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投降前,為何瘋狂組織1億國民挖松樹根,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導讀】在二戰後期,1943年美國開始加緊了對日本油輪的控制。此時的日本軍方驚恐的發現一個嚴酷的事實:儘管由日軍佔據的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天的印尼)石油產量非常多,但是由於遭到美空軍的打擊,
幾乎運不回日本。而在此時日本自己的石油產量也在逐年走低。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石油就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戰爭時期,尤其是在戰爭時期,石油被視為“黑色的黃金”,更是成為了國家興衰的命脈,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了戰爭的走向。

一九四四年,日本的油料進口量從去年的984.8萬桶突然下降到164.1萬桶。而到了1945年,日本油料產量又從上一年的158.5萬桶驟降到80.9萬桶,而油料進口量卻幾乎幾乎為零。美空軍甚至不用出動航母和轟炸機,只用遊弋在太平洋海底的少量潛艇,就擊沉了大量的日本油輪。而每一艘出海的日本油輪好似過街老鼠一般,隨時可能將遭受來自美軍和盟軍的海底空中雙重打擊。

“形勢已經瀕臨絕境,”一位日本郵輪船長說,“我們可以十分確定地說,日本一艘油船離港後,不久就肯定會被擊沉。油船根本不可能抵達日本島。”

在殘酷的事實面下,企圖做最後亡命一搏的日本軍國,發動了一項日本全民參與運動—挖松樹根。那麼小小松樹根,能挽回戰爭的頹勢嗎?松樹根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原來啊,日本的科學家們,曾經研究出一種方法,用含油量很高的松樹根可以熬出松根油,再將松根油經過蒸餾後,可以得到輕質油,最後再摻上工業酒精混合成“松根汽油”。根據這項科學驗證,日本軍國號召全體國民,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挖掘松樹根運動,而在當時就有一個著名的激勵口號:“200個松樹根可以使飛機在空中飛行一小時!”

為了支持國家繼續作戰,日本的全體民眾們紛紛下地挖樹根。甚至是日本的兒童,停課!全體不上學而跑到地裡去挖松樹根。而且軍國政府要求民眾,每天要挖的松樹根要達到相應的數量和指標。

就在當時的日本列島中,郊外的松樹幾乎全部被掃蕩一空,到處只見大捆的松樹根和樹皮堆積在路邊,更有一些具有經驗的操作工,挖出樹根後,就地採用蒸餾器或者是民用的鍋組合,開始點燈熬油。

其實這些松樹根所提煉的油脂,品質基本很差根本就沒有用。而在二戰之後,美軍曾試用過日本遺留下來的:粘稠度高且積碳嚴重的松樹根油,基本吉普車都跑不了幾小時就要熄火。當時這個工作所需要的勞動力也是空前的,因為生產每加侖“松根油”需要兩個半的勞動日。如果要達到日軍方需要的日產1.2萬桶指標,每天就需要125萬個勞動力!

由於此計畫太過勞師動眾,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松根汽油的產量也很小很小,據統計從43年到日本投降為止產量只就只有大約幾百噸,簡直是杯水車薪。

然而當時的日本對戰敗的局勢已經無力回天,但是被軍國洗腦日本民眾們,仍然相信他們的政府能夠轉敗為勝,可見當時的日本是有多麼的瘋狂和頑固。日本本來就是島國,資源很匱乏,戰敗也是必然的。

而經過戰敗後,幾十年時間,日本又躍為世界經濟強國,如今只要提到民眾意識環保最好的國家,大家都會提到日本。但是你是否知道,曾經的日本為了延續侵略戰爭,曾瘋狂的號召一億國民,破壞壞境,瘋狂採挖松樹根的這段歷史呢?

當時這個工作所需要的勞動力也是空前的,因為生產每加侖“松根油”需要兩個半的勞動日。如果要達到日軍方需要的日產1.2萬桶指標,每天就需要125萬個勞動力!

由於此計畫太過勞師動眾,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松根汽油的產量也很小很小,據統計從43年到日本投降為止產量只就只有大約幾百噸,簡直是杯水車薪。

然而當時的日本對戰敗的局勢已經無力回天,但是被軍國洗腦日本民眾們,仍然相信他們的政府能夠轉敗為勝,可見當時的日本是有多麼的瘋狂和頑固。日本本來就是島國,資源很匱乏,戰敗也是必然的。

而經過戰敗後,幾十年時間,日本又躍為世界經濟強國,如今只要提到民眾意識環保最好的國家,大家都會提到日本。但是你是否知道,曾經的日本為了延續侵略戰爭,曾瘋狂的號召一億國民,破壞壞境,瘋狂採挖松樹根的這段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