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動輒翻幾倍幾十倍的虛擬貨幣 真的適合你投嗎?

今年投資市場最火的就是虛擬貨幣了,作為老大的比特幣從年初不到7000元,目前已經18000元了,其他的虛擬幣更是兇猛,像乙太坊、瑞波幣等漲幅都超過了30倍。

相比之下,股票、基金、黃金、P2P等投資品種收益就遜色不少。

看到虛擬幣行情這麼瘋狂,很多菜友看了難免心動。

今天就來講講這些虛擬幣能不能投,該怎麼投。

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人對比特幣、乙太坊這些虛擬幣知之甚少,只是被行情給吸引進來了。如果要投資一個東西,連它是什麼都不清楚,那是非常危險的事。

所以我們先來講基本的知識,就是這些虛擬幣到底是什麼東西,而比特幣作為老大,

就以它來為例。

比特幣是什麼?

簡單來說,比特幣就是錢,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它的創始人中本聰第一次提出比特幣的概念(詳情見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時,就說得很明白。

看到這裡很多菜友心裡可能已經給比特幣判死刑了,

貨幣不是政府才能發行的嗎?你這是在挑戰政府的權威,就算不是騙局,也肯定得被政府搞死。

先不太早下這個結論,至少得瞭解完比特幣的運行機制吧。

比特幣是怎麼運行的?

首先說說銀行是怎麼運行的,其實銀行就是一個中心化的帳本,
資料都存儲在銀行的中心資料庫。

舉個例子,假如甲給乙通過銀行轉一筆款,5000元,此時甲的帳戶餘額是10000元,而乙的帳戶餘額是2000元。該轉帳的運行過程如下:

甲到銀行帳戶提出轉帳要求;

銀行通過帳戶、密碼等方式確認甲的身份,並且檢查帳戶餘額是否足夠;

檢查通過後,在系統裡增加一條轉帳記錄:甲帳號向乙帳號轉帳5000元,並修改甲帳戶餘額為10000-5000=5000元,乙帳戶餘額為2000+5000=7000元。

整個轉帳過程其實就是銀行在它的帳本上增加一條轉帳記錄,

並且修改雙方的帳戶餘額。因為銀行對帳本以及帳本的修改有絕對的控制權,所以這是一個中心化的帳本。

而比特幣的運行機制跟銀行有點類似,區別就是,比特幣沒有中心機構,它是由整個比特幣網路的參與者(即運行比特幣用戶端軟體的電腦,也稱節點)

共同控制。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假如甲向乙轉帳1個比特幣,

那麼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甲向周圍廣播轉帳要求:甲帳號向乙帳號轉1比特幣,並且用甲的私密金鑰進行簽名(私密金鑰的功能是證明你對這個帳號的錢有動用的權力,跟銀行密碼差不多)。

周圍的節點先驗證甲的“身份”(通過甲的公開金鑰檢查簽名的真偽),然後檢查甲的帳戶餘額是否足夠。

檢查完畢後,節點往自己的帳本上寫:甲帳號向乙帳號轉帳1比特幣,並且修改甲乙的帳戶餘額。

節點把這個交易廣播給周圍的節點,一傳十十傳百,直到所有節點都收到這筆交易。

所以比特幣其實也是一個帳本,這個帳本就是區塊鏈。與銀行不一樣的是,比特幣這個帳本是公開透明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修改帳本和檢查帳本,當然這個帳本也不是隨便就能修改成功的,某個節點要修改帳本,必須得到網路大部分節點的認可才能在公開的帳本上顯示。

比特幣是怎麼“發行”的?

銀行的錢是央行印出來的,而比特幣沒有像央行那樣的中心機構,它的錢是怎麼來的呢?

剛剛說了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那帳本得有人來記帳,要想有人來記帳,就不能讓人家白忙活,就必須給“錢”(也就是比特幣)。

這就是比特幣的發行機制,通過獎勵那些辛苦“記帳”的節點來產生新的比特幣,這些節點就是平常所說的礦工,這個發行的過程就是挖礦。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節點都可以驗證交易的真偽,但不是每個節點都能“記帳”,這個“記帳”的權力是需要競爭的,即通過複雜的數學計算通過符合條件的亂數(nonce)。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挖礦需要算力配置越來越高,需要消耗的電力越來越大。

比特幣有價值嗎?

