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之洲丨紅樓一夢30年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策劃文體新聞部執行記者 張叢博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6月,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那哀婉熟悉的旋律,不斷響起。在播出三十年之際,這段“紅樓奇緣”在人們的念念不忘中,再度迴響。

1987年,歷經2年研討、2年籌備、3年拍攝的電視劇《紅樓夢》,終於拍攝完成並于當年5月2日在央視首播,一時間風靡全國,至今重播千餘次,被稱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

它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既是當年從四面八方相聚在大觀園裡的親歷者,一段青春歲月的見證,也是在浮躁的新時代裡,人們不斷去追憶和致敬的匠心製作。

2017年,在“寶玉”歐陽奮強的牽頭籌備下,87版《紅樓夢》劇組成功實現“史上最全的演職員大聚首”,6月17日在京舉行《紅樓夢》30周年紀念活動和音樂會。“30周年,這恐怕是87版《紅樓夢》劇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聚會了。”正是這個念頭,

支撐著歐陽奮強為之奔走了半年多。

三十年聚首活動的意義並不局限於一個劇組內部,更表達出觀眾對提倡和傳承匠人精神和塑造經典的渴盼。就像鴛鴦的飾演者鄭錚為聚會發來的寄語:30年過去了,在流逝的時間中我越發覺得,透著青澀與瑕疵的樸素與真摯,好過張揚著浮華矯情的平庸。

一朝入紅樓,終生夢不醒。《紅樓夢》灑落人間三百年,有人一生為“紅學”研究事業奔走,

有人一生醉在紅樓夢裡不願醒來。橫空出世的87版《紅樓夢》,把每個人內心的《紅樓夢》搬到了現實之中,自此人們的腦海中開始將賈寶玉聯想成歐陽奮強,林黛玉則幾乎被等同為陳曉旭。

李玉剛說自己有兩個啟蒙老師,一個是梅蘭芳,

另一個便是87版《紅樓夢》。儘管如今古裝劇層出不窮,但再難見到87版《紅樓夢》中一顰一笑韻味十足的“古典美”。技術手段不斷完善,然而精神內核的東西卻在缺失,很難再有三五年打磨一部劇的現象了。

人們總是對記憶深處的往事添上一些浪漫氣息,三十年的時空距離之下,讓87版《紅樓夢》仿佛進入“太虛幻境”,人們津津樂道於戲裡戲外人物和演員的命運,將各種主觀想像融入其中,

留下自己的唏噓感歎。30年前的《紅樓夢》劇組是如何一番模樣?這30年來,又怎樣影響著親歷者的人生?我們需要將那層浪漫薄紗抖落,以平靜的心態走進和還原。近日,大河報記者專訪了87版《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扮演者、此次30年再聚首活動的牽頭人歐陽奮強以及相關幕後人員,看看本真的大觀園。

54歲的歐陽奮強兩鬢斑白,早已不再是曹雪芹筆下那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俊俏寶玉模樣了,但這並不妨礙觀眾繼續稱呼他為“寶哥哥”。

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為了做成兩件事,歐陽奮強幾乎是連軸轉,不斷穿梭在機場、火車站。一件是寫新書《1987,我們的紅樓夢》,一件是籌備“87版《紅樓夢》開播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儘管過程中嘗盡酸甜苦辣,但這兩件事他做成了,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只是一次再聚首

其實,最先發起《紅樓夢》播出30年大聚會的是薛蟠的飾演者陳洪海,由於他剛動了手術,活動的主要組織和策劃工作就落在了“寶玉”肩上。當時,歐陽奮強正在為87版《紅樓夢》開播三十年準備出一本書,滿世界尋找故人的蹤跡,聯繫做訪談,希望通過書寫,致敬當年每一位為此劇默默付出的編劇、導演、攝像、副導演、美術、服裝、化妝、道具等幕後功臣,喚起觀眾對經典的懷念,喚醒社會對經典的追求。接手紀念活動後,他還要操心場地、設備、錢,為了籌資“到處求人,陪吃陪喝”……

從一開始,歐陽奮強就沒有將這次相聚只看作是創作團隊對青蔥歲月的緬懷,對他來說,是想回歸30年前拍攝《紅樓夢》的初心,表達對老一輩藝術家的敬意,“找回匠心和敬畏之心”。

在電視圈奔走三十年,歐陽奮強執導過數十部電視劇,拿過中國電視劇各種獎項,也見證了影視劇發展如何在技術不斷完善、投入越來越大的同時,暴露出的浮躁創作心態。“時代造就了這樣一部作品,從大環境來講,那個時候真的是很純真。讓一個導演花費五六年去籌備拍攝完成一部戲,這在當下是不可能的,但這種匠心創作仍然需要,因為觀眾仍然需要經典作品,工匠精神是不能缺失的。”

