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卡畫師交巴加布: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

交巴加布接受記者採訪

“唐卡的製作,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力,

一定要靜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裡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精品。”6月22日,甘肅省首屆隴原工匠座談會在蘭州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隴原工匠獲獎者、提名者齊聚蘭州,暢談弘揚工匠精神。當天下午,記者採訪了第一屆“隴原工匠”甘南藏族唐卡省級傳承人——交巴加布。

唐卡是藏文的音譯,起源於西藏的一門古老藝術,興起於松贊干布時期。唐卡是一種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

其題材涉及藏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被稱作是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也是拉蔔楞地區保存數量最多、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有極高的研究和弘揚價值。

交巴加布繪製唐卡

一幅好的唐卡,在繪製時每個環節都要非常仔細,容不得半點馬虎。交巴加布說,繪製唐卡的白色畫布,要選擇緻密的粗棉布,經過特殊的洗淨、晾曬之後,用石粉伴著木膠,拿鵝卵石反反復複的打磨,再洗淨、再晾曬、再打磨,直到纖維和紋理漸漸退盡,白布變得非常光潔。隨後用碳筆打底稿,畫出神、佛像的骨架並確定比例,然後畫衣服、裝飾、寶冠及法器等,再依次進行著色、勾複綫、修正等步驟。

“這樣的畫布才能千年不朽,畫上的唐卡才可以一直相傳下來。”

交巴加布說,唐卡的繪製必須按照嚴格的步驟一步一步進行,且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耐力。因此,製作一幅唐卡短則需要三個月或半年,長則幾年、十幾年。“我記得,用時最長的一幅唐卡,長大概5米,高1米2左右,我們四個人用了將近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

交巴加布說,畫了40餘年,唐卡已成為他的全部,作為傳承人的後代,

他要將唐卡的繪製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技藝也要逐漸創新,提升創作力度,這樣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交巴加布繪製唐卡(資料圖)

考慮到創新發展,2010年8月交巴加布成立了夏河縣拉蔔楞菩提畫苑有限責任公司,

以布面彩繪唐卡為主,同時兼顧珍珠唐卡、刺繪唐卡、織錦唐卡等10余種唐卡的繪製,並逐步將唐卡推入市場。目前,公司有21名員工,其中達到畫師級的3人、中等級的8人、熟練繪畫工10人。“他們既是員工,也是徒弟。我給他們教授繪畫技藝,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對唐卡有一個深入的瞭解,讓傳統的唐卡藝術傳揚下去。”

畫了40多年唐卡,繪製了大大小小500多幅唐卡作品,交巴加布以深厚的唐卡繪畫功力得到了藏文化界的讚揚和肯定。他的作品《十八羅漢渡水圖》獲第三屆青海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產暨熱貢唐卡博覽會三等獎,《釋迦牟尼佛》(黑卡)在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通渭書畫藝術節評展中榮獲一等獎,帶彩《文殊菩薩三尊佛》(紅卡)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評展中獲一等獎,《藥師佛極樂世界》在第七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評展中獲金獎,《黃財神》獲得由省工信委、省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第十二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唐卡製作技藝一等獎。2014年交巴加布獲甘肅省唐卡工藝美術師稱號,2015年被認定為我省甘南藏族唐卡省級傳承人。2017年2月,榮獲首屆隴原工匠稱號。

“唐卡,是父親畢生的事業,現在也是我的全部。”交巴加布說,希望在自己的帶領下,有更多的年輕畫師來學習繪製唐卡,讓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千年。

本網記者 李秀清/文

他的作品《十八羅漢渡水圖》獲第三屆青海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產暨熱貢唐卡博覽會三等獎,《釋迦牟尼佛》(黑卡)在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通渭書畫藝術節評展中榮獲一等獎,帶彩《文殊菩薩三尊佛》(紅卡)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評展中獲一等獎,《藥師佛極樂世界》在第七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評展中獲金獎,《黃財神》獲得由省工信委、省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第十二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唐卡製作技藝一等獎。2014年交巴加布獲甘肅省唐卡工藝美術師稱號,2015年被認定為我省甘南藏族唐卡省級傳承人。2017年2月,榮獲首屆隴原工匠稱號。

“唐卡,是父親畢生的事業,現在也是我的全部。”交巴加布說,希望在自己的帶領下,有更多的年輕畫師來學習繪製唐卡,讓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千年。

本網記者 李秀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