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艾媒報告丨2017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專題研究報告

2017年6月29日,全球領先的新經濟行業資料採擷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權威發佈《2017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專題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付費使用者規模預計達到22.1萬人,

較2016年增長26.01%,使用者規模增長率自2014年開始波動回升,目前增長率有繼續提高的趨勢。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2017年高考志願填報付費用戶占當年高考生總數尚不足3%,整體看來比例甚低。隨著高考高招改革推動,志願填報越發受到考生與家長重視,志願填報市場需求量增大,大量潛在用戶仍需挖掘。加之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的進步,將推進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內容和品質,
吸引使用者消費,使用者規模將繼續擴大,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以下為報告詳細內容

巨大需求催生填報志願諮詢市場

高考志願填報——百億市場潛力

教育部2017年公佈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約940萬人,其中有約650萬人能夠被大學錄取,而報考本科志願有職業規劃需求的學生大概有320萬人左右,高考志願填報擁有巨大的市場。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高考高招改革將催生出上百億的市場規模,

市場潛力巨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4年關於高考填報志願輿論搜索熱度相對冷淡,從2015年開始志願填報輿論熱度直線上升。可以看出,市場上對志願填報的關注程度變高且持續增長。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高考新政出臺催生大量報考服務需求,

同時高考學生人數變動趨於平穩,從2011年至今高考人數每年均超過900萬,市場基數穩定。高考報考行業市場空間廣闊,對於教育類企業來說是個不容錯過的搶奪“藍海”市場的機會。

高考志願填報付費用戶占比不足3%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付費使用者規模預計達到22.1萬人,較2016年增長26.01%,使用者規模增長率自2014年開始波動回升,目前增長率有繼續提高的趨勢。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2017年高考志願填報付費用戶占當年高考生總數尚不足3%,整體看來比例甚低。隨著高考高招改革推動,志願填報越發受到考生與家長重視,志願填報市場需求量增大,大量潛在用戶仍需挖掘。加之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的進步,將推進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內容和品質,吸引使用者消費,使用者規模將繼續擴大,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70%以上考生不明確目標專業,60%以上考生不瞭解所填報的專業。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不明確及不瞭解專業的考生佔據大多數意味著在市場上需要諮詢服務的潛在客戶數量仍十分巨大,未來,各市場競爭者應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加強市場教育,進而搶佔客戶資源。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更偏向於興趣愛好和就業前景兩個因素。另外,只有18.3%考生會選擇報考輔導,將近60%考生有意向但不瞭解情況。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雖目前考生選擇付費諮詢占比較低,隨內容付費、知識付費市場趨勢深化,更多消費者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這將會帶動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變現能力,使更多有意向諮詢的考生轉化為消費者。

高考考生填報志願諮詢管道

高考填報志願受重視程度高,諮詢管道從線下轉向線上

隨著互聯網發展,考生和家長獲取志願填報資訊管道增多,信息量增大,其報考諮詢管道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網路資訊搜索和線上教育機構成為考生和家長主要諮詢管道。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各大教育機構、資訊網站以及教育類APP平臺開始提供填報志願諮詢服務和產品,開啟了志願填報市場的爭奪。

高考志願填報市場存在問題

資訊不對稱

高考填報志願是考生間相互影響的行動。當考生做決策時,無法得知他人決策,加之每個人掌握資訊程度存在差異,造成資訊不對稱現象。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掌握信息量較多的一方將佔據相對優勢。

不確定性

高考填報志願是個博弈的過程,不確定性高,不同的高考分數區間對志願填報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成績中游的考生,填報志願不確定性會更高。同時,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在如何獲取資料和如何使用資料方面存在著許多誤區,只能靠簡單的心理分析來填報志願,進而增加高考志願填報不確定性。

盲目性

由於考生和家長瞭解的資訊有限,缺乏對報考專業和學校全面認知,盲目追求熱門專業,造成專業選擇紮堆現象。另外,網路資訊搜索管道信息量過於龐大和雜亂,考生和家長缺乏相關的資訊搜索能力和過濾資訊能力,容易被虛假資訊誤導,反而加劇填報志願盲目性。