目前大多數國家的貨幣都是政府發行的,通常我們認為是有政府的“背書”,所以覺得靠譜。而比特幣只是一個程式產生的東西,如何能相信它有價值呢?

這就涉及到貨幣的本質問題,一般我們覺得貨幣的本質是信用,像法幣意味著政府的信用在背書。其實,只要人們認為某個東西具備貨幣價值,達成共識願意用這個東西進行交易,那這個東西就是貨幣。

比如人類之前用過的貨幣,如貝殼、石頭、銅幣、黃金等,從沒人為它們背書過,但它們依然成為當時人類使用的貨幣。

貨幣主義大師弗裡德曼的著作《貨幣的禍害》中舉過一個例子,在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有一個叫雅浦島的小島,這個島上流通的貨幣是石幣,就是一些像輪子一樣的巨石。這些巨型石幣是從其他島採集、雕刻,再運回島上,然後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

碰到交易時,島上的人也不需要搬來搬去,只是在石幣上做個記號,然後告訴其他人這塊石頭屬於誰就行。

更奇怪的是,有一戶人家在採集石幣運回來時,不幸遇到了海難,石幣沉入大海,但因為同行的人可以證明這塊石幣的存在,因而即便石幣沒了,但大家仍然認可那戶人家擁有石幣所代表的財富和價值。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石頭對島上的居民是沒什麼用處的,而且也沒有誰給石頭背書,但它仍然成了這個島上的貨幣。這充分說明貨幣的共識屬性。

明白了貨幣的本質後,再談比特幣的價值答案就很明顯了。而且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相比法幣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

總量恒定、不受中心機構控制,可以避免濫發引起的貨幣貶值;

點對點交易,不受外匯管制的約束。

乙太坊、萊特幣又是什麼?

在幣圈,把除比特幣之外的虛擬幣統稱競爭幣(altcoin)或者山寨幣。

這些競爭幣有些是基於比特幣做一些改進,比如萊特幣、狗狗幣;有些是借鑒比特幣的技術,另外自己開發了一套系統,比如乙太坊、阿朵等;有些是以比特幣系統或其他競爭幣系統為平臺,開發的有實際應用場景的虛擬幣,比如去中心化雲存儲的siacoin、去中心化大資料交易的公信寶等。

當然幣圈跟P2P行業一樣,也有很多騙子幣,像這幾天江蘇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的《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就提到了很多傳銷幣、騙子幣,比如珍寶幣、百川幣、馬克幣等。

該怎麼投呢?

看了上面的內容,很多菜友對比特幣等虛擬幣應該有些初步的瞭解了(當然,這裡並不指望一篇文章就能讓你看懂虛擬幣),接下來就是怎麼投的問題了。

首先必須承認,虛擬幣的價值更多是一個認知問題,沒什麼道理可講,即便是上面說了那麼多,即便是所有事實都擺在面前,仍然是有人認可、有人不認可,所以不必強求。如果你不認可虛擬幣,最好是別碰。

如果你認可虛擬貨幣的價值,那麼就可以談談投資策略了。這裡就總結幾點供菜友們參考:

最好只玩優質幣

P2P有好平臺和壞平臺,股票有好股票和爛股票,虛擬幣也是一樣。而判斷優質幣可以從幾個方面衡量:技術上有沒有創新或改進、團隊開發實力、應用場景潛力、投資人認可度等。

長線投資

原因很簡單,虛擬幣目前市場小,潛力大,長線投資想像力大於短期炒作,過去經驗也表明,能長線拿得住的人,才是賺到大錢的,很多早期投資者雖然贏得了時機,但就是敗在了這點上。

不要加杠杆

虛擬幣本身波動已經夠大了,有時候一天漲1倍或跌30%都正常,加杠杆無疑存在很大的爆倉風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玩杠杆能賺到大錢的非常少。

節點把這個交易廣播給周圍的節點,一傳十十傳百,直到所有節點都收到這筆交易。

所以比特幣其實也是一個帳本,這個帳本就是區塊鏈。與銀行不一樣的是,比特幣這個帳本是公開透明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修改帳本和檢查帳本,當然這個帳本也不是隨便就能修改成功的,某個節點要修改帳本,必須得到網路大部分節點的認可才能在公開的帳本上顯示。

比特幣是怎麼“發行”的?

銀行的錢是央行印出來的,而比特幣沒有像央行那樣的中心機構,它的錢是怎麼來的呢?