籌備過程中,歐陽奮強更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浮躁不只是存在於影視業。6月17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87版《紅樓夢》開播30周年紀念音樂會,是歐陽奮強牽頭策劃,“眾籌”出來的。然而,在籌備過程中,他承受著巨大的找贊助的經濟壓力和流言蜚語的精神壓力,有聲音質疑歐陽奮強“圈錢”,是在消費《紅樓夢》。一天,歐陽奮強徹夜不眠寫了一封《致87〈紅樓〉劇組的老師、兄弟姐妹的公開信》。他在信中說:“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沒必要借助這樣的活動圈錢和嘩眾取寵。”

3月25日,歐陽奮強在自己的個人公號中發表了一篇關於“齡官”的文章,並在文末附上了眾籌的連結,沒想到文章發佈後籌集到的資金額度從58萬元不斷增加,並獲得媒體的關注。這讓他重拾信心。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舉辦前後可謂冰火兩重天,包括媒體在內從最初時的集體觀望,到辦成之後的“一窩蜂”。“人們更喜歡蹭熱點,而不是去思考值不值得去做。”歐陽奮強覺得,過程的艱辛不值一提,最後的好結果比什麼都重要。

30年後光環還在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分為兩部分,當天上午是在北京植物園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百位當年《紅樓夢》劇組成員走過紅毯。

現場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場大型同學聚會,走上紅毯的演員們仍然用劇中的關係稱呼彼此。“探春”東方聞櫻介紹“賈環”王蔚時,開口就是“我弟弟”;“薛蟠”陳洪海將“香菱”陳劍月、“夏金桂”楊小楊,統稱為“我屋裡的”。

“很多演員是離開劇組後第一次見面,他們有些是沒有對手戲的,但是因為在一個年齡段,大家一起做了這麼一個紅樓夢,所以都很親切。”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歐陽奮強提醒記者要慎用“主演”這個詞彙,因為《紅樓夢》是群像戲,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而是統一稱為“演職人員”。

當天晚上,87版《紅樓夢》開播30周年紀念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上演。“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開場黑幕中,《好了歌》突然響起,然後燈光彙聚到王立平老人身上。1983年,剛給電影《少林寺》譜寫了主題曲《牧羊曲》的王立平,聽說《紅樓夢》劇組正在籌拍,便主動請纓,蟄伏四載,創作出《紅樓夢》系列主題曲。

作為“王熙鳳”鄧婕的家屬,張國立正在外地拍戲,特地抽出兩天時間回到北京。“沒有一分錢出場費,並且連來回的機票都是自己出的。”歐陽奮強的好友、此次紀念活動的文學策劃韓小北告訴大河報記者。

王扶林與王立平

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這位耄耋老人首先站在了舞臺中央,他還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的導演。隨著帷幕緩緩拉開,87版《紅樓夢》大大小小的演員幾乎都出現在了觀眾眼前,鏡頭一一掃過。

兩鬢斑白的“賈寶玉”歐陽奮強、潑辣依舊的“王熙鳳”鄧婕、賈芸的扮演者吳曉東、不老童顏的“茗煙”李楠,首次齊聚的周雷、劉耕路、周嶺三位編劇,消失于觀眾視野許久的“秦可卿”張蕾、“元春”成梅、“趙姨娘”戰愛霞、“鴛鴦”鄭錚、“紫鵑”徐麗霞、“彩雲”李曼,以及化妝師歐陽新霞……而薛寶釵的扮演者張莉,臨行前突發腎結石遺憾未能參加。

這次集體亮相令現場的觀眾激動不已,掌聲一直沒有停歇。30多年過去,演員們蒼老許多,但很多面孔是熟悉的,能一一叫出名字。在導播台的韓小北注意到,當大幕拉開,演職人員看到台下座無虛席的觀眾時,眼睛紛紛濕潤。

觀眾正興奮,燈光突然暗了下來,一個女聲在黑幕中透了出來:“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這是陳力的聲音。30年後已經年過花甲的陳力剛從美國趕了回來,獻唱了《枉凝眉》和《秋窗風雨夕》,將觀眾帶入懷舊的氣氛中。陳力在準備時對韓小北說:“我多年沒有登臺獻唱,做了多次手術,嗓子不行了,鼻腔也有問題,但我會用真情去演唱。”