缺乏針對性

不同考生之間的志願填報需求存在一定差異。目前大部分線上諮詢管道難以考慮到每個考生的主觀因素如:考生性格、潛在興趣、就業偏好等。而這些因素往往是考生填選志願的主要依據。若企業缺乏這方面的考量會使得提供給考生的諮詢方案缺乏針對性。目前,多數報考諮詢服務商提供通用性內容,未能滿足考生和家長個性化需求。

志願填報新興諮詢管道應運而生

志願填報市場需求不斷增大且越發個性化,傳統報考諮詢管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龐大的需求。新興報考諮詢管道,作為市場競爭者的砝碼應運而生。

線上教育機構專家諮詢管道

線上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學而思,依靠自身強大的考前輔導實力和龐大的學生資源,繼而拓展考後報考諮詢業務,形成考前輔導+考後諮詢連貫性運營模式。教育機構聘請大量高考志願報考專家,從估分、性格、興趣、就業等因素出發,為考生提供個性化的諮詢服務。

網路直播諮詢管道

市場出現有直播平臺與線上教育平臺聯手合作打造的“名師高考直播”新形式。為考生分享高考填報志願資訊,實現升學諮詢大眾化和普及化,讓考生和家長免費接收報考資訊。

高考志願類APP

依靠大資料技術計算海量資訊,整合高校招生資料和就業資料智慧推薦匹配院校和專業,加上職業測評等功能有效節省考生時間和精力,以快速精確的方式説明考生填報志願,輔助考生完成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傳統報考諮詢管道弊端與志願填報市場問題矛盾的激化催生出新興報考諮詢管道。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劇新興報考諮詢管道創新和發展。未來,新興管道將會代替大部分傳統管道,成為考生和家長主要諮詢方式。

2017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解析及預測

大資料分析技術有效助力考生精准報考

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訊息量非常巨大且持續遞增,結合大資料分析技術處理海量資訊是必然趨勢。通過大資料分析各大高校近10-15年錄取資料,採用模型演算法為各地考生帶來精准報考推薦,豐富考生報考選擇,解決考生盲目性、資訊不對稱等問題。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大資料僅作為工具提供共性的參考答案,考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報志願,切忌盲目依賴大資料。

人工智慧進軍志願填報市場,是機遇也是挑戰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學生傾向專業進行匹配,包括計算該專業與該學生職業規劃的相匹配程度。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人工智慧是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的未來方向,但也存在人工智慧難以企及的地方如:學生潛在性格特徵和興趣點、學生偏好城市、大學所在城市在國內外的認可度等主觀因素。

豐富考生多元化測評,加強諮詢機構變現能力

目前志願填報市場規模已經形成,發展關鍵在於提高變現能力。現在大部分用戶在移動端的支付習慣已養成,更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為優質內容和資料的精准買單。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要提高考生測評內容和方式多元化,提高預測精准性,打造“資料+評測+產品”連貫性優質服務,加強變現能力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艾媒諮詢)

未來,各市場競爭者應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加強市場教育,進而搶佔客戶資源。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更偏向於興趣愛好和就業前景兩個因素。另外,只有18.3%考生會選擇報考輔導,將近60%考生有意向但不瞭解情況。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雖目前考生選擇付費諮詢占比較低,隨內容付費、知識付費市場趨勢深化,更多消費者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這將會帶動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變現能力,使更多有意向諮詢的考生轉化為消費者。

高考考生填報志願諮詢管道

高考填報志願受重視程度高,諮詢管道從線下轉向線上

隨著互聯網發展,考生和家長獲取志願填報資訊管道增多,信息量增大,其報考諮詢管道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網路資訊搜索和線上教育機構成為考生和家長主要諮詢管道。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各大教育機構、資訊網站以及教育類APP平臺開始提供填報志願諮詢服務和產品,開啟了志願填報市場的爭奪。

