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第一名媛陸小曼:有天賦的懶人

01

陸小曼是誰?

提起陸小曼,你會自然而然想到林徽因,是的,人們總愛拿她們倆做比較。

不同的是,林徽因得到了無數的讚揚和溫柔以待,而陸小曼得到了無數的褒貶不一和駡名。

努力和勤奮的人,總能成為後代口口相傳的偶像,但卻精彩絕倫不足。

唯有極度閃耀又極度放縱,韌性極大的人,才是不被時代左右的弄潮兒,才是敢於挑戰主旋律的明星。

林徽因,人間的四月天,美則美矣,但不刻骨銘心。

陸小曼,一生囊進極致璀璨的春天和極致冰寒的冬雪,

是傲然的臘梅,也是絕色的牡丹。

風華絕代,也跌宕起伏,任誰跟她比,都頓時黯然失色。

歷史能銘記賢者,但是難忘的總是妖精,陸小曼不是妖精,她是兼具妖精的幸運和妖豔,又極具才華的有天賦的人。

02

1903年,陸小曼生於書香世家,

擱現在說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又有深厚文化積澱和傳統的家庭。

父親陸定,晚清舉人,畢業于早稻田大學,後任財政部司長,參事,也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

母親吳曼華,其父親,祖父也都是高官,她多才多藝,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又擅長手工筆劃。

陸小曼家境不是一般的優渥,畢竟父親掌管著財政大權,最不缺的就是錢。

這樣的家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民國那些卓越多姿的女神,

大多都生於這樣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家庭,這,也是陸小曼發光發亮的基礎。

學生時代,陸小曼就被稱為校園皇后,她幼時在上海度過,6歲跟隨母親趕往北京,在那裡接受教育。

她天生聰慧,又熱愛學習,十六七歲就已經精通英,法兩國語言,還會彈鋼琴,會畫油畫,她不僅才能出眾,長得也是極美的。

1918年,16歲的陸小曼就讀於北京聖心學堂,她身上兼具上海姑娘的聰明活潑,和北京姑娘的端莊秀麗。

因才華出挑,相貌一流,氣質和風度一流,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

每次她到劇院或到中央公園遊玩時,慕名而來看她的人,都能將她團團包圍。

有的給她拎包,有的給她拿衣服。大家都以此為榮,那時候的陸小曼,像極了紅灼灼的玫瑰,

動人,美豔,不可方物。

而這一切,都是順風順水的,仿佛那是她的命,生來就嬌美地綻放在世人面前。

一次,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要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英語和法語,年輕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參加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陸小曼成了不二之選。

1920年,她被外交部邀請去接待外賓,參加外交部舉辦的舞會,並且擔任中外人員的口語翻譯。

從此18歲的陸小曼,逐漸聞名北京社交圈,她性格中的熱情,大方,彬彬有禮,機智靈敏,伶牙俐齒,使她在這些場合,遊刃有餘,表現完美。

你不得不承認,她是天賦秉異的女子,也有很好的運氣,仿佛不費什麼勁,就能達到普通人幾代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唐瑛和陸小曼對戲

03

儘管是這樣的女子,這樣處於時代浪尖的女子,在近一百年前,對於愛情和婚姻也是模糊的。

從來沒有想過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結婚,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主自己的婚姻。

