施,都可以在後續使用中進行升級,更不用說是軟體系統了。

以美國最著名的宙斯盾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從1991年首艦“阿利·伯克”號下水算起到如今近30年間,“阿利·伯克”級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融合新興技術,在原型艦的基礎上先後發展了Flight Ⅰ、FlightⅠA、Flight Ⅱ、Flight ⅡA、Flight III等多種構型,在上層結構、防護能力、武器裝備、軟體系統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更新,其最新型的Flight III型可以說相對原型艦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所以,大驅之大不僅大在當前,更是大在今後。

3

使命

大驅下水之後,庫叔看了許多報導,稱讚大驅強悍的火力,全面的打擊能力,列數大驅的垂發數量,猜測大驅可能攜帶的導彈型號,進而分析大驅的戰鬥力之強大。

武器裝備確實體現了一艘軍艦的戰鬥力。但是,大驅的強大不僅體現在發達的“四肢”更是體現在大驅擁有的聰明“大腦”。

任何一型武器裝備都是為了其作戰使命而生的。那麼我們的大驅承擔什麼使命呢?在庫叔看來,大驅未來在我軍水面作戰力量中起的是通信指揮的作用。換言之,大驅今後要擔當的是艦隊指揮艦的角色,是整支艦隊的資訊中心和指揮中樞。

也許有人會疑惑,指揮艦不應該是艦隊中噸位最大的戰艦嗎?未來我軍的航母艦隊中噸位最大的顯然是航空母艦,怎麼會輪到大驅作指揮艦呢?

專家告訴庫叔,這裡有一個誤解。艦隊的指揮艦應該由艦隊中通信指揮能力最強的艦艇來擔任,但是通常而言,艦艇噸位越大裝載的通信裝備越多,其擁有的通信指揮能力也越強,所以造成了噸位最大的就是指揮艦的誤解。那麼在沒有航母的艦隊中,通常噸位最大的戰艦是指揮艦。

而航空母艦是個特例。航母是海上的移動機場,為了給艦載飛機提供起降,航母的體量確實巨大,但是航母上設備複雜,軍艦本身和所搭載的戰機之間電子信號複雜,極容易發生電子干擾;加之航母在作戰使用中要為戰機起降改變航向、航速,高速迎風航行,有可能要脫離編隊。所以航母事實上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通信指揮平臺。

以美軍為例,美國駐日本的第七艦隊,其最大的作戰艦艇是母港為橫須賀的“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但是這麼大體量的“雷根”號並不是第七艦隊的旗艦,第七艦隊的旗艦是“藍嶺”號兩栖指揮艦。

沒錯,就是多次在南海與我軍艦艇“相遇”的藍嶺號。

現代大規模海上作戰包含了海軍所有的戰術行動,旗艦需要指揮和控制空中、海面、水下、陸上多軍種參加的複雜作戰行動,艦隊所要面對的是未來的資訊化作戰,資訊化能力是旗艦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大腦”才是大驅真正的核心。

4

方向

大驅下水,舉國歡慶。

大驅已經成功追趕上了世界最先進的水準,已經站在了和美國共同領先的位置,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

未來將向何處發展?

過去我們大多是追隨式發展,國際上最先進的國家發展什麼,我們就跟著發展什麼。但是當我們站上最先進的位置,當我們沒有了追趕和模仿的物件的時候,我們又該向何處去?

