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回首1997年,那一年的香港,都在電影裡了

回顧下1997年的那些香港電影

彼時的它們講述著香港味兒極濃的故事、

的它們,或泯滅在時光中,或已然成為經典。

成龍《一個好人》劇照

1997年香港電影的票房扛把子是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這是一部標準的成龍式喜劇動作片,延續了成龍電影的風格與火爆,上映後獲得了四千五百萬的票房,彰顯出成龍在香港電影屆的非凡號召力。

巨星雲集的《家有囍事》

1997年票房第二名為周星馳的《家有囍事》,這部集結了一大波明星的賀歲檔電影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票房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李連傑黃飛鴻系列

而票房季軍則是武俠經典《黃飛鴻之西域雄獅》。作為“黃飛鴻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

《西域雄獅》中加入了諸多的西部元素,也算是在武打片中加入了創新元素。儘管影片評價並沒有前幾部作品高,但《西域雄獅》依然吸引了大量的“黃飛鴻系列”愛好者,在當年獲得了三千萬票房。

黎明主演的《賭神3之少年賭神》

此外,進入1997年香港電影票房前十名榜單的還有周星馳主演的《算死草》,劉德華主演的《天地雄心》,劉青雲和方中信主演的《十萬火急》,黎明主演的《賭神3之少年賭神》,鄭伊健和鄭秀文主演的《百分百岩Feel》、《愛您愛到殺死您》,鄭伊健主演的《古惑仔戰無不勝》。

這一年,

高票房基本都產生在1-3月,動作片和喜劇片依然是大銀幕上的主打作品,成龍仍是當仁不讓的頭號扛把子,周星馳也已經靠著一系列作品成為票房保證,而黎明作為當年的“小鮮肉”,無疑與鄭秀文組成了一對銀屏CP。但《古惑仔》系列已然走出了最火爆的歲月,那些江湖傳說隨著時代的進步,或許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退出舞臺。

然而,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電影的票房成績與口碑之間總會出現偏差,

1997年評價最高的電影也基本上未出現在票房排行榜上,而經過歲月沉澱,這之間的差距也變得更為明顯。根據豆瓣電影的評分資料,在1997年上映的香港電影中,評分最高的是一部名為《南海十三郎》的有愛國情結電影。

《南海十三郎》豆瓣評分9.0

在香港電影中,愛國片向來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分類,無論是近些年的《葉問》(電視劇版 電影版)、《霍元甲》,還是曾經的《精武英雄》、《黃飛鴻系列》,都讓一代代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海十三郎》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江譽鏐艱難一生,對戲劇如醉直至瘋傻的故事。這部電影在豆瓣獲得9.0的高分,也是許多人重要的童年回憶。

《春光乍泄》至今仍被視作經典之作

緊隨其後的則是那評分高達8.8分的《春光乍泄》。這部由梁朝偉、張國榮主演,王家衛導演的電影至今還在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段子,足見其生命力的強大。

黎明靠《半生緣》獲肯定

除了這幾部電影,《英雄向後轉》、《自梳》、《香港製造》、《小倩》、《飛一般愛情小說》、《半生緣》、《兩個只能活一個》等電影也進入了97年香港電影評分的前十名。這其中有小眾的文藝片,有愛情片,有動畫片,有喜劇,有悲劇,有現實也有荒誕,足見香港電影的類型之豐富,涉獵之廣泛,而即使總是被詬病演技的黎明,也靠著一部《半生緣》獲得了肯定。

1997年的香港電影一片紅火,票房優異,佳片輩出,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彼時的好萊塢已經完全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在技術層面上全面突破。新的電影改革即將來到,而香港電影依然停留在對技術要求偏低的類型片上,無論在技術水準,還是資金投入上都受到極大限制。許多敏感的電影人已經感受到了壓力,憂心著香港電影未來的去處。但還好,那是1997年,在一片生機勃勃中,有一扇通往廣闊的市場和維度的大門,在向香港電影徐徐打開。

在香港電影中,愛國片向來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分類,無論是近些年的《葉問》(電視劇版 電影版)、《霍元甲》,還是曾經的《精武英雄》、《黃飛鴻系列》,都讓一代代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海十三郎》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江譽鏐艱難一生,對戲劇如醉直至瘋傻的故事。這部電影在豆瓣獲得9.0的高分,也是許多人重要的童年回憶。

《春光乍泄》至今仍被視作經典之作

緊隨其後的則是那評分高達8.8分的《春光乍泄》。這部由梁朝偉、張國榮主演,王家衛導演的電影至今還在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段子,足見其生命力的強大。

黎明靠《半生緣》獲肯定

除了這幾部電影,《英雄向後轉》、《自梳》、《香港製造》、《小倩》、《飛一般愛情小說》、《半生緣》、《兩個只能活一個》等電影也進入了97年香港電影評分的前十名。這其中有小眾的文藝片,有愛情片,有動畫片,有喜劇,有悲劇,有現實也有荒誕,足見香港電影的類型之豐富,涉獵之廣泛,而即使總是被詬病演技的黎明,也靠著一部《半生緣》獲得了肯定。

1997年的香港電影一片紅火,票房優異,佳片輩出,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彼時的好萊塢已經完全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在技術層面上全面突破。新的電影改革即將來到,而香港電影依然停留在對技術要求偏低的類型片上,無論在技術水準,還是資金投入上都受到極大限制。許多敏感的電影人已經感受到了壓力,憂心著香港電影未來的去處。但還好,那是1997年,在一片生機勃勃中,有一扇通往廣闊的市場和維度的大門,在向香港電影徐徐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