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靈璧古廟會暨首屆大唐酒業杯書畫筆會在靈璧縣成功舉辦

6月22日,安徽省靈璧古廟會暨首屆大唐酒業杯書畫筆會後,

靈璧縣文化局副局長、靈璧縣文聯主席耿瑞英(中)與靈璧縣美協、靈璧縣書協成員合影。左起:馬祥蒼、尹德浩、朱剛、王永、尹靜安、尹友傑、葉繼紅、耿瑞英(中)、馬開建、蔣興才、錢哨、王廣振、唐亮、張海峰和徐善俊

6月22日,序屬農曆五月二十八,是靈璧縣地區“靈璧(城隍)古廟會”傳統又盛大的日子。由安徽省靈璧縣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經貿文化網、靈璧縣文化局和靈璧縣文化館主辦,

北京惠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安徽國隆建築有限公司和亳州市大唐酒業有限公司承辦,大唐酒業靈璧縣三陸玖專賣店贊助,靈璧縣美術家協會、靈璧縣書法家協會和靈璧縣電視臺支持的靈璧古廟會暨首屆“大唐酒業杯”書畫筆會於當天下午三時在千年古城靈璧縣文化館成功舉辦。

靈璧縣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政協靈璧縣書畫院院長王錳,

靈璧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靈璧縣文聯主席耿瑞英分別出席。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文化館館長、靈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錢哨,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美協秘書長朱剛,安徽省美協會員、靈璧縣美協名譽主席尹靜安,安徽省美協會員、靈璧縣美協顧問蔣興才,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葉繼紅,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美協副主席張海峰,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靈璧鍾馗畫)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尹友傑,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好人王廣振,靈璧縣美術家協會會員徐善俊等書法、美術家成員參加了盛會。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宿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靈璧縣文化館館長、靈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靈璧縣美術家協會主席錢哨正在牆壁上作畫

活動中,這些書畫領域的著名大家飽含激情彙聚一堂,揮毫潑墨,精心創作,一展風采。書者凝神懸腕,筆下生風,正楷、行草種類繁多,名言、警句一氣呵生,唐詩、宋詞躍然紙上,條幅、斗方各有千秋,

筆勢、章法恰到好處。一幅幅書法作品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畫者早已成竹在胸,或工筆,或寫意,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尤其是鍾馗畫,這一靈璧縣最獨具特色的代表性書畫藝術形式,在本次筆會中更是獨領風騷大放異彩。畫家們筆下的天師鍾馗,一個個怒目圓睜,疾惡如仇,成為清正、廉潔、正義、驅邪、納福的化身。與此同時,美術家協會會員創作的自然風光作品山水清明、夏荷淡雅、松柏蒼勁,無不體現了廣大書、畫藝術家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真摯情感和精益求精、潛心忘我的藝術境界。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美協顧問、著名畫家蔣興才大師正在創作中

中國經貿文化網創始人兼總編輯、泰國蘭實大學客座教授、《東盟華服》雜誌社海外副主編馬祥蒼在接受靈璧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中國經貿文化網是“立足國內 面向世界”尤其聚焦於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的門戶網站。它在“文化搭台 經貿唱戲”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起著“架構橋樑,宣傳資訊”的重要媒介作用,向海內外各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人士提供資訊化服務工作,著力引領和推動國家經濟、貿易和文化等諸多領域向前發展。自2011年,由中國經貿文化網主辦、北京惠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第一屆在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影響力較大的年度活動——經貿文化論壇。它堅持學術性、國際性、開放性原則,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駐外大使或駐華使節、行業領袖、企業精英、政府資深官員和媒體界人士對學術及熱點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已在國內外經貿文化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2013年開始,中國經貿文化網不定期舉辦“經貿文化大講壇”,它綜合海內外經濟、貿易和文化諸方面重大事件,邀請知名專家教授進行剖析解讀、研討並彙編成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理論文集刊物。

馬祥蒼表示,他們力爭在盡可能短時間內把中國經貿文化網打造成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美譽度和較高影響力的資訊交流平臺。

