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貨】5G商用,一個10萬億市場開啟!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指出,今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5城市啟動了5G外場試驗。由於5G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全球眾多廠商已經圍繞5G加速研發和產業佈局。隨著5G商用的加速推進,產業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6月28日,2017年世界移動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4G的蓬勃發展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繁榮,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未來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將推動社會加速進入萬物互聯新時代,呈現出連接泛在、感知泛在和智慧泛在三大特徵。

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說,中國移動正在加快推動5G發展。

2017年中國移動將在5個城市開展5G系統外場試驗,

2018年開始規模試驗,到2019年實現預商用,到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同時將加強聯合攻關和創新,進一步強化5G等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引領工作,打造一批可落地、可推廣的5G跨行業創新應用。

我國5G發展進度表

我國成立了最權威的組織IMT-2020(5G)推進組(不同於國際電聯的IMT-2020 組織)負責5G 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其組織了全球第一屆5G 研討會,並提出了“5G 之花”被ITU全部接納,並陸續發佈了5G 網路架構、5G 無線技術、5G 願景等白皮書,

確定了2018年試商用,2020年全面商用等時間計畫。

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三大運營商、及中興、華為、大唐等主要設備商積極推進5G 技術驗證和標準制定,把總體技術驗證研發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驟的5G 關鍵技術驗證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步驟的5G 技術方案驗證。

全球移動通信領域權威行業組織、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總幹事馬茨·格朗裡預計,2025年以前,全球將有11億個5G的連接,

很大部分將來自亞太地區。其中,中國5G用戶數量將達到億級。

5G的三大應用場景

國際電信聯盟ITU在2015年定義了5G三個主要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大連接物聯網(mMTC)及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根據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發佈的《5G白皮書》,從資訊交互物件不同的角度劃分,

其中eMBB場景是指在現有移動寬頻業務場景的基礎上,對於使用者體驗等性能的進一步提升,主要還是追求人與人之間極致的通信體驗,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mMTC和uRLLC則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但各自側重點不同:eMTC主要體現物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傳感和資料獲取為目標的應用場景;uRLLC應用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的指標要求,
面向如車聯網、工業控制等垂直行業的特殊應用需求。
5G應用滲透至生活各個領域

相比於4G,除了繼續加強人與人的移動寬頻通信eMBB,還增加了海量機器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 等兩個場景:5G時代,除了人與人通信,還增加了人與物、物與物的智慧互聯通信,打開了海量的終端連接市場,同時增加了高清視頻、VR/AR、車聯網、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無人機網路、大規模物聯網等各種應用場景市場。繼續加強人與人的移動寬頻通信,有望出現視頻通話,全息視頻通話、VR/AR 互動等應用。

移動通信技術在5G重又歸於一統

移動通信技術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上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五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碼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該階段可以再分為2G、2.5G、3G、4G、5G等。

移動通信每十年出現新一代技術,不斷引入創新技術,推動整體性能快速提升,隨著4G已進入規模商用,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5G已成為全球業界的研發重點。

發展5G的必要性

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隨著移動網路從3G向4G的轉換,移動流量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據Wind資訊統計,近幾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上。特別是2016年以來,隨著4G應用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過90億GB,近一年多累計同比增速持續超過120%。2017年5月份的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幾乎與去年10月持平。持續爆發的移動流量需求將倒逼通訊行業變革。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兩大驅動力,在這兩大驅動力作用下,5G的發展勢在必行,5G將應用於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愛立信亞太區首席技術官Magnus Ewerbring在今年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全球的領先企業都在研究5G。因為5G從三個方面影響著未來的創新和應用:第一,5G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寬頻頻寬,縮短回應時間,從而服務消費者;第二,5G通過FWA能夠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電纜光纖問題;第三,5G助力物聯網,能夠將新的設備聯入到網路當中,帶來全新的應用。

5G市場規模超10萬億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5G將全面構築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平臺到生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本報告測算結果顯示,2030年,在直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萬億元、2.9萬億元和800萬個;在間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10.6萬億元、3.6萬億元和1150萬個。

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4%。

5G正處於技術標準形成和產業化培育的關鍵時期,全球各國在國家數位化戰略中均把5G作為優先發展領域,強化產業佈局,塑造競爭新優勢。我國要緊抓這一歷史性新機遇,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加快5G產業化進程,超前部署網路基礎設施,營造產業生態環境,深化各領域融合應用,全面開創5G發展新局面,為全球5G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回顧三大運營商從2G時代到4G時代每年的資本開支情況,可以發現:中國聯通(600050,股吧)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36%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中國移動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20%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9%左右;中國電信由於在2014年的4G投資規模是2013年的357%,為特殊值,將其剔除之後測算其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5%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15%左右。