鄧婕和歐陽奮強上臺獻詞。鄧婕說:“30年前,我原以為《紅樓夢》的萬人空巷只是曇花一現,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光環還在。”

“紅樓顧問團”“演員學習班”詮釋匠心

談到87版《紅樓夢》製作時的匠心,歐陽奮強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為更好地遵循原著而邀請紅學專家組成了“紅樓顧問團”,二是當年拍攝前開辦的“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

為還原當時的社會環境、語言習慣、風俗禮儀、著裝飲食等,民俗大家鄧雲鄉,手把手地教演員們怎麼拿起和放下茶杯,怎麼踩碎步,怎麼行禮,怎麼低眉順眼作出小女兒的情態;清史專家朱家溍和紅學家啟功親自示範古人作揖的動作,囑咐寫到劇本裡,千萬不能讓演員們搞錯;建築學者楊乃濟主持設計大觀園和榮國府,嚴格按照明清建築特徵和《紅樓夢》原文中的描述;服裝設計師史延芹設計出了2700套戲服,紗的、棉的、綢的、緞的、皮的,刺繡的、繹絲的……名目繁多,既尊重原著和歷史,又是生活化的服裝,至今欣賞起來也不會感到老套。

當87版《紅樓夢》編劇時的周嶺

負責後四十回劇本的編劇周嶺,每寫一集劇本,就會附帶寫一封信寄給紅學家周汝昌,講清楚這段故事從哪來的,為什麼這樣寫,用學術研究的架勢寫劇本。在紀念會上,導演王扶林特意感謝了紅學家胡文彬先生。當年拍《紅樓夢》時,劇中街道的牌匾原本刻著“榮甯街”,胡文彬先生指出應該叫“甯榮街”,“我們連夜更換了牌匾,否則可能一錯到底,你想想秦可卿出殯、元妃省親這樣重大的場景怎麼可能重拍”?

而王扶林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個招待所,抱著幾大本《紅樓夢》原著鑽研了整整一年,竭力理解《紅樓夢》的內涵、曹雪芹的生平等。他還要求所有演員都必須把原著吃透,開辦了“《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主要學習內容為分析角色,研究原著,還學習琴棋書畫,增強藝術修養。

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曾描述過一天的課程:“每天上午,老師帶著我們到圓明園,練功、練形體;下午,邀請紅學家來講課,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當時,馮其庸、蔣和森、李希凡這些知名的紅學家都來講過課。”學員們可以在小品課隨意組合、表演任何人物,直到導演和自己覺得都合適。用王扶林的話來說:“一定要跟角色談一次戀愛,看看他/她是不是你所想的那個對象。”87版《紅樓夢》起用了一群不出名、毫無經驗的年輕演員,但卻讓人留下“這個角色就是他/她”的讚歎。

周汝昌和薛寶釵飾演者張莉

《紅樓夢》劇組演職員的這種同窗情誼,歐陽奮強認為和當年拍攝前開辦的學習班有很大關係:“兩期學習班,加上拍攝三年,相當於上了一個專科學校,所以有了這種敬業精神,讓我們大家願意聚。”

歐陽奮強還記得,“可卿出殯”中的紙紮,是為吳佩孚葬禮做紙紮的老師傅帶著徒弟歷時一年紮成的。“元妃省親”的戲份是在上海、北京回龍觀、揚州瘦西湖三個地方拍的。

打開了一扇門又關閉了一扇門

87版《紅樓夢》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便是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2007年,陳曉旭患上乳腺癌,落髮為尼,法號妙真,然而剃度之後不到3個月,不幸病逝。留給世間一陣惋惜:陳曉旭走了,“世間再無林妹妹”。

觀眾心目中,陳曉旭是最接近書中黛玉形象的演員,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她的柔弱與憂鬱,恬靜秀美之間淡淡的卻化不開的惆悵,“宛如書中走出一般”。她曾回憶爭取黛玉角色時說過:“演黛玉是為了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夙願。”後來,陳曉旭在電視劇《家春秋》裡扮演梅表姐,並不成功,便心生退意。她說:“《紅樓夢》給我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也給我關上了這扇門。”

歐陽奮強對此心知肚明,“寶玉”之後他直接轉行做了導演:“《紅樓夢》裡的演員都是一群特型演員,包括我自己,演《紅樓夢》就不能演其他的,演了其他的就不能演《紅樓夢》”。

2008年,一場大型電視評選晚會上,歐陽奮強憑藉“賈寶玉”被評為十大經典螢屏形象之一,這讓他很感慨:“很多演員這一輩子演了無數角色,但是沒有被觀眾記住。有的演員這一輩子隻演過一個角色,卻被觀眾永遠記住了。”

