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安史之亂後她去了哪裡

唐玄宗後期,繁榮昌盛的日子久了,唐明皇勵精圖治的做法逐漸消失殆盡,在安逸中慢慢迷失了方向,整天沉迷于寵妃楊玉環的溫柔鄉中,樂不思蜀。他重用宦官高力士,並把朝政大權交給了奸臣李林甫、楊國忠。

這三人表面上對玄宗極盡諂媚之能事,對下卻是專橫跋扈,排斥異己,整個王朝的政治風氣日益敗壞,貪污受賄者比比皆是,搞得一個國家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而好大喜功的玄宗為開疆拓土,在邊境駐紮重兵。此時驍勇善戰、精明過人的胡人

安祿山握有全國30%以上的兵力,看到唐王朝的衰敗,他骨子裡的野性和權力欲便迅速膨脹,隨即率領15萬叛軍坐地起義,向長安進軍。

太平之日久了,百姓多年未親臨戰亂,面對叛軍的燒殺搶掠,幾乎沒有抵抗能力。

756年,叛軍攻下洛陽。6月潼關失守後,玄宗夥同楊氏姊妹西行逃往四川。走到馬嵬坡時,隨行軍隊對楊氏姊妹的所作所為恨之人骨,將領陳玄禮在太子李享的支持下,

砍下了楊國忠和其子楊喧的腦袋,楊玉環的姐姐們也一起被殺害。

隨行軍隊在殺掉楊國忠及其親人之後,怒氣未平,認為貴妃才是置國家於混亂的罪

魁禍首,所以逼著玄宗處死貴妃,否則,他們將不再護駕前行。此時的玄宗除了依靠他們別無其他生存之法,

因此將領們的要求他不得不理會。但楊玉環是自己寵愛之人,玄宗無論如何也難以看著她被人殺害。一邊是愛妃,一邊是能保自己周全的愛將,生死天平該往哪邊傾斜,唐玄宗一時也沒了主意。

馬城坡兵變後,楊貴紀的下落究竟如何,

史書記鎖語惡不詳,詩詞又太多浪漫虛構

的成分,至今仍有不同說法:

楊貴妃死在了馬嵬坡。正史《日唐書·楊貴妃傳》載,楊國忠父子被誅後,四軍還是不散,玄宗遣力士詢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複奏,帝不得已,與妃決,遂繳死於佛室。

還有人認為,貴妃在馬嵬坡被亂軍所殺。唐詩人杜甫在兵變六個月後寫下的《哀江頭》裡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

貴妃被亂軍殺死,從情理上也可以講通,因為楊國忠父子及親人被殺,時局可能混亂,貴妃死在亂刀之下是極為可能的。這種觀點的持有者還認為,正史中載貴妃被益死,可能是為保住唐明皇顏面的一種諱飾說法。

還有人認為,貴妃是吞金而死。劉禹錫的《馬第行》中有此記載,只是缺少足夠證據證明。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坡。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身為被皇帝寵愛了二十多年的妃子,她不可能輕易被殺,而是在宦官高力士的幫助下小施障眼之法,讓一個宮女代她而死。如果事實如此,那麼僥倖活下來的楊貴妃最後去向哪裡?有人認為她到了民間,隱姓埋名,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更有甚者認為,她東渡去了扶桑(今日本),在山口安了家。楊貴妃生死成謎,成為歷史留給後人的一個丟了答案的問題。不管楊貴妃最後是生是死,生而何往,關於那段歷史都讓人刻骨銘心。

劉禹錫的《馬第行》中有此記載,只是缺少足夠證據證明。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坡。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身為被皇帝寵愛了二十多年的妃子,她不可能輕易被殺,而是在宦官高力士的幫助下小施障眼之法,讓一個宮女代她而死。如果事實如此,那麼僥倖活下來的楊貴妃最後去向哪裡?有人認為她到了民間,隱姓埋名,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更有甚者認為,她東渡去了扶桑(今日本),在山口安了家。楊貴妃生死成謎,成為歷史留給後人的一個丟了答案的問題。不管楊貴妃最後是生是死,生而何往,關於那段歷史都讓人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