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三任司令都是什麼來頭?他們曾對朝鮮戰爭作出什麼評價?

在朝鮮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曾更換了三任司令。他們分別是麥克亞瑟、李奇微、克拉克。他們都有過什麼軍事經歷?他們對朝鮮戰爭都是有什麼看法呢?

道格拉斯·麥克亞瑟

麥克亞瑟,西點軍校高材生,在校期間既刻苦攻讀,又注重體育鍛煉。4年之後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創下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此記錄至今無人打破)。他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1944年麥克亞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

麥克亞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尚未入朝之際,麥克亞瑟曾狂妄地說:“中國軍隊是亞洲的烏合之眾,

只要中國人參戰,我將讓只靠步槍作戰的中國人屍橫遍野,將整個戰場變為屠場。坦率地說,我是多麼盼望中國參戰啊!”當他指揮的軍隊在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較量中屢次受挫,他自己被解職後懊喪地改口道:“必須從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場完全新的戰爭。

馬修·邦克·李奇微

李奇微,西點軍校高材生,二戰名將,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因在朝鮮戰爭中挽救了聯合國軍而聞名於世。他在朝鮮戰爭中找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軟肋,即“七天攻勢”,曾給中國人民志願軍製造了不少麻煩。李奇微主張各軍種均衡發展,他在朝鮮戰爭期間表現出的身體力行的領導藝術、以及對軍事作戰基本原則的深刻領悟,在美國陸軍歷史上樹立了令旁人難以企及的領導榜樣。

他寫的回憶錄《軍人》和《朝鮮戰爭》等對軍事學者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意義。

他對朝鮮戰爭的評價,曾有這樣一段話:“中國人是勇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動進攻,韓國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

中國軍隊突然出現在韓國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韓國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他認為,韓國軍隊患有嚴重的“恐中症”。

馬克·韋恩·克拉克

克拉克,美國四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第五集團軍司令與朝鮮戰爭時的聯合國軍指揮官。美國著名的兩栖作戰專家,1939年在美國西海岸的兩栖登陸演習中,他的表現獲得了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著名的馬歇爾計畫實施者)的賞識。此後升遷之路很快,他升任中將時年僅46歲,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將。二戰中曾和艾森豪搭檔。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將軍代表聯合國部隊,與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

在對朝鮮戰爭的回憶中他說:“韓戰對我來說是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這是我軍旅生涯經歷的最高職位,但這是一個沒有光彩的職位。在執行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

他的表現獲得了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著名的馬歇爾計畫實施者)的賞識。此後升遷之路很快,他升任中將時年僅46歲,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將。二戰中曾和艾森豪搭檔。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將軍代表聯合國部隊,與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

在對朝鮮戰爭的回憶中他說:“韓戰對我來說是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這是我軍旅生涯經歷的最高職位,但這是一個沒有光彩的職位。在執行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