為什麼《紅樓夢》的演員跳不出所演的角色?歐陽奮強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也反復思考過,“導演講戲、拍戲的模式,把演員的本色本性發揮到了極致,當他本身就帶著這個人物,就難以去超越,再加上電視劇一路重播,觀眾對他們飾演角色的印象不斷加深”。

87版《紅樓夢》拍攝現場

紅樓夢終,很多演員卻未能從中醒來,一些演員從此告別了螢屏,陳曉旭的演員之路終結。賈璉的扮演者高宏亮是為數不多的仍然活躍在螢屏的演員,後來參與過《康熙王朝》等多部口碑之作,作為風流英俊的“賈璉”一直是他身上抹不掉的印記。外出時被認出來,人們會習慣地問候一句:“喲,璉二爺來啦!”他曾心有不甘表達過:“大家的掌聲是給賈璉的,但我更希望是給我的表演的。”

一個個青澀的青年,已步入無奈的中年,還有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觀眾總是習慣于有意無意地將演員的命運與劇中角色關聯,這部電視劇甚至成了似有還無的命運伏線,暗中印證他們的人生軌跡。劇中賈瑞是貪淫好色的落魄子弟,扮演者馬廣儒1995年因酗酒猝死,年僅32歲。“板兒”的扮演者李玥29歲時,在一場車禍中離開。

“板兒是沒有料到的車禍,馬廣儒的英年早逝也是和性格有關係,沒有那麼曲折,很多觀眾很入戲,把角色等同于演員了,有些純屬巧合,確實有誇大成分。”和看客們聽故事的旁觀不同,歐陽奮強的態度嚴肅,此次活動,他邀請了87版《紅樓夢》唯一女性顧問阮若琳的後人以及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的妹妹陳曉陽等劇組成員家屬,他也試著聯繫賈母、馬廣儒的家屬但未果,劇組的其他人員他還會接著找,“因為這群人書寫了一個時代,也是值得繼續書寫的一群人”。

有敬畏之心才有經典之作

6月27日晚上,鄧婕在餐桌上動情地和身旁的韓小北說:“30年前,我們是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不管不顧地在拍《紅樓夢》;30年後,當我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的時候,我仍然有一顆敬畏之心。對原著,對曹雪芹,對87版《紅樓夢》,對觀眾都有一顆敬畏之心,這個是始終沒有變的。”

影像作品是遺憾的藝術。導演王扶林說,雖然有遺憾,但我們這一群人,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87版《紅樓夢》築起了一道高牆——不是為了讓後人不可超越,而是讓後人超越起來沒那麼容易。談到當下的影視行業,他也提到了“敬畏”一詞:“現在有一些投資人,覺得是自己籌來了錢,有決定權。所以,我特別慶倖當時主管領導對主創人員的信任。這不僅是對我們的藝術眼光的信任,也是對藝術規律的尊重與敬畏。”

為追憶已經離世的“林妹妹”陳曉旭,紀念音樂會現場準備了一個特別節目“群釵遇黛玉”,感動了全場觀眾。那就是歐陽奮強、鄧婕、東方聞櫻等現場朗誦《紅樓夢》原著中“林黛玉進賈府”節選。為陳曉旭配音的張海玲出現在舞臺上,用大家熟悉的聲音念出:“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那一瞬間,仿佛當年的“林妹妹”又回來了!隨後“王熙鳳”鄧婕念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眉宇情態滿是“鳳姐兒”當年的味道,引發現場一片掌聲。

“寶哥哥”歐陽奮強終於出聲,在全場觀眾期待的眼神中,一句“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念出,眼中已有淚花閃現。

時光回到30多年前,導演王扶林宣佈《紅樓夢》要起用新人,並決定打破女演員反串賈寶玉的慣例,用男演員出演。然而經過一番選擇,劇中演員基本落實,黛玉的戲份已經開拍,但誰來出演賈寶玉成為最大的難題。甚至有人說,能演寶玉的人還沒有生下來呢!