高考志願填報市場存在問題

資訊不對稱

高考填報志願是考生間相互影響的行動。當考生做決策時,無法得知他人決策,加之每個人掌握資訊程度存在差異,造成資訊不對稱現象。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掌握信息量較多的一方將佔據相對優勢。

不確定性

高考填報志願是個博弈的過程,不確定性高,不同的高考分數區間對志願填報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成績中游的考生,填報志願不確定性會更高。同時,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在如何獲取資料和如何使用資料方面存在著許多誤區,只能靠簡單的心理分析來填報志願,進而增加高考志願填報不確定性。

盲目性

由於考生和家長瞭解的資訊有限,缺乏對報考專業和學校全面認知,盲目追求熱門專業,造成專業選擇紮堆現象。另外,網路資訊搜索管道信息量過於龐大和雜亂,考生和家長缺乏相關的資訊搜索能力和過濾資訊能力,容易被虛假資訊誤導,反而加劇填報志願盲目性。

缺乏針對性

不同考生之間的志願填報需求存在一定差異。目前大部分線上諮詢管道難以考慮到每個考生的主觀因素如:考生性格、潛在興趣、就業偏好等。而這些因素往往是考生填選志願的主要依據。若企業缺乏這方面的考量會使得提供給考生的諮詢方案缺乏針對性。目前,多數報考諮詢服務商提供通用性內容,未能滿足考生和家長個性化需求。

志願填報新興諮詢管道應運而生

志願填報市場需求不斷增大且越發個性化,傳統報考諮詢管道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龐大的需求。新興報考諮詢管道,作為市場競爭者的砝碼應運而生。

線上教育機構專家諮詢管道

線上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學而思,依靠自身強大的考前輔導實力和龐大的學生資源,繼而拓展考後報考諮詢業務,形成考前輔導+考後諮詢連貫性運營模式。教育機構聘請大量高考志願報考專家,從估分、性格、興趣、就業等因素出發,為考生提供個性化的諮詢服務。

網路直播諮詢管道

市場出現有直播平臺與線上教育平臺聯手合作打造的“名師高考直播”新形式。為考生分享高考填報志願資訊,實現升學諮詢大眾化和普及化,讓考生和家長免費接收報考資訊。

高考志願類APP

依靠大資料技術計算海量資訊,整合高校招生資料和就業資料智慧推薦匹配院校和專業,加上職業測評等功能有效節省考生時間和精力,以快速精確的方式説明考生填報志願,輔助考生完成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傳統報考諮詢管道弊端與志願填報市場問題矛盾的激化催生出新興報考諮詢管道。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劇新興報考諮詢管道創新和發展。未來,新興管道將會代替大部分傳統管道,成為考生和家長主要諮詢方式。

2017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解析及預測

大資料分析技術有效助力考生精准報考

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訊息量非常巨大且持續遞增,結合大資料分析技術處理海量資訊是必然趨勢。通過大資料分析各大高校近10-15年錄取資料,採用模型演算法為各地考生帶來精准報考推薦,豐富考生報考選擇,解決考生盲目性、資訊不對稱等問題。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大資料僅作為工具提供共性的參考答案,考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報志願,切忌盲目依賴大資料。

人工智慧進軍志願填報市場,是機遇也是挑戰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學生傾向專業進行匹配,包括計算該專業與該學生職業規劃的相匹配程度。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人工智慧是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的未來方向,但也存在人工智慧難以企及的地方如:學生潛在性格特徵和興趣點、學生偏好城市、大學所在城市在國內外的認可度等主觀因素。

豐富考生多元化測評,加強諮詢機構變現能力

目前志願填報市場規模已經形成,發展關鍵在於提高變現能力。現在大部分用戶在移動端的支付習慣已養成,更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為優質內容和資料的精准買單。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要提高考生測評內容和方式多元化,提高預測精准性,打造“資料+評測+產品”連貫性優質服務,加強變現能力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艾媒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