方正證券(601901,股吧)認為,在4G的投資高峰年,三大運營商的投資總額是3G高峰時期的157%。由於三大運營商在2017年都會縮減資本開支,隨著5G標準以及技術的進一步落地,新一輪的資本開支勢必會捲土重來。參考4G相比於3G時代的投資增幅,我們認為5G高峰資本開支會是4G時期的151%。

5G產業鏈分析

5G將在網路基本架構、網路邊緣設備、使用者終端設備方面引領革新,將應用:更高和更多的頻段、新的資訊編碼、更高集成度天線和射頻元件、更靈活的網路架構以及更複雜的計費和業務開放體系等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將對原有的產業鏈環節形成衝擊乃至替代。而在晶片、射頻、新材料以及空口領域會帶來更多的創新,也將締造一系列具備爆發式成長潛力的優質公司。

方正證券認為,從5G產業鏈收益邏輯來看,5G產業鏈由上游的天線、射頻器件等組成,中游的主設備商以及小基站服務提供者、下游的產品應用及終端應用場景構成。

還增加了人與物、物與物的智慧互聯通信,打開了海量的終端連接市場,同時增加了高清視頻、VR/AR、車聯網、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無人機網路、大規模物聯網等各種應用場景市場。繼續加強人與人的移動寬頻通信,有望出現視頻通話,全息視頻通話、VR/AR 互動等應用。

移動通信技術在5G重又歸於一統

移動通信技術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上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五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碼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該階段可以再分為2G、2.5G、3G、4G、5G等。

移動通信每十年出現新一代技術,不斷引入創新技術,推動整體性能快速提升,隨著4G已進入規模商用,面向2020年及未來的5G已成為全球業界的研發重點。

發展5G的必要性

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隨著移動網路從3G向4G的轉換,移動流量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據Wind資訊統計,近幾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上。特別是2016年以來,隨著4G應用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過90億GB,近一年多累計同比增速持續超過120%。2017年5月份的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幾乎與去年10月持平。持續爆發的移動流量需求將倒逼通訊行業變革。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兩大驅動力,在這兩大驅動力作用下,5G的發展勢在必行,5G將應用於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愛立信亞太區首席技術官Magnus Ewerbring在今年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全球的領先企業都在研究5G。因為5G從三個方面影響著未來的創新和應用:第一,5G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寬頻頻寬,縮短回應時間,從而服務消費者;第二,5G通過FWA能夠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電纜光纖問題;第三,5G助力物聯網,能夠將新的設備聯入到網路當中,帶來全新的應用。

5G市場規模超10萬億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5G將全面構築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平臺到生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本報告測算結果顯示,2030年,在直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萬億元、2.9萬億元和800萬個;在間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10.6萬億元、3.6萬億元和1150萬個。

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4%。

5G正處於技術標準形成和產業化培育的關鍵時期,全球各國在國家數位化戰略中均把5G作為優先發展領域,強化產業佈局,塑造競爭新優勢。我國要緊抓這一歷史性新機遇,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加快5G產業化進程,超前部署網路基礎設施,營造產業生態環境,深化各領域融合應用,全面開創5G發展新局面,為全球5G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回顧三大運營商從2G時代到4G時代每年的資本開支情況,可以發現:中國聯通(600050,股吧)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36%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中國移動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20%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9%左右;中國電信由於在2014年的4G投資規模是2013年的357%,為特殊值,將其剔除之後測算其4G投資年平均增長率在5%左右,歷年總投資平均增速在15%左右。

方正證券(601901,股吧)認為,在4G的投資高峰年,三大運營商的投資總額是3G高峰時期的157%。由於三大運營商在2017年都會縮減資本開支,隨著5G標準以及技術的進一步落地,新一輪的資本開支勢必會捲土重來。參考4G相比於3G時代的投資增幅,我們認為5G高峰資本開支會是4G時期的151%。

5G產業鏈分析

5G將在網路基本架構、網路邊緣設備、使用者終端設備方面引領革新,將應用:更高和更多的頻段、新的資訊編碼、更高集成度天線和射頻元件、更靈活的網路架構以及更複雜的計費和業務開放體系等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將對原有的產業鏈環節形成衝擊乃至替代。而在晶片、射頻、新材料以及空口領域會帶來更多的創新,也將締造一系列具備爆發式成長潛力的優質公司。

方正證券認為,從5G產業鏈收益邏輯來看,5G產業鏈由上游的天線、射頻器件等組成,中游的主設備商以及小基站服務提供者、下游的產品應用及終端應用場景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