陸小曼也不例外。

1922年,年僅20歲的陸小曼,奉父母之命與王賡結婚了。

王賡家族實力雄厚,又年輕有為,看起來很正直憨厚,陸小曼父母對他很滿意。

而她自己呢,對自己的婚姻毫無想法,覺得他看上去還不錯,就聽從了父母的意見。

婚後,陸小曼像大海中的一葉小舟,被風浪顛來顛去,完全是被動的。她不在像她自己,變得乏味和沉悶,

她並不快樂,她和丈夫王賡之間性情和愛好方面有很大差異,王賡固然很好,但是卻不浪漫,不瞭解女性的細膩心思。

這對於瑰麗浪漫熱烈的陸小曼而言,是不能忍受的。

1924年,22歲的陸小曼因為排戲,認識了大詩人徐志摩,在舞會上,他們配合默契,是全場的焦點。

他帶她游長城,逛天橋,喝茶,打牌。陸小曼喜歡幹什麼,徐志摩就陪她幹什麼。

徐志摩為陸小曼寫了很多首詩,她崇拜欣賞他的才華,而他懂她的文藝才情。

他們彼此吸引,情投意合,這時,陸小曼才知道什麼是喜歡和愛。

她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侶。“

她才知道以前的婚姻生活是何等的乏味和無趣,徐志摩才是懂她的人,浪漫的徐志摩為她打開了一扇窗,她在那裡看見了繁花似錦的春天。

一旦有過最美的愛情,就無法將就,於是歷經千難萬險。

1925年底,她和王賡離了婚,又歷經很多阻礙,她和徐志摩以及友人勸服雙方父母,最終,1926年,他們結婚了。

婚後,在徐志摩的老家硤石,他們度過了一段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段生活,是美好的。

彼時他們正處在新婚燕爾的幸福中,兩個人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在一起了,無不興奮,珍惜。

但幸福的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27年,因為戰爭他們返回上海。

也就在這一年,陸小曼結識了翁瑞午。

請注意這個人,他對陸小曼的人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在上海,陸小曼的生活是奢靡而放任的,她習慣了晚睡,白天不起的生活習慣。

每天10點起床,然後慢慢地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夜晚跳舞,打牌,聽戲。

她沉迷於夜生活,愛上了殖民統治下上海的繁華。新潮的商品,漂亮的歌舞廳,豪華高雅的交際場所,每一樣,她都熱愛。

能歌善舞,善於交際的她,仿佛只有在這裡,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著名詩人的太太,又有驚人的美貌,出類拔萃的才華,明豔的笑容,輕盈的體態,和柔美的聲音,這一切,使他成為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無疑。

排場大了,費用也就多了,習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陸小曼,在物質上的欲望有增無減。

而此時,徐志摩父母因為不滿陸小曼而中斷了對他們的金錢資助。

於是,這所有的巨大花費,都落在了徐志摩一個人頭上,夫妻倆漸漸有了矛盾。

由於生病,由於吸食鴉☆禁☆片,陸小曼不再是那個如精靈般有靈氣的女子,再也不見她的詩情畫意和才思,陸小曼變得嬌庸,懶惰,不思進取,放縱。

她揮霍無度,用之無章,因為徐志摩父母已經斷絕金錢供給,所以徐志摩只好加倍講課,寫稿,賺錢來抵擋開銷。

此時的大詩人徐志摩,生活再無詩意可言,已經陷入了窮苦潦倒的境地,每天為了家用發愁。

但是陸小曼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依然生活考究,就連香水都是法國名牌,動輒一擲千金。

她派頭極大,頻頻包下劇院,夜總會等場所,加之每日的跳舞,打牌,抽鴉☆禁☆片,這一項項巨大的開支,使徐志摩頭大如牛。

他省吃儉用,想盡各種辦法賺錢,但是依然不夠陸小曼的花費。

夫妻倆的感情,也漸漸有了縫隙,並且越來越大。

為了改變這種混亂墮落的生活,徐志摩勸陸小曼去北京,重新生活,好好奮鬥,陸小曼拒絕了。

徐志摩不斷寫信,勸她來北京,不要在上海沉迷了。徐志摩說北京有很多好朋友在這,比上海有趣多了。北京的風景很美,陸小曼來了一定會很喜歡的。

甚至,他打感情牌,回憶他們的過去,用來打動陸小曼,但是都沒有用。

最後,徐志摩乾脆想了個法子,想先把陸小曼騙過來,先過來再說。

但是始終陸小曼對徐志摩的苦心孤詣,沒有絲毫回應,她甚至不去理會他的信件。

也許是她離不開翁瑞午的照料,也許是已經習慣了放縱舒坦的生活,陸小曼到底沒去。

1927年到1931年,陸小曼的大好年華,在那幾年確實荒廢了。

在人群鼎沸中,在他人的矚目中,在宴會上,在煙塌上,在醉生夢死中,她悄悄地送走了,她人生中青春繁茂的時光。

由於她的不去,徐志摩的壓力更大了,一邊在北京各大學校講課掙錢,一邊寫稿子,還做其他兼職賺錢,一邊還要時不時回上海看望陸小曼,

他為了省錢,經常做免費的飛機。僅1931年上半年,徐志摩就在北京上海兩地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因為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催促徐志摩回家。