庫叔認為,這不僅是大驅要面對的,更是我們這支軍隊和國家要認真思考和面對的重大問題。

下水視頻

2

潛力

大驅大不大?確實大。12300噸的排水量是什麼概念?庫叔在此舉幾個例子: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臭名昭著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000噸;二戰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巡洋艦“長灘”號排水量14000噸。可見,大驅的體量已經接近了巡洋艦的量級,甚至比美國9500噸號稱巡洋艦的“提康得羅加”級還要大。

但是,大驅之大不只是體量,更是後續使用過程中的發展潛力。

庫叔特地請教了軍事專家傅前哨和李亞強。兩位專家講,不同於空軍裝備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極細微的改動都會影響整架戰機的設計和建造,海軍裝備在生產建造完成並投入使用之後,仍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升級改造。

軍艦可以理解為一個裝載了各色裝備、設施、武器的大箱子,只要箱子夠大、夠結實、整體設計優良,電子裝備、武器裝備甚至是動力設施,都可以在後續使用中進行升級,更不用說是軟體系統了。

以美國最著名的宙斯盾驅逐艦“阿利·伯克”級為例,從1991年首艦“阿利·伯克”號下水算起到如今近30年間,“阿利·伯克”級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融合新興技術,在原型艦的基礎上先後發展了Flight Ⅰ、FlightⅠA、Flight Ⅱ、Flight ⅡA、Flight III等多種構型,在上層結構、防護能力、武器裝備、軟體系統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更新,其最新型的Flight III型可以說相對原型艦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所以,大驅之大不僅大在當前,更是大在今後。

3

使命

大驅下水之後,庫叔看了許多報導,稱讚大驅強悍的火力,全面的打擊能力,列數大驅的垂發數量,猜測大驅可能攜帶的導彈型號,進而分析大驅的戰鬥力之強大。

武器裝備確實體現了一艘軍艦的戰鬥力。但是,大驅的強大不僅體現在發達的“四肢”更是體現在大驅擁有的聰明“大腦”。

任何一型武器裝備都是為了其作戰使命而生的。那麼我們的大驅承擔什麼使命呢?在庫叔看來,大驅未來在我軍水面作戰力量中起的是通信指揮的作用。換言之,大驅今後要擔當的是艦隊指揮艦的角色,是整支艦隊的資訊中心和指揮中樞。

也許有人會疑惑,指揮艦不應該是艦隊中噸位最大的戰艦嗎?未來我軍的航母艦隊中噸位最大的顯然是航空母艦,怎麼會輪到大驅作指揮艦呢?

專家告訴庫叔,這裡有一個誤解。艦隊的指揮艦應該由艦隊中通信指揮能力最強的艦艇來擔任,但是通常而言,艦艇噸位越大裝載的通信裝備越多,其擁有的通信指揮能力也越強,所以造成了噸位最大的就是指揮艦的誤解。那麼在沒有航母的艦隊中,通常噸位最大的戰艦是指揮艦。

而航空母艦是個特例。航母是海上的移動機場,為了給艦載飛機提供起降,航母的體量確實巨大,但是航母上設備複雜,軍艦本身和所搭載的戰機之間電子信號複雜,極容易發生電子干擾;加之航母在作戰使用中要為戰機起降改變航向、航速,高速迎風航行,有可能要脫離編隊。所以航母事實上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通信指揮平臺。

以美軍為例,美國駐日本的第七艦隊,其最大的作戰艦艇是母港為橫須賀的“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但是這麼大體量的“雷根”號並不是第七艦隊的旗艦,第七艦隊的旗艦是“藍嶺”號兩栖指揮艦。

沒錯,就是多次在南海與我軍艦艇“相遇”的藍嶺號。

現代大規模海上作戰包含了海軍所有的戰術行動,旗艦需要指揮和控制空中、海面、水下、陸上多軍種參加的複雜作戰行動,艦隊所要面對的是未來的資訊化作戰,資訊化能力是旗艦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大腦”才是大驅真正的核心。

4

方向

大驅下水,舉國歡慶。

大驅已經成功追趕上了世界最先進的水準,已經站在了和美國共同領先的位置,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

未來將向何處發展?

過去我們大多是追隨式發展,國際上最先進的國家發展什麼,我們就跟著發展什麼。但是當我們站上最先進的位置,當我們沒有了追趕和模仿的物件的時候,我們又該向何處去?

庫叔認為,這不僅是大驅要面對的,更是我們這支軍隊和國家要認真思考和面對的重大問題。

下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