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下半年錢投哪裡?這裡有一份值得收藏的投資指南

文/丸藝讀財

金評媒(https://www.jpm.cn) 編者按:投資是門技術活,雖然不能預測未來,

但通過自己擁有的理財技能獲取資訊、理性分析,獲得一定的收益率還是有跡可循的。

2017年的八字已經寫了一撇,不知道大家手裡的錢有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多呢?或許還有這麼一些小夥伴,他們正在遭遇:

定投的基金仍然不死不活地躺在持倉裡?

曾經市值十幾萬的股票跌得讓自己深夜痛哭足以談人生?

想買房子卻發現忽然限貸限購了,買得資格都沒有?

有資格買房子了,忽然發現首付湊不齊了?

我覺得,在投資這門技術活上,我們雖然不能預測未來,但通過自己擁有的理財技能獲取資訊、理性分析,獲得一定的收益率還是有跡可循的。這裡的關鍵點在於,我們做理財決策時,首先是不是能做到多看少動,

其次是不是能做到“兼聽則明”——否則就“偏聽則暗”了。

比如,看到土豪同事買房子賺了錢,我們也去買房子,結果別人的房價翻了一倍,而自己的房價穩如泰山;

又比如,你看了一篇不知道誰寫的《買黃金能賺錢,再不入場就晚了》之類的文章,立馬瘋狂跑去買黃金,結果大半年過去了黃金不漲反跌;

更常見的是,聽了某股神的推薦,說你買這檔股票一個月內能實現30%的收益,

結果呢?後面就不說了,大家自行腦補。

Anyway,做理財決策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如何“兼聽則明”?或者說,怎樣通過市場上的無窮錯誤資訊和或許是真理的資訊,説明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挽救我們下半年的理財收益率?

建議大家不妨參考一下這份報告:由挖財研究院發佈的全國首份《100位民間理財達人& 30位金融機構專家調研報告》,受訪的雙方針對下半年行情進行了觀點PK。

我流覽了一下,雖然很多結論不能妄言完全靠譜,但大方向是沒錯的,也代表著市場主流的一種預期,畢竟樣本量足夠大——要相信統計學啊!

比如,報告中 100位民間理財達人和30位金融機構專家在宏觀大勢上達成的一個共識:對股票、大宗商品等風險類資產保持審慎的態度。

再給大家提煉一下報告中的其它觀點:

1、強調“現金為王”

報告調研顯示,理財達人與機構專家都對當下市場保持謹慎,對現金類資產推崇備至,強調現金(包括貨幣基金)為王,分別有43%、56%的達人與專家建議增配現金。

參與調研的理財達人、《IPO觀察》主編黃一稀說,將來資產荒會變為錢荒,各種理財和投資產品的無風險收益率或低風險收益率會提升,如果合理配置手中的現金將會享受較高收益。

小夥伴們注意了,這裡的意思大致就是說,手頭上多留點現金為好。

2、黃金失寵

這個結論其實還蠻讓本寶寶意外的,因為在整體偏保守的氛圍中,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卻“失寵”:

兩組受訪物件中均有40%的人建議減少黃金配置,只有分別25.71%(達人)、28.57%(專家)的受訪者建議增加配置。

建議增加配置的達人代表張雲飛說,他建議配置黃金不是為了賺取高收益,而是為了避險。“如果為了賺取配黃金,現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當前美國進入加息週期,會刺激美元走強,‘蹺蹺板’的另一端——黃金的走勢可能難言樂觀。”

小夥伴們注意了,這裡的意思大致是:如果你想讓手裡的錢“避險”,那麼買黃金;但如果你想通過買黃金而賺很多錢,那麼還是要慎重考慮。

3、房產依舊好評如潮

與黃金“失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認為存在“泡沫”的房地產資產卻受到100位民間理財達人和30位金融機構專家的推薦:

受訪者中有三成達人、一成專家超配(比現在多30%)房地產資產;有超過一成達人、超過四成的專家增配(比現在多10%)。

央行也在6月20日發佈的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中說,居民購房意願繼續環比上漲態勢,較上季度上漲0.2個百分點。

對下季度房價,31.2%的居民預期“上漲”,46.1%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只有9.6%的居民預期“下降”。

看來房地產的保值功能,無論是在專業投資者還是在民間理財達人眼裡,都依然超過黃金,與現金不相上下。

想買房子的小夥伴們可以注意參考這一點。

4、請謹慎對當前股市、商品

調研報告還顯示,100位元民間理財達人和30位金融機構專家對當前的股票、商品等風險類資產保持謹慎,但又存在一定分歧。

比如港股市場,今年來跟隨週邊市場走勢,近期不斷收高,年內漲幅超過17%,但專家和達人均表示港股已有風險,上行空間有限,建議“落袋為安”。

而A股市場:100位民間達人認為,無論是大盤股還是中小盤股都應減持;而機構專家則認為大盤股應該標配,但小盤股應當減持,而且建議減持的幅度大於民間達人。

從具體走勢上看,A股確實在近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但令人意外的是,雙方建議減持股票的同時,也同時不看好國內債券的表現。股票與債券之間“蹺蹺板”效應,在專家和達人的眼裡並不適用於當前市場。

