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優秀學員Spider教你“龍抬頭”是怎麼拍攝出來的

編者按:spider是後期、手機、旅行風光三門課的優秀學員。其實我覺得現在早已脫離了學員水準了。前一段的一張照片也讓大家熱議拍攝方法。於是我就邀請spider同學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拍攝思路。

也希望攝影筆記的同學們以後都能來分享。

如果您對於這個照片的拍攝過程還有疑問,歡迎點擊本文最下面的閱讀原文,直接和作者提問。

之前在風光攝影月賽上投了一張以祈年殿和龍柱為主題的照片《龍抬頭》,沒想到被甯校長做了點評,

還做了日曆封面,後來甯校長又留言讓我試著學白老師寫寫攝影故是。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篇攝影記錄。

《龍抬頭》拍攝記錄,之所以叫拍攝記錄而不是攝影故是,主要是覺得自己還是業餘水準,與各位老師還有差距,談不上教授技巧,所以權當作是一個作品誕生的記錄,分享吧。

前期拍攝

這幅作品主要是以一個比較特別的視角進行了拍攝。起源是一直比較喜歡拍有古建築搭配的景觀,

其實之前看了不少故宮的大片(包括婚紗照),其中有一些是以建築裡的龍頭、龍柱為前景拍攝的,這給我了不少啟發,想想除了故宮,印象中就是天壇這種皇家園林還有類似的建築了,於是在趕上一個週末的好天氣,決定去天壇找找機位。而去天壇拍照一定繞不開祈年殿,買票直接進入。

進入祈年殿所在的中心區域後,有龍柱龍頭的建築除了祈年殿的圍欄,

就是正對祈年殿的大門圍欄了,在這裡試了幾個拍攝角度,有從龍頭上方拍攝的,有從龍頭下方拍攝的,但是都感覺不理想。最後當走到大門西側時,發現了照片中的機位,這個角度取景龍頭側對祈年殿,不但遠近呼應,龍頭也擋住了不少遊客,同時為了在視覺上為了體現龍頭與祈年殿有一個高度差,選擇了低機位拍攝,於是就有了照片中的構圖。

然後就是進入拍攝階段了,因為天壇的遊客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是在祈年殿關門前的半個小時也仍然會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拍照,所以這裡我選擇了使用ND1000減光鏡,延長曝光時間 ,不但可以過濾掉大部分的遊人,同時也可以更好的記錄下天空中流雲的效果。

調整對焦了,因為畫面中龍頭與祈年殿距離差較大,很難同時把前景與背景都拍的很清晰,所以就需要前期進行分別對焦拍攝,後期再進行景深合成。

前期具體操作是先利用自動對焦分別對前景和背景對焦,然後將自動對焦轉換為手動對焦,再把減光鏡擰好進行拍攝,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帶上減光鏡後,由於光線太暗而導致無法合焦。

後期處理

前期拍攝完成後,下面就是後期的合成工作了。以下是我後期合成用到的三張照片。前面兩張是分別對前景及背景進行對焦的照片(這裡看的不是太清楚,放到100%還是能發現清晰度的不同),同時畫面也比較乾淨,基本沒有了遊客。最後一張是從之前拍攝延時素材中挑選的一張天空中雲的形態較好的一張照片。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10秒,ISO 100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10秒,ISO 100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4秒,ISO 100

首先將三張照片的RAW格式一起打開到ACR中,進行基礎調整(如色溫、曝光、高光、陰影、飽和度等)。因為使用了廣角所以位於畫面左側的龍柱變形比較嚴重,這裡使用了ACR中的手動調整了垂直、旋轉和長寬比,最後進行剪裁。

然後打開照片到PS中,排列圖層,這裡可以同時選中需要景深合成的圖層後,選擇“編輯—自動混合圖層”由軟體自動合成,也可以選擇建立蒙版的方式自己手動進行合成,這裡我選用的是後者,手動方式,將不同照片需要的呈現部分通過蒙版刷出來。

完成上述步驟後,一張照片的雛形就算完成,後面就是根據需要進行精細調整了,這裡就不詳述了。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下白一帆老師和風光課三期的同學們,給我的拍攝提了很多建議。後期應該也還有很多提高的空間,比如甯校長說對天空的雲進行堆疊等方法

,以後會繼續調整。

以上就是這張照片的誕生過程,希望大家喜歡,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交流。

最後發個拍攝這張照片時製作的延時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連結觀看。

以下是我後期合成用到的三張照片。前面兩張是分別對前景及背景進行對焦的照片(這裡看的不是太清楚,放到100%還是能發現清晰度的不同),同時畫面也比較乾淨,基本沒有了遊客。最後一張是從之前拍攝延時素材中挑選的一張天空中雲的形態較好的一張照片。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10秒,ISO 100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10秒,ISO 100

拍攝參數:光圈F11,快門4秒,ISO 100

首先將三張照片的RAW格式一起打開到ACR中,進行基礎調整(如色溫、曝光、高光、陰影、飽和度等)。因為使用了廣角所以位於畫面左側的龍柱變形比較嚴重,這裡使用了ACR中的手動調整了垂直、旋轉和長寬比,最後進行剪裁。

然後打開照片到PS中,排列圖層,這裡可以同時選中需要景深合成的圖層後,選擇“編輯—自動混合圖層”由軟體自動合成,也可以選擇建立蒙版的方式自己手動進行合成,這裡我選用的是後者,手動方式,將不同照片需要的呈現部分通過蒙版刷出來。

完成上述步驟後,一張照片的雛形就算完成,後面就是根據需要進行精細調整了,這裡就不詳述了。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下白一帆老師和風光課三期的同學們,給我的拍攝提了很多建議。後期應該也還有很多提高的空間,比如甯校長說對天空的雲進行堆疊等方法

,以後會繼續調整。

以上就是這張照片的誕生過程,希望大家喜歡,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交流。

最後發個拍攝這張照片時製作的延時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連結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