11月13日,徐志摩搭乘張學良的專機回到上海的家中。

但是許久未見面,一見面他們就吵了起來,陸小曼還是絲毫沒有改變,嘴裡叼個大煙袋,徐志摩勸他,她發脾氣,順手把煙袋扔向了徐志摩,閃躲下,煙袋砸中了徐志摩的眼鏡。

他是徹底對陸小曼失望了,絕望了。

一怒之下,負氣出走。

臨行前,張學良通知他,他因事改期再走,但是他為了趕上林徽因的一個演講,於是第二天急迫地搭乘一架郵政飛機,飛回北京。

這架飛機因大霧影響,觸山爆炸,就這樣,一代詩人徐志摩結束了他年僅36歲的生命,這一年陸小曼29歲。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的生活徹底崩潰了,她悲痛欲絕,僵若木雞,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幾歲。

她如果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說什麼也會去北京的。

但這一切都來不及了。

徐志摩死後,她寫了《哭摩》,其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徐志摩去世後7年,1938年,陸小曼因為病痛,也因為習慣了翁瑞午的照顧,逐漸離不開他,在這一年,開始跟他同居。

她說她對翁瑞午沒有愛情,只有感情,翁瑞午對她也是傾其所有,竭盡所能,就連臨死,還在安排別人照顧陸小曼。

1931年徐志摩失事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陸小曼度過了18年漫長消極而沉寂的生活。

她不再出去交際,深居簡出,畫畫,讀書,整理徐志摩的書籍出版。

她開始慢慢變回徐志摩生前想讓她成為的樣子,想讓她做的事情。

直到新中國成立,陸小曼仿佛獲得了新生,他走出病榻,抖擻精神,積極了起來。

此時她已是年近半百,47歲。

1956年,受到陳毅市長的關懷,陸小曼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1958年,58歲的她,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業畫師,直至1965年,在上海去世,一代名媛陸小曼香消玉殞,享年63歲。

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

04

縱觀她的一生,熱烈地愛過,熱烈地反抗過,也縱情地放縱過。

她的一生充滿了光環和變數,有璀璨奪目的一面,也有淒淒慘慘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認,她的一生都是精彩的。

在那個封建而保守的年代,她是極其少有的敢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生活的人。

她富有才情,容貌豔麗,家室富有,這些都是老天的賞賜,她並沒有為此付出過特別的努力。

因此,她也沒有想過要格外珍惜,年輕的時候,盡情享受那些自小培養起來的技能帶來的風光和熱鬧。

在最富有資源和精力的年華,不思進取。

61歲的陸小曼

她貪圖安逸,貪圖感官和身體的享受,不懂克制和自律,以至於拿到一手好牌的她,卻沒有贏的精彩。

雖然在文學和繪畫上有所成就,但是最終沒有人們預想的那麼高。

她其實是一個有天賦的懶人,但她可貴的地方,也在於她不是有天賦的勤快人,但她只做她自己,只隨心。

她性格中的熱情,大方,彬彬有禮,機智靈敏,伶牙俐齒,使她在這些場合,遊刃有餘,表現完美。

你不得不承認,她是天賦秉異的女子,也有很好的運氣,仿佛不費什麼勁,就能達到普通人幾代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唐瑛和陸小曼對戲

03

儘管是這樣的女子,這樣處於時代浪尖的女子,在近一百年前,對於愛情和婚姻也是模糊的。

從來沒有想過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結婚,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主自己的婚姻。