馬祥蒼還指出,文化屬於軟實力,是一個地方乃至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國家主席在2014年7月9日《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曾分別提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國經貿文化網牽頭舉辦的此次書畫筆會,旨在進一步傳承古廟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古廟會的文化內涵。希望通過書畫筆會的形式,來積極參與並為靈璧古廟會增色添彩,讓更多的人瞭解靈璧、走進靈璧、愛上靈璧。近年來,特別是在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縣長曾超領導下的新一屆班子成員更加重視靈璧地區文化事業發展,尤其以“奇石、虞姬、鍾馗畫”為特色的“三元文化”享譽海內外,成為一張宣傳靈璧、展示靈璧的亮麗名片。中國經貿文化網將積極關注並一如既往的配合地方做好宣傳工作,為大美靈璧貢獻應有的力量。

據悉,本次靈璧古廟會暨首屆“大唐酒業杯”書畫筆會贊助方亳州市大唐酒業有限公司,坐落于曹魏故里安徽亳州。大唐酒業是亳州市出類拔萃的龍頭企業,占地38000平方米,現有職工260人,其中國家級品酒師1人,高級技術職稱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經濟師1人。該公司自成立以來,連年被亳州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單位。他們生產的大唐、勁牛等系列酒採用傳統的“老五甄”和現代釀酒技術相結合的工藝手法,取古井甘泉,釀五穀精華。大唐酒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口、清澈透明、回味悠長等品質,暢飲後頭不痛口不幹,熱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和好評,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經典。

亳州市大唐酒業有限公司靈璧縣總代理、大唐酒業靈璧縣三陸玖專賣店總經理馬開建先生,是一位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人士。在2016年的創業之初,馬開建就把奉獻愛心、扶貧濟困作為企業回報社會的主要職責,並於2016年12月9日聯合靈璧縣電視臺走進高樓鎮徐營村進行扶貧慰問等公益活動。這位對家鄉文化產業發展情有獨鍾的慈善人士馬開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該單位仍將獻出一己綿薄之力,以期促進靈璧文化產業發展。

相傳,早在明朝初年,靈璧地區在每年農曆五月就有城隍巡遊的記載。據《靈璧縣誌》記載,靈璧城隍廟“設廟於元,及至明,知縣周榮重建,在縣治東北。萬曆四十七年,知縣陳泰交又更新之。清朝康熙十二年,知縣馬驌又新之。”

據瞭解,道教把城隍神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谷豐民足。在民間,城隍被認為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它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城隍文化屬於中華民族民間歷史悠久的神祗文化之一,究其來歷可追溯到周朝。

原來,在周朝的祭祀禮儀中,除夕要祭祀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的8種神祇。城隍作為神明來崇拜,據說就是由此衍化而來。自漢代開始,特別是唐宋年間,由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城隍廟如雨後春筍,城隍祭祀還被列入國家祭典中,後唐起冊封城隍的活動不斷。 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明太祖朱元璋對城隍尤為重視,他在洪武元年開始將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爺,並且嚴格規定了城隍的都、府、州、縣四級制度,還下令各地城隍廟統統不得雜祀其他神靈。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時期,每座城池都相繼修建了城隍廟,城隍信仰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靈璧城隍廟的規模如此宏大,五月二十八古廟會能沿承至今都與明成祖朱棣皇帝有關。據康熙《靈璧縣誌》記載:明“靖難之役”後期,朱棣督師南下,接連攻破東阿等縣,並越過徐州。4月,兩軍大戰齊眉山(今靈璧縣西南婁莊鎮境),開始朱棣大敗。因“夢感城隍,力斫追將之馬”,最終反敗為勝取得決定性勝利,朱棣登基後,因感念靈璧城隍神力,加爵為“靈應侯”,這樣靈璧的城隍神就“與州城隍等職”了。按照城隍神的官府祭祀時間,不僅每逢正月十五、城隍壽誕、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這些大日子,官府衙門循例舉行官方祭祀,同時或他時舉行的民間廟會活動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自從明成祖朱棣加封靈璧城隍與州府同等級別以來,民間就在城隍壽誕(農曆五月十九日)祭後第九天即五月二十八日以約定俗成的方式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因此時小麥已經收割,農忙基本結束,十裡八村的民眾富餘大量時間趕廟會,既是祭祀城隍也是慶祝豐收,並被一直沿襲下來傳承至今。靈璧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古廟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和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一般持續一周。每年古廟會前三兩天,靈璧南關街道路兩旁的大街小巷早已搭滿了簡易涼棚,節日氣氛逐漸濃厚,愈發熱鬧非凡起來。至此商販雲集,天下奇珍異寶琳琅滿目。