剛剛說了比特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那帳本得有人來記帳,要想有人來記帳,就不能讓人家白忙活,就必須給“錢”(也就是比特幣)。

這就是比特幣的發行機制,通過獎勵那些辛苦“記帳”的節點來產生新的比特幣,這些節點就是平常所說的礦工,這個發行的過程就是挖礦。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節點都可以驗證交易的真偽,但不是每個節點都能“記帳”,這個“記帳”的權力是需要競爭的,即通過複雜的數學計算通過符合條件的亂數(nonce)。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挖礦需要算力配置越來越高,需要消耗的電力越來越大。

比特幣有價值嗎?

目前大多數國家的貨幣都是政府發行的,通常我們認為是有政府的“背書”,所以覺得靠譜。而比特幣只是一個程式產生的東西,如何能相信它有價值呢?

這就涉及到貨幣的本質問題,一般我們覺得貨幣的本質是信用,像法幣意味著政府的信用在背書。其實,只要人們認為某個東西具備貨幣價值,達成共識願意用這個東西進行交易,那這個東西就是貨幣。

比如人類之前用過的貨幣,如貝殼、石頭、銅幣、黃金等,從沒人為它們背書過,但它們依然成為當時人類使用的貨幣。

貨幣主義大師弗裡德曼的著作《貨幣的禍害》中舉過一個例子,在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有一個叫雅浦島的小島,這個島上流通的貨幣是石幣,就是一些像輪子一樣的巨石。這些巨型石幣是從其他島採集、雕刻,再運回島上,然後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

碰到交易時,島上的人也不需要搬來搬去,只是在石幣上做個記號,然後告訴其他人這塊石頭屬於誰就行。

更奇怪的是,有一戶人家在採集石幣運回來時,不幸遇到了海難,石幣沉入大海,但因為同行的人可以證明這塊石幣的存在,因而即便石幣沒了,但大家仍然認可那戶人家擁有石幣所代表的財富和價值。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石頭對島上的居民是沒什麼用處的,而且也沒有誰給石頭背書,但它仍然成了這個島上的貨幣。這充分說明貨幣的共識屬性。

明白了貨幣的本質後,再談比特幣的價值答案就很明顯了。而且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相比法幣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

總量恒定、不受中心機構控制,可以避免濫發引起的貨幣貶值;

點對點交易,不受外匯管制的約束。

乙太坊、萊特幣又是什麼?

在幣圈,把除比特幣之外的虛擬幣統稱競爭幣(altcoin)或者山寨幣。

這些競爭幣有些是基於比特幣做一些改進,比如萊特幣、狗狗幣;有些是借鑒比特幣的技術,另外自己開發了一套系統,比如乙太坊、阿朵等;有些是以比特幣系統或其他競爭幣系統為平臺,開發的有實際應用場景的虛擬幣,比如去中心化雲存儲的siacoin、去中心化大資料交易的公信寶等。

當然幣圈跟P2P行業一樣,也有很多騙子幣,像這幾天江蘇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的《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就提到了很多傳銷幣、騙子幣,比如珍寶幣、百川幣、馬克幣等。

該怎麼投呢?

看了上面的內容,很多菜友對比特幣等虛擬幣應該有些初步的瞭解了(當然,這裡並不指望一篇文章就能讓你看懂虛擬幣),接下來就是怎麼投的問題了。

首先必須承認,虛擬幣的價值更多是一個認知問題,沒什麼道理可講,即便是上面說了那麼多,即便是所有事實都擺在面前,仍然是有人認可、有人不認可,所以不必強求。如果你不認可虛擬幣,最好是別碰。

如果你認可虛擬貨幣的價值,那麼就可以談談投資策略了。這裡就總結幾點供菜友們參考:

最好只玩優質幣

P2P有好平臺和壞平臺,股票有好股票和爛股票,虛擬幣也是一樣。而判斷優質幣可以從幾個方面衡量:技術上有沒有創新或改進、團隊開發實力、應用場景潛力、投資人認可度等。

長線投資

原因很簡單,虛擬幣目前市場小,潛力大,長線投資想像力大於短期炒作,過去經驗也表明,能長線拿得住的人,才是賺到大錢的,很多早期投資者雖然贏得了時機,但就是敗在了這點上。

不要加杠杆

虛擬幣本身波動已經夠大了,有時候一天漲1倍或跌30%都正常,加杠杆無疑存在很大的爆倉風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玩杠杆能賺到大錢的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