這時,原定出演史湘雲的張玉屏向王扶林推薦曾與自己合作過的歐陽奮強。此時的他,正在四川峨眉電影製片廠坐冷板凳,因為個子不高,長了一張娃娃臉,演的多是小角色。最終,那雙清澈的眼睛,為他贏得了這個機會。

如果沒有拍《紅樓夢》,人生又會怎樣?歐陽奮強對生活不喜歡假設,他唯一做過的一個假設是,如果當年提前半年進組,會不會因為不符合這個那個而被淘汰掉?他的臉比較寬,為了更加符合原著的形象描寫和視覺拍攝要求,他為了角色墊了下巴。從歐陽奮強開始,再拍紅樓夢,賈寶玉就不再是反串了,寶玉是一個有脂粉氣的小夥子。

87版《紅樓夢》30周年紀念活動音樂會

這可能是劇組最後一次的聚會

黛玉、寶釵的飾演者雙雙缺席,似如命中註定

時光回到30多年前,導演王扶林宣佈《紅樓夢》要起用新人,並決定打破女演員飾演賈寶玉的常規,用男演員出演。然而經過一番選擇,劇中演員基本落實,黛玉的戲份已經開拍,但誰來出演賈寶玉成為最大的難題。甚至有人說,能演寶玉的人還沒有生下來呢!

87版《紅樓夢》部分劇組人員合影

你還認識他們嗎?

王熙鳳扮演者鄧婕。

傻大姐扮演者張海燕。

賈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

王夫人、賈寶玉母親扮演者周賢珍。

賈元春扮演者成梅。

鄧婕走紅毯與紅迷互動。

周瑞家的扮演者孫彩虹。

主創人員合影。

王夫人、賈寶玉母親扮演者周賢珍。

主創人員合影。

主創人員合影。

邢夫人扮演者夏明輝。

54歲的歐陽奮強兩鬢斑白,早已不再是曹雪芹筆下那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俊俏寶玉模樣了,但這並不妨礙觀眾繼續稱呼他為“寶哥哥”。

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為了做成兩件事,歐陽奮強幾乎是連軸轉,不斷穿梭在機場、火車站。一件是寫新書《1987,我們的紅樓夢》,一件是籌備“87版《紅樓夢》開播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儘管過程中嘗盡酸甜苦辣,但這兩件事他做成了,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只是一次再聚首

其實,最先發起《紅樓夢》播出30年大聚會的是薛蟠的飾演者陳洪海,由於他剛動了手術,活動的主要組織和策劃工作就落在了“寶玉”肩上。當時,歐陽奮強正在為87版《紅樓夢》開播三十年準備出一本書,滿世界尋找故人的蹤跡,聯繫做訪談,希望通過書寫,致敬當年每一位為此劇默默付出的編劇、導演、攝像、副導演、美術、服裝、化妝、道具等幕後功臣,喚起觀眾對經典的懷念,喚醒社會對經典的追求。接手紀念活動後,他還要操心場地、設備、錢,為了籌資“到處求人,陪吃陪喝”……

從一開始,歐陽奮強就沒有將這次相聚只看作是創作團隊對青蔥歲月的緬懷,對他來說,是想回歸30年前拍攝《紅樓夢》的初心,表達對老一輩藝術家的敬意,“找回匠心和敬畏之心”。

在電視圈奔走三十年,歐陽奮強執導過數十部電視劇,拿過中國電視劇各種獎項,也見證了影視劇發展如何在技術不斷完善、投入越來越大的同時,暴露出的浮躁創作心態。“時代造就了這樣一部作品,從大環境來講,那個時候真的是很純真。讓一個導演花費五六年去籌備拍攝完成一部戲,這在當下是不可能的,但這種匠心創作仍然需要,因為觀眾仍然需要經典作品,工匠精神是不能缺失的。”

籌備過程中,歐陽奮強更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浮躁不只是存在於影視業。6月17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87版《紅樓夢》開播30周年紀念音樂會,是歐陽奮強牽頭策劃,“眾籌”出來的。然而,在籌備過程中,他承受著巨大的找贊助的經濟壓力和流言蜚語的精神壓力,有聲音質疑歐陽奮強“圈錢”,是在消費《紅樓夢》。一天,歐陽奮強徹夜不眠寫了一封《致87〈紅樓〉劇組的老師、兄弟姐妹的公開信》。他在信中說:“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沒必要借助這樣的活動圈錢和嘩眾取寵。”

3月25日,歐陽奮強在自己的個人公號中發表了一篇關於“齡官”的文章,並在文末附上了眾籌的連結,沒想到文章發佈後籌集到的資金額度從58萬元不斷增加,並獲得媒體的關注。這讓他重拾信心。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舉辦前後可謂冰火兩重天,包括媒體在內從最初時的集體觀望,到辦成之後的“一窩蜂”。“人們更喜歡蹭熱點,而不是去思考值不值得去做。”歐陽奮強覺得,過程的艱辛不值一提,最後的好結果比什麼都重要。