如今,靈璧古廟會年年舉辦,成為該地區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參與度最高、也是最為隆重的盛會。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華夏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靈璧地區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已成功列入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廟會期間,除緬懷先人功德、祈福納祥外,還逐漸融入皮影戲、泗州戲、耍旱船、琴書、大鼓、嗩呐等文藝匯演、民俗活動、民間手工藝和集市經貿文體等十余場(項)系列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遊客和地方群眾奉上一場視覺、聽覺、味覺全方位、立體式的饕餮盛宴,親身體驗靈璧縣地方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魅力。

無不體現了廣大書、畫藝術家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真摯情感和精益求精、潛心忘我的藝術境界。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靈璧縣美協顧問、著名畫家蔣興才大師正在創作中

中國經貿文化網創始人兼總編輯、泰國蘭實大學客座教授、《東盟華服》雜誌社海外副主編馬祥蒼在接受靈璧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中國經貿文化網是“立足國內 面向世界”尤其聚焦於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的門戶網站。它在“文化搭台 經貿唱戲”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起著“架構橋樑,宣傳資訊”的重要媒介作用,向海內外各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人士提供資訊化服務工作,著力引領和推動國家經濟、貿易和文化等諸多領域向前發展。自2011年,由中國經貿文化網主辦、北京惠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第一屆在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影響力較大的年度活動——經貿文化論壇。它堅持學術性、國際性、開放性原則,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駐外大使或駐華使節、行業領袖、企業精英、政府資深官員和媒體界人士對學術及熱點問題進行探討、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已在國內外經貿文化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2013年開始,中國經貿文化網不定期舉辦“經貿文化大講壇”,它綜合海內外經濟、貿易和文化諸方面重大事件,邀請知名專家教授進行剖析解讀、研討並彙編成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理論文集刊物。

馬祥蒼表示,他們力爭在盡可能短時間內把中國經貿文化網打造成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美譽度和較高影響力的資訊交流平臺。

馬祥蒼還指出,文化屬於軟實力,是一個地方乃至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國家主席在2014年7月9日《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曾分別提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國經貿文化網牽頭舉辦的此次書畫筆會,旨在進一步傳承古廟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古廟會的文化內涵。希望通過書畫筆會的形式,來積極參與並為靈璧古廟會增色添彩,讓更多的人瞭解靈璧、走進靈璧、愛上靈璧。近年來,特別是在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縣長曾超領導下的新一屆班子成員更加重視靈璧地區文化事業發展,尤其以“奇石、虞姬、鍾馗畫”為特色的“三元文化”享譽海內外,成為一張宣傳靈璧、展示靈璧的亮麗名片。中國經貿文化網將積極關注並一如既往的配合地方做好宣傳工作,為大美靈璧貢獻應有的力量。

據悉,本次靈璧古廟會暨首屆“大唐酒業杯”書畫筆會贊助方亳州市大唐酒業有限公司,坐落于曹魏故里安徽亳州。大唐酒業是亳州市出類拔萃的龍頭企業,占地38000平方米,現有職工260人,其中國家級品酒師1人,高級技術職稱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經濟師1人。該公司自成立以來,連年被亳州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單位。他們生產的大唐、勁牛等系列酒採用傳統的“老五甄”和現代釀酒技術相結合的工藝手法,取古井甘泉,釀五穀精華。大唐酒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口、清澈透明、回味悠長等品質,暢飲後頭不痛口不幹,熱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和好評,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經典。