陸小曼也不例外。

1922年,年僅20歲的陸小曼,奉父母之命與王賡結婚了。

王賡家族實力雄厚,又年輕有為,看起來很正直憨厚,陸小曼父母對他很滿意。

而她自己呢,對自己的婚姻毫無想法,覺得他看上去還不錯,就聽從了父母的意見。

婚後,陸小曼像大海中的一葉小舟,被風浪顛來顛去,完全是被動的。她不在像她自己,變得乏味和沉悶,

她並不快樂,她和丈夫王賡之間性情和愛好方面有很大差異,王賡固然很好,但是卻不浪漫,不瞭解女性的細膩心思。

這對於瑰麗浪漫熱烈的陸小曼而言,是不能忍受的。

1924年,22歲的陸小曼因為排戲,認識了大詩人徐志摩,在舞會上,他們配合默契,是全場的焦點。

他帶她游長城,逛天橋,喝茶,打牌。陸小曼喜歡幹什麼,徐志摩就陪她幹什麼。

徐志摩為陸小曼寫了很多首詩,她崇拜欣賞他的才華,而他懂她的文藝才情。

他們彼此吸引,情投意合,這時,陸小曼才知道什麼是喜歡和愛。

她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侶。“

她才知道以前的婚姻生活是何等的乏味和無趣,徐志摩才是懂她的人,浪漫的徐志摩為她打開了一扇窗,她在那裡看見了繁花似錦的春天。

一旦有過最美的愛情,就無法將就,於是歷經千難萬險。

1925年底,她和王賡離了婚,又歷經很多阻礙,她和徐志摩以及友人勸服雙方父母,最終,1926年,他們結婚了。

婚後,在徐志摩的老家硤石,他們度過了一段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段生活,是美好的。

彼時他們正處在新婚燕爾的幸福中,兩個人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在一起了,無不興奮,珍惜。

但幸福的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27年,因為戰爭他們返回上海。

也就在這一年,陸小曼結識了翁瑞午。

請注意這個人,他對陸小曼的人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在上海,陸小曼的生活是奢靡而放任的,她習慣了晚睡,白天不起的生活習慣。

每天10點起床,然後慢慢地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夜晚跳舞,打牌,聽戲。

她沉迷於夜生活,愛上了殖民統治下上海的繁華。新潮的商品,漂亮的歌舞廳,豪華高雅的交際場所,每一樣,她都熱愛。

能歌善舞,善於交際的她,仿佛只有在這裡,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著名詩人的太太,又有驚人的美貌,出類拔萃的才華,明豔的笑容,輕盈的體態,和柔美的聲音,這一切,使他成為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無疑。

排場大了,費用也就多了,習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陸小曼,在物質上的欲望有增無減。

而此時,徐志摩父母因為不滿陸小曼而中斷了對他們的金錢資助。

於是,這所有的巨大花費,都落在了徐志摩一個人頭上,夫妻倆漸漸有了矛盾。

由於生病,由於吸食鴉☆禁☆片,陸小曼不再是那個如精靈般有靈氣的女子,再也不見她的詩情畫意和才思,陸小曼變得嬌庸,懶惰,不思進取,放縱。

她揮霍無度,用之無章,因為徐志摩父母已經斷絕金錢供給,所以徐志摩只好加倍講課,寫稿,賺錢來抵擋開銷。

此時的大詩人徐志摩,生活再無詩意可言,已經陷入了窮苦潦倒的境地,每天為了家用發愁。

但是陸小曼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依然生活考究,就連香水都是法國名牌,動輒一擲千金。