30年後光環還在

“6·17”三十周年再聚首活動分為兩部分,當天上午是在北京植物園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百位當年《紅樓夢》劇組成員走過紅毯。

現場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場大型同學聚會,走上紅毯的演員們仍然用劇中的關係稱呼彼此。“探春”東方聞櫻介紹“賈環”王蔚時,開口就是“我弟弟”;“薛蟠”陳洪海將“香菱”陳劍月、“夏金桂”楊小楊,統稱為“我屋裡的”。

“很多演員是離開劇組後第一次見面,他們有些是沒有對手戲的,但是因為在一個年齡段,大家一起做了這麼一個紅樓夢,所以都很親切。”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歐陽奮強提醒記者要慎用“主演”這個詞彙,因為《紅樓夢》是群像戲,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而是統一稱為“演職人員”。

當天晚上,87版《紅樓夢》開播30周年紀念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上演。“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開場黑幕中,《好了歌》突然響起,然後燈光彙聚到王立平老人身上。1983年,剛給電影《少林寺》譜寫了主題曲《牧羊曲》的王立平,聽說《紅樓夢》劇組正在籌拍,便主動請纓,蟄伏四載,創作出《紅樓夢》系列主題曲。

作為“王熙鳳”鄧婕的家屬,張國立正在外地拍戲,特地抽出兩天時間回到北京。“沒有一分錢出場費,並且連來回的機票都是自己出的。”歐陽奮強的好友、此次紀念活動的文學策劃韓小北告訴大河報記者。

王扶林與王立平

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這位耄耋老人首先站在了舞臺中央,他還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的導演。隨著帷幕緩緩拉開,87版《紅樓夢》大大小小的演員幾乎都出現在了觀眾眼前,鏡頭一一掃過。

兩鬢斑白的“賈寶玉”歐陽奮強、潑辣依舊的“王熙鳳”鄧婕、賈芸的扮演者吳曉東、不老童顏的“茗煙”李楠,首次齊聚的周雷、劉耕路、周嶺三位編劇,消失于觀眾視野許久的“秦可卿”張蕾、“元春”成梅、“趙姨娘”戰愛霞、“鴛鴦”鄭錚、“紫鵑”徐麗霞、“彩雲”李曼,以及化妝師歐陽新霞……而薛寶釵的扮演者張莉,臨行前突發腎結石遺憾未能參加。

這次集體亮相令現場的觀眾激動不已,掌聲一直沒有停歇。30多年過去,演員們蒼老許多,但很多面孔是熟悉的,能一一叫出名字。在導播台的韓小北注意到,當大幕拉開,演職人員看到台下座無虛席的觀眾時,眼睛紛紛濕潤。

觀眾正興奮,燈光突然暗了下來,一個女聲在黑幕中透了出來:“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這是陳力的聲音。30年後已經年過花甲的陳力剛從美國趕了回來,獻唱了《枉凝眉》和《秋窗風雨夕》,將觀眾帶入懷舊的氣氛中。陳力在準備時對韓小北說:“我多年沒有登臺獻唱,做了多次手術,嗓子不行了,鼻腔也有問題,但我會用真情去演唱。”

鄧婕和歐陽奮強上臺獻詞。鄧婕說:“30年前,我原以為《紅樓夢》的萬人空巷只是曇花一現,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光環還在。”

“紅樓顧問團”“演員學習班”詮釋匠心

談到87版《紅樓夢》製作時的匠心,歐陽奮強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為更好地遵循原著而邀請紅學專家組成了“紅樓顧問團”,二是當年拍攝前開辦的“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

為還原當時的社會環境、語言習慣、風俗禮儀、著裝飲食等,民俗大家鄧雲鄉,手把手地教演員們怎麼拿起和放下茶杯,怎麼踩碎步,怎麼行禮,怎麼低眉順眼作出小女兒的情態;清史專家朱家溍和紅學家啟功親自示範古人作揖的動作,囑咐寫到劇本裡,千萬不能讓演員們搞錯;建築學者楊乃濟主持設計大觀園和榮國府,嚴格按照明清建築特徵和《紅樓夢》原文中的描述;服裝設計師史延芹設計出了2700套戲服,紗的、棉的、綢的、緞的、皮的,刺繡的、繹絲的……名目繁多,既尊重原著和歷史,又是生活化的服裝,至今欣賞起來也不會感到老套。

當87版《紅樓夢》編劇時的周嶺

負責後四十回劇本的編劇周嶺,每寫一集劇本,就會附帶寫一封信寄給紅學家周汝昌,講清楚這段故事從哪來的,為什麼這樣寫,用學術研究的架勢寫劇本。在紀念會上,導演王扶林特意感謝了紅學家胡文彬先生。當年拍《紅樓夢》時,劇中街道的牌匾原本刻著“榮甯街”,胡文彬先生指出應該叫“甯榮街”,“我們連夜更換了牌匾,否則可能一錯到底,你想想秦可卿出殯、元妃省親這樣重大的場景怎麼可能重拍”?