亳州市大唐酒業有限公司靈璧縣總代理、大唐酒業靈璧縣三陸玖專賣店總經理馬開建先生,是一位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人士。在2016年的創業之初,馬開建就把奉獻愛心、扶貧濟困作為企業回報社會的主要職責,並於2016年12月9日聯合靈璧縣電視臺走進高樓鎮徐營村進行扶貧慰問等公益活動。這位對家鄉文化產業發展情有獨鍾的慈善人士馬開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該單位仍將獻出一己綿薄之力,以期促進靈璧文化產業發展。

相傳,早在明朝初年,靈璧地區在每年農曆五月就有城隍巡遊的記載。據《靈璧縣誌》記載,靈璧城隍廟“設廟於元,及至明,知縣周榮重建,在縣治東北。萬曆四十七年,知縣陳泰交又更新之。清朝康熙十二年,知縣馬驌又新之。”

據瞭解,道教把城隍神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谷豐民足。在民間,城隍被認為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它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城隍文化屬於中華民族民間歷史悠久的神祗文化之一,究其來歷可追溯到周朝。

原來,在周朝的祭祀禮儀中,除夕要祭祀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的8種神祇。城隍作為神明來崇拜,據說就是由此衍化而來。自漢代開始,特別是唐宋年間,由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城隍廟如雨後春筍,城隍祭祀還被列入國家祭典中,後唐起冊封城隍的活動不斷。 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明太祖朱元璋對城隍尤為重視,他在洪武元年開始將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爺,並且嚴格規定了城隍的都、府、州、縣四級制度,還下令各地城隍廟統統不得雜祀其他神靈。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時期,每座城池都相繼修建了城隍廟,城隍信仰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靈璧城隍廟的規模如此宏大,五月二十八古廟會能沿承至今都與明成祖朱棣皇帝有關。據康熙《靈璧縣誌》記載:明“靖難之役”後期,朱棣督師南下,接連攻破東阿等縣,並越過徐州。4月,兩軍大戰齊眉山(今靈璧縣西南婁莊鎮境),開始朱棣大敗。因“夢感城隍,力斫追將之馬”,最終反敗為勝取得決定性勝利,朱棣登基後,因感念靈璧城隍神力,加爵為“靈應侯”,這樣靈璧的城隍神就“與州城隍等職”了。按照城隍神的官府祭祀時間,不僅每逢正月十五、城隍壽誕、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這些大日子,官府衙門循例舉行官方祭祀,同時或他時舉行的民間廟會活動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自從明成祖朱棣加封靈璧城隍與州府同等級別以來,民間就在城隍壽誕(農曆五月十九日)祭後第九天即五月二十八日以約定俗成的方式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因此時小麥已經收割,農忙基本結束,十裡八村的民眾富餘大量時間趕廟會,既是祭祀城隍也是慶祝豐收,並被一直沿襲下來傳承至今。靈璧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古廟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和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一般持續一周。每年古廟會前三兩天,靈璧南關街道路兩旁的大街小巷早已搭滿了簡易涼棚,節日氣氛逐漸濃厚,愈發熱鬧非凡起來。至此商販雲集,天下奇珍異寶琳琅滿目。

如今,靈璧古廟會年年舉辦,成為該地區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參與度最高、也是最為隆重的盛會。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華夏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靈璧地區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現已成功列入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廟會期間,除緬懷先人功德、祈福納祥外,還逐漸融入皮影戲、泗州戲、耍旱船、琴書、大鼓、嗩呐等文藝匯演、民俗活動、民間手工藝和集市經貿文體等十余場(項)系列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遊客和地方群眾奉上一場視覺、聽覺、味覺全方位、立體式的饕餮盛宴,親身體驗靈璧縣地方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