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年藏珍:西安博物院新入藏文物精品展

今年的5月18日,不僅是國際博物館日,也是西安博物院建立十周年的紀念日。從5月19日至9月18日,在西安博物院一層的臨時展廳,舉行以“十年藏珍”為主題的西安博物院新入藏文物精品展。
6月29日上午,我在西安參加專業培訓之際,有幸前往參觀——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西安博物院作為古都西安唯一的地志性博物館,成立之初就擁有眾多的珍貴文物。在過去的十年裡,西安博物院通過相關單位移交、社會捐贈、重點文物認購等途徑,

新入藏近一萬多件文物。

序言牆

其中,有一級文物8件(組),二級文物28件(組),三級文物366件(組)。此次展覽從新入藏的文物中,共挑選出153件(組),包括青銅器、金銀器、玉器、陶器、瓷器,以及書畫雜類等六大部分。

牛形虎子

鎏金鋪首

玉璧

帶鉤

鴨首壺

陶馬

佛頭

石人頭

但是,我參觀一圈下來,明顯發現展出的文物以陶俑為多。它們有男有女,有胖有瘦,包括漢代、十六國、唐代、元代等各個時期,

體現了西安博物院館藏的一大特色。

漢代陶俑

十六國女俑

十六國男俑

十六國武士俑

唐代女俑

元代陶俑

除陶俑之外,青銅器也是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個大類,以商周和秦漢兩個時期為主,包括禮器和實用器兩種功能。從體量碩大的銅鼎,到精巧別致的銅鏡,再到造型奇特的蒸餾器,無不令人稱奇!

竊曲紋銅鼎

鼎和簋

唐代銅鏡

漢代蒸餾器

在展覽的結尾處,可以看到兩方並列擺放的志石,分別是唐代隱太子李建成和百濟降將禰軍的墓誌銘,它們可是這個展覽的壓軸大戲。

李建成的墓誌銘是從一起倒賣文物案中追回的,墓誌銘只有區區55個字,僅記載李建成死于武德九年六月,貞觀二年正月葬于雍州長安縣高陽原。其中,墓誌上的諡號“大唐故息隱王”中的“隱”字有明顯的修改痕跡。

李建成墓誌銘

百濟降將禰軍的志文中,出現了“日本”二字,有人認為是現存文獻史料及碑誌刻文中,對“日本”二字最早的記載。西北大學曾公佈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因志文中出現“日本”二字,使之成為日本國名最早的實物資料。這件禰軍墓誌將這個紀錄,由開元二十二年(西元734年),前提到了儀鳳三年(西元678年),至少提前了56年。

你看到“日本”二字了嗎?

文物是我們瞭解歷史最直觀的途經,新的文物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西安博物院舉行的這個展覽,很多文物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未來它們也將成為文物大家庭中新的成員,讓每一個來到這座博物館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古都西安的魅力!

十六國男俑

十六國武士俑

唐代女俑

元代陶俑

除陶俑之外,青銅器也是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個大類,以商周和秦漢兩個時期為主,包括禮器和實用器兩種功能。從體量碩大的銅鼎,到精巧別致的銅鏡,再到造型奇特的蒸餾器,無不令人稱奇!

竊曲紋銅鼎

鼎和簋

唐代銅鏡

漢代蒸餾器

在展覽的結尾處,可以看到兩方並列擺放的志石,分別是唐代隱太子李建成和百濟降將禰軍的墓誌銘,它們可是這個展覽的壓軸大戲。

李建成的墓誌銘是從一起倒賣文物案中追回的,墓誌銘只有區區55個字,僅記載李建成死于武德九年六月,貞觀二年正月葬于雍州長安縣高陽原。其中,墓誌上的諡號“大唐故息隱王”中的“隱”字有明顯的修改痕跡。

李建成墓誌銘

百濟降將禰軍的志文中,出現了“日本”二字,有人認為是現存文獻史料及碑誌刻文中,對“日本”二字最早的記載。西北大學曾公佈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因志文中出現“日本”二字,使之成為日本國名最早的實物資料。這件禰軍墓誌將這個紀錄,由開元二十二年(西元734年),前提到了儀鳳三年(西元678年),至少提前了56年。

你看到“日本”二字了嗎?

文物是我們瞭解歷史最直觀的途經,新的文物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西安博物院舉行的這個展覽,很多文物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未來它們也將成為文物大家庭中新的成員,讓每一個來到這座博物館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古都西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