而王扶林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個招待所,抱著幾大本《紅樓夢》原著鑽研了整整一年,竭力理解《紅樓夢》的內涵、曹雪芹的生平等。他還要求所有演員都必須把原著吃透,開辦了“《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主要學習內容為分析角色,研究原著,還學習琴棋書畫,增強藝術修養。

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曾描述過一天的課程:“每天上午,老師帶著我們到圓明園,練功、練形體;下午,邀請紅學家來講課,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當時,馮其庸、蔣和森、李希凡這些知名的紅學家都來講過課。”學員們可以在小品課隨意組合、表演任何人物,直到導演和自己覺得都合適。用王扶林的話來說:“一定要跟角色談一次戀愛,看看他/她是不是你所想的那個對象。”87版《紅樓夢》起用了一群不出名、毫無經驗的年輕演員,但卻讓人留下“這個角色就是他/她”的讚歎。

周汝昌和薛寶釵飾演者張莉

《紅樓夢》劇組演職員的這種同窗情誼,歐陽奮強認為和當年拍攝前開辦的學習班有很大關係:“兩期學習班,加上拍攝三年,相當於上了一個專科學校,所以有了這種敬業精神,讓我們大家願意聚。”

歐陽奮強還記得,“可卿出殯”中的紙紮,是為吳佩孚葬禮做紙紮的老師傅帶著徒弟歷時一年紮成的。“元妃省親”的戲份是在上海、北京回龍觀、揚州瘦西湖三個地方拍的。

打開了一扇門又關閉了一扇門

87版《紅樓夢》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便是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2007年,陳曉旭患上乳腺癌,落髮為尼,法號妙真,然而剃度之後不到3個月,不幸病逝。留給世間一陣惋惜:陳曉旭走了,“世間再無林妹妹”。

觀眾心目中,陳曉旭是最接近書中黛玉形象的演員,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她的柔弱與憂鬱,恬靜秀美之間淡淡的卻化不開的惆悵,“宛如書中走出一般”。她曾回憶爭取黛玉角色時說過:“演黛玉是為了完成一種使命似的夙願。”後來,陳曉旭在電視劇《家春秋》裡扮演梅表姐,並不成功,便心生退意。她說:“《紅樓夢》給我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也給我關上了這扇門。”

歐陽奮強對此心知肚明,“寶玉”之後他直接轉行做了導演:“《紅樓夢》裡的演員都是一群特型演員,包括我自己,演《紅樓夢》就不能演其他的,演了其他的就不能演《紅樓夢》”。

2008年,一場大型電視評選晚會上,歐陽奮強憑藉“賈寶玉”被評為十大經典螢屏形象之一,這讓他很感慨:“很多演員這一輩子演了無數角色,但是沒有被觀眾記住。有的演員這一輩子隻演過一個角色,卻被觀眾永遠記住了。”

為什麼《紅樓夢》的演員跳不出所演的角色?歐陽奮強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也反復思考過,“導演講戲、拍戲的模式,把演員的本色本性發揮到了極致,當他本身就帶著這個人物,就難以去超越,再加上電視劇一路重播,觀眾對他們飾演角色的印象不斷加深”。

87版《紅樓夢》拍攝現場

紅樓夢終,很多演員卻未能從中醒來,一些演員從此告別了螢屏,陳曉旭的演員之路終結。賈璉的扮演者高宏亮是為數不多的仍然活躍在螢屏的演員,後來參與過《康熙王朝》等多部口碑之作,作為風流英俊的“賈璉”一直是他身上抹不掉的印記。外出時被認出來,人們會習慣地問候一句:“喲,璉二爺來啦!”他曾心有不甘表達過:“大家的掌聲是給賈璉的,但我更希望是給我的表演的。”

一個個青澀的青年,已步入無奈的中年,還有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觀眾總是習慣于有意無意地將演員的命運與劇中角色關聯,這部電視劇甚至成了似有還無的命運伏線,暗中印證他們的人生軌跡。劇中賈瑞是貪淫好色的落魄子弟,扮演者馬廣儒1995年因酗酒猝死,年僅32歲。“板兒”的扮演者李玥29歲時,在一場車禍中離開。