5、看好人工智慧

非常一致的是,達人、專家在A股未來的主題投資中,更看好人工智慧主題,分別有77%、72%的贊成率,高於“一帶一路”“央企改革”“大消費”等熱門主題。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在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將逐漸從概念炒作上升到業績創造的層面。

6、固定收益類產品分歧大

雙方分歧最大的是固定收益類(包括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100位元民間理財達人對網路理財更為激進。

因為不同機構發佈的理財產品良莠不齊,使得投資者選擇這類理財時相對謹慎。從調查結果看,機構專家比較厭惡信用風險,對固定收益理財投資較保守,但民間達人在這方面更為激進。

據我瞭解,不少民間理財達人建議增持這類資產,是源於他們對固定收益理財以及網路理財平臺有深入研究。

這份下半年投資理財報告,可以為大家在選擇資產配置上提供一份參考。專家和達人其實在宏觀層面達成了共識,都認為當下是一個“非典型”的保守型投資節點,對股票、商品等建議減持,但是在微觀投資上存在分歧——這需要時間來檢驗。

將來資產荒會變為錢荒,各種理財和投資產品的無風險收益率或低風險收益率會提升,如果合理配置手中的現金將會享受較高收益。

小夥伴們注意了,這裡的意思大致就是說,手頭上多留點現金為好。

2、黃金失寵

這個結論其實還蠻讓本寶寶意外的,因為在整體偏保守的氛圍中,傳統的避險資產黃金卻“失寵”:

兩組受訪物件中均有40%的人建議減少黃金配置,只有分別25.71%(達人)、28.57%(專家)的受訪者建議增加配置。

建議增加配置的達人代表張雲飛說,他建議配置黃金不是為了賺取高收益,而是為了避險。“如果為了賺取配黃金,現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當前美國進入加息週期,會刺激美元走強,‘蹺蹺板’的另一端——黃金的走勢可能難言樂觀。”

小夥伴們注意了,這裡的意思大致是:如果你想讓手裡的錢“避險”,那麼買黃金;但如果你想通過買黃金而賺很多錢,那麼還是要慎重考慮。

3、房產依舊好評如潮

與黃金“失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認為存在“泡沫”的房地產資產卻受到100位民間理財達人和30位金融機構專家的推薦:

受訪者中有三成達人、一成專家超配(比現在多30%)房地產資產;有超過一成達人、超過四成的專家增配(比現在多10%)。

央行也在6月20日發佈的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中說,居民購房意願繼續環比上漲態勢,較上季度上漲0.2個百分點。

對下季度房價,31.2%的居民預期“上漲”,46.1%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只有9.6%的居民預期“下降”。

看來房地產的保值功能,無論是在專業投資者還是在民間理財達人眼裡,都依然超過黃金,與現金不相上下。

想買房子的小夥伴們可以注意參考這一點。

4、請謹慎對當前股市、商品

調研報告還顯示,100位元民間理財達人和30位金融機構專家對當前的股票、商品等風險類資產保持謹慎,但又存在一定分歧。

比如港股市場,今年來跟隨週邊市場走勢,近期不斷收高,年內漲幅超過17%,但專家和達人均表示港股已有風險,上行空間有限,建議“落袋為安”。

而A股市場:100位民間達人認為,無論是大盤股還是中小盤股都應減持;而機構專家則認為大盤股應該標配,但小盤股應當減持,而且建議減持的幅度大於民間達人。

從具體走勢上看,A股確實在近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但令人意外的是,雙方建議減持股票的同時,也同時不看好國內債券的表現。股票與債券之間“蹺蹺板”效應,在專家和達人的眼裡並不適用於當前市場。

5、看好人工智慧

非常一致的是,達人、專家在A股未來的主題投資中,更看好人工智慧主題,分別有77%、72%的贊成率,高於“一帶一路”“央企改革”“大消費”等熱門主題。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在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將逐漸從概念炒作上升到業績創造的層面。

6、固定收益類產品分歧大

雙方分歧最大的是固定收益類(包括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100位元民間理財達人對網路理財更為激進。

因為不同機構發佈的理財產品良莠不齊,使得投資者選擇這類理財時相對謹慎。從調查結果看,機構專家比較厭惡信用風險,對固定收益理財投資較保守,但民間達人在這方面更為激進。

據我瞭解,不少民間理財達人建議增持這類資產,是源於他們對固定收益理財以及網路理財平臺有深入研究。

這份下半年投資理財報告,可以為大家在選擇資產配置上提供一份參考。專家和達人其實在宏觀層面達成了共識,都認為當下是一個“非典型”的保守型投資節點,對股票、商品等建議減持,但是在微觀投資上存在分歧——這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