她派頭極大,頻頻包下劇院,夜總會等場所,加之每日的跳舞,打牌,抽鴉☆禁☆片,這一項項巨大的開支,使徐志摩頭大如牛。

他省吃儉用,想盡各種辦法賺錢,但是依然不夠陸小曼的花費。

夫妻倆的感情,也漸漸有了縫隙,並且越來越大。

為了改變這種混亂墮落的生活,徐志摩勸陸小曼去北京,重新生活,好好奮鬥,陸小曼拒絕了。

徐志摩不斷寫信,勸她來北京,不要在上海沉迷了。徐志摩說北京有很多好朋友在這,比上海有趣多了。北京的風景很美,陸小曼來了一定會很喜歡的。

甚至,他打感情牌,回憶他們的過去,用來打動陸小曼,但是都沒有用。

最後,徐志摩乾脆想了個法子,想先把陸小曼騙過來,先過來再說。

但是始終陸小曼對徐志摩的苦心孤詣,沒有絲毫回應,她甚至不去理會他的信件。

也許是她離不開翁瑞午的照料,也許是已經習慣了放縱舒坦的生活,陸小曼到底沒去。

1927年到1931年,陸小曼的大好年華,在那幾年確實荒廢了。

在人群鼎沸中,在他人的矚目中,在宴會上,在煙塌上,在醉生夢死中,她悄悄地送走了,她人生中青春繁茂的時光。

由於她的不去,徐志摩的壓力更大了,一邊在北京各大學校講課掙錢,一邊寫稿子,還做其他兼職賺錢,一邊還要時不時回上海看望陸小曼,

他為了省錢,經常做免費的飛機。僅1931年上半年,徐志摩就在北京上海兩地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因為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催促徐志摩回家。

11月13日,徐志摩搭乘張學良的專機回到上海的家中。

但是許久未見面,一見面他們就吵了起來,陸小曼還是絲毫沒有改變,嘴裡叼個大煙袋,徐志摩勸他,她發脾氣,順手把煙袋扔向了徐志摩,閃躲下,煙袋砸中了徐志摩的眼鏡。

他是徹底對陸小曼失望了,絕望了。

一怒之下,負氣出走。

臨行前,張學良通知他,他因事改期再走,但是他為了趕上林徽因的一個演講,於是第二天急迫地搭乘一架郵政飛機,飛回北京。

這架飛機因大霧影響,觸山爆炸,就這樣,一代詩人徐志摩結束了他年僅36歲的生命,這一年陸小曼29歲。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的生活徹底崩潰了,她悲痛欲絕,僵若木雞,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幾歲。

她如果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說什麼也會去北京的。

但這一切都來不及了。

徐志摩死後,她寫了《哭摩》,其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徐志摩去世後7年,1938年,陸小曼因為病痛,也因為習慣了翁瑞午的照顧,逐漸離不開他,在這一年,開始跟他同居。

她說她對翁瑞午沒有愛情,只有感情,翁瑞午對她也是傾其所有,竭盡所能,就連臨死,還在安排別人照顧陸小曼。

1931年徐志摩失事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陸小曼度過了18年漫長消極而沉寂的生活。

她不再出去交際,深居簡出,畫畫,讀書,整理徐志摩的書籍出版。

她開始慢慢變回徐志摩生前想讓她成為的樣子,想讓她做的事情。

直到新中國成立,陸小曼仿佛獲得了新生,他走出病榻,抖擻精神,積極了起來。

此時她已是年近半百,47歲。

1956年,受到陳毅市長的關懷,陸小曼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1958年,58歲的她,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業畫師,直至1965年,在上海去世,一代名媛陸小曼香消玉殞,享年63歲。

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

04

縱觀她的一生,熱烈地愛過,熱烈地反抗過,也縱情地放縱過。

她的一生充滿了光環和變數,有璀璨奪目的一面,也有淒淒慘慘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認,她的一生都是精彩的。

在那個封建而保守的年代,她是極其少有的敢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生活的人。

她富有才情,容貌豔麗,家室富有,這些都是老天的賞賜,她並沒有為此付出過特別的努力。

因此,她也沒有想過要格外珍惜,年輕的時候,盡情享受那些自小培養起來的技能帶來的風光和熱鬧。

在最富有資源和精力的年華,不思進取。

61歲的陸小曼

她貪圖安逸,貪圖感官和身體的享受,不懂克制和自律,以至於拿到一手好牌的她,卻沒有贏的精彩。

雖然在文學和繪畫上有所成就,但是最終沒有人們預想的那麼高。

她其實是一個有天賦的懶人,但她可貴的地方,也在於她不是有天賦的勤快人,但她只做她自己,只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