“板兒是沒有料到的車禍,馬廣儒的英年早逝也是和性格有關係,沒有那麼曲折,很多觀眾很入戲,把角色等同于演員了,有些純屬巧合,確實有誇大成分。”和看客們聽故事的旁觀不同,歐陽奮強的態度嚴肅,此次活動,他邀請了87版《紅樓夢》唯一女性顧問阮若琳的後人以及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的妹妹陳曉陽等劇組成員家屬,他也試著聯繫賈母、馬廣儒的家屬但未果,劇組的其他人員他還會接著找,“因為這群人書寫了一個時代,也是值得繼續書寫的一群人”。

有敬畏之心才有經典之作

6月27日晚上,鄧婕在餐桌上動情地和身旁的韓小北說:“30年前,我們是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不管不顧地在拍《紅樓夢》;30年後,當我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的時候,我仍然有一顆敬畏之心。對原著,對曹雪芹,對87版《紅樓夢》,對觀眾都有一顆敬畏之心,這個是始終沒有變的。”

影像作品是遺憾的藝術。導演王扶林說,雖然有遺憾,但我們這一群人,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87版《紅樓夢》築起了一道高牆——不是為了讓後人不可超越,而是讓後人超越起來沒那麼容易。談到當下的影視行業,他也提到了“敬畏”一詞:“現在有一些投資人,覺得是自己籌來了錢,有決定權。所以,我特別慶倖當時主管領導對主創人員的信任。這不僅是對我們的藝術眼光的信任,也是對藝術規律的尊重與敬畏。”

為追憶已經離世的“林妹妹”陳曉旭,紀念音樂會現場準備了一個特別節目“群釵遇黛玉”,感動了全場觀眾。那就是歐陽奮強、鄧婕、東方聞櫻等現場朗誦《紅樓夢》原著中“林黛玉進賈府”節選。為陳曉旭配音的張海玲出現在舞臺上,用大家熟悉的聲音念出:“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那一瞬間,仿佛當年的“林妹妹”又回來了!隨後“王熙鳳”鄧婕念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眉宇情態滿是“鳳姐兒”當年的味道,引發現場一片掌聲。

“寶哥哥”歐陽奮強終於出聲,在全場觀眾期待的眼神中,一句“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念出,眼中已有淚花閃現。

時光回到30多年前,導演王扶林宣佈《紅樓夢》要起用新人,並決定打破女演員反串賈寶玉的慣例,用男演員出演。然而經過一番選擇,劇中演員基本落實,黛玉的戲份已經開拍,但誰來出演賈寶玉成為最大的難題。甚至有人說,能演寶玉的人還沒有生下來呢!

這時,原定出演史湘雲的張玉屏向王扶林推薦曾與自己合作過的歐陽奮強。此時的他,正在四川峨眉電影製片廠坐冷板凳,因為個子不高,長了一張娃娃臉,演的多是小角色。最終,那雙清澈的眼睛,為他贏得了這個機會。

如果沒有拍《紅樓夢》,人生又會怎樣?歐陽奮強對生活不喜歡假設,他唯一做過的一個假設是,如果當年提前半年進組,會不會因為不符合這個那個而被淘汰掉?他的臉比較寬,為了更加符合原著的形象描寫和視覺拍攝要求,他為了角色墊了下巴。從歐陽奮強開始,再拍紅樓夢,賈寶玉就不再是反串了,寶玉是一個有脂粉氣的小夥子。

87版《紅樓夢》30周年紀念活動音樂會

這可能是劇組最後一次的聚會

黛玉、寶釵的飾演者雙雙缺席,似如命中註定

時光回到30多年前,導演王扶林宣佈《紅樓夢》要起用新人,並決定打破女演員飾演賈寶玉的常規,用男演員出演。然而經過一番選擇,劇中演員基本落實,黛玉的戲份已經開拍,但誰來出演賈寶玉成為最大的難題。甚至有人說,能演寶玉的人還沒有生下來呢!

87版《紅樓夢》部分劇組人員合影

你還認識他們嗎?

王熙鳳扮演者鄧婕。

傻大姐扮演者張海燕。

賈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

王夫人、賈寶玉母親扮演者周賢珍。

賈元春扮演者成梅。

鄧婕走紅毯與紅迷互動。

周瑞家的扮演者孫彩虹。

主創人員合影。

王夫人、賈寶玉母親扮演者周賢珍。

主創人員合影。

主創人員合影。

邢夫人扮演者夏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