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圖解金融》第五期:天才金融家巴菲特與他的“複利法則”

1930年,沃倫.愛德華.巴菲特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

5歲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商業頭腦。

5歲的巴菲特產生了一個執著的願望:他要成為一個非常非常富有的人。

那年,巴菲特在家外面的過道上擺了個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後來,他改為在繁華市區賣檸檬汁。

難得的是,他並不是掙錢來花的,而是開始積聚財富。

10歲時對股票開始瘋狂的著迷。

10歲的他在一本書《賺1000美元的1000招》裡看到的了一個概念:複利,“複利”的想法深深觸動了巴菲特。

11歲正式涉足股票市場,並賺取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在股市下跌之前果斷的賣出股票買入農田。

巴菲特以38美元的價錢為自己和姐姐各買入3股城市效勞公司的優先股。

複利法則在巴菲特看來就像滾雪球。

“你要做的,就是找一個雪量豐厚,長長的,平緩的坡道。”

雪球代表了你投入的資金的現值,雪球滾越大,說明投資獲利越豐厚。

他的財富目標非常明確,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找雪量豐厚且平緩的、長長的坡。

20世紀70年代,巴菲特40歲的時候已經擁有了一家規模龐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收購了涉及新聞、飲食、傢俱、珠寶、圖書等多個行業。

在巴菲特開始掌管伯克希爾的時候,他很快就把紡織廠獲取的利潤拿來投資未來前景較好的行業,

其中就有保險業。

之後,保險業就很快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核心業務。一直到今天保險業都是該公司盈利和營收的重要來源。

這期間投資西斯糖果公司,憑藉其高超的經營智慧,11月就將公司扭虧為盈,到1999年,公司純利達到11.1億美元。

隨後又收購了內布拉斯加的一系列傢俱店,控股了費切海默兄弟公司,後來又收購了一家大型的綜合公司-斯柯特.費特澤公司。

收購西斯糖果時,營業利潤只有6.6%,而當時的存款利率都已在7%。

但是巴菲特看重的是它穩定的現金流,並認定糖果業有好的發展前景。事實證明巴菲特的判斷是正確的,隨著西斯糖果的收益逐漸增多,它就像一台不斷給主人吐錢的印鈔機,而且越來越多。

20世紀80年代末,巴菲特看到傳媒業的機會,成為大都會公司(又稱美國廣播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巴菲特買入大都會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信任大都會的CEO墨菲,他認為在墨菲的管理下,合併後公司的利潤從長遠看將會大幅增長。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對媒體業情有獨鍾,非常看好這種輕資產近乎壟斷的商業模式。

1995年迪士尼收購了大都會,巴菲特通過大都會公司將所有股票換成了迪士尼公司,並一躍成為迪士尼的第二大股東,實現了進入迪士尼公司的夢想。

1996年,巴菲特出售迪士尼的股票,獲得了16億美元的股票,投資收益達到60%,完成了他的資本原始積累。

1987年巴菲特花費7億美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

不久後紐約金融市場發生了動盪,所羅門公司的股票狂跌,雖然巴菲特出面斡旋,但所羅門還是於1997年被旅行者集團收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失敗了。

公司內部的失控、唯利是圖的公司文化是造成那場危機的根源。

出於對誠實和正直的追求,巴菲特後來屢屢出言批評華爾街的行徑。這一點他在回憶錄中說得很清楚:“如果讓公司虧錢了,我還能理解,但是如果讓公司名譽受損,那我將毫不留情。”

20世紀末,美國經濟出現大滑坡,

巴菲特所青睞的可口可樂股票大跌,

他趁此機會一次性投資9億美元買進可口可樂的股票,占到可口可樂股票的6%。

巴菲特堅信沒有哪家公司會像可口可樂那樣,在未來會有極大的銷售增長。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長期持有,集中投資。

巴菲特奉行長期投資戰略,當公司股價被市場嚴重低估時他大量買進,然後一直長期持有。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內在價值高於市面價值的投資理論。

巴菲特的成功簡單歸結為:

要秉承複利法則,

複利就像滾雪球,

目標明確,

你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個

雪量豐厚、長長的、平緩的坡道。

不投機,有長遠的眼光,

挖掘真正有升值潛力的公司並長期持有。

下一期想看到大白組合圖解哪個版塊的金融小知識?

留言告訴我們吧!

— END —

文/劉麗利(匯福集團金融分析師) 插圖/Karen

作者聲明:本資訊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請或建議。投資涉及風險,閣下投資前應自行尋求獨立及專業顧問的建議。

原創聲明:本文的所有內容,包括圖片、文字均為匯福集團原創作品。對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香港 | 深圳|北京|廣州|合肥|廈門

而且越來越多。

20世紀80年代末,巴菲特看到傳媒業的機會,成為大都會公司(又稱美國廣播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巴菲特買入大都會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信任大都會的CEO墨菲,他認為在墨菲的管理下,合併後公司的利潤從長遠看將會大幅增長。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對媒體業情有獨鍾,非常看好這種輕資產近乎壟斷的商業模式。

1995年迪士尼收購了大都會,巴菲特通過大都會公司將所有股票換成了迪士尼公司,並一躍成為迪士尼的第二大股東,實現了進入迪士尼公司的夢想。

1996年,巴菲特出售迪士尼的股票,獲得了16億美元的股票,投資收益達到60%,完成了他的資本原始積累。

1987年巴菲特花費7億美元投資所羅門兄弟公司

不久後紐約金融市場發生了動盪,所羅門公司的股票狂跌,雖然巴菲特出面斡旋,但所羅門還是於1997年被旅行者集團收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失敗了。

公司內部的失控、唯利是圖的公司文化是造成那場危機的根源。

出於對誠實和正直的追求,巴菲特後來屢屢出言批評華爾街的行徑。這一點他在回憶錄中說得很清楚:“如果讓公司虧錢了,我還能理解,但是如果讓公司名譽受損,那我將毫不留情。”

20世紀末,美國經濟出現大滑坡,

巴菲特所青睞的可口可樂股票大跌,

他趁此機會一次性投資9億美元買進可口可樂的股票,占到可口可樂股票的6%。

巴菲特堅信沒有哪家公司會像可口可樂那樣,在未來會有極大的銷售增長。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長期持有,集中投資。

巴菲特奉行長期投資戰略,當公司股價被市場嚴重低估時他大量買進,然後一直長期持有。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內在價值高於市面價值的投資理論。

巴菲特的成功簡單歸結為:

要秉承複利法則,

複利就像滾雪球,

目標明確,

你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個

雪量豐厚、長長的、平緩的坡道。

不投機,有長遠的眼光,

挖掘真正有升值潛力的公司並長期持有。

下一期想看到大白組合圖解哪個版塊的金融小知識?

留言告訴我們吧!

— END —

文/劉麗利(匯福集團金融分析師) 插圖/Karen

作者聲明:本資訊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請或建議。投資涉及風險,閣下投資前應自行尋求獨立及專業顧問的建議。

原創聲明:本文的所有內容,包括圖片、文字均為匯福集團原創作品。對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香港 | 深圳|北京|廣州|合肥|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