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新聞!他的故事讓人淚奔!

龐眾望

吳橋中學學生龐眾望高考成績684分,超一本線199分並獲清華大學60分優惠和北京大學20分優惠,

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已無懸念。由於省教育廳今年不公佈高考成績,吳橋中學正在對學生的高考成績進行統計,小微會儘快公佈統計結果。

這是繼1998年之後,時隔20年吳橋中學學子再次實現“清北夢”!

背對苦難 不負眾望

從左往右:龐眾望、龐眾望的母親、姥姥、姥爺

他叫龐眾望,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媽媽因疾病自幼失去行走的能力,癱瘓在床,還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總是被用人單位嫌棄,不能夠外出打工。

他的降生,給這個處於黑暗中的家庭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但也使這個家庭的負擔驟然加重。家庭的貧困使他過早地品味到了生活的艱辛。

父親由於患有精神分裂症,從來沒有給予關愛,母親想要庇護這個孩子卻無能為力。當其他的孩子在父母懷裡撒嬌時,他正在打掃自己和媽媽居住的那間破舊卻十分溫暖的房間;當其他的孩子歡樂地嬉戲時,他正在為自己和媽媽的晚飯手忙腳亂;當其他的孩子躺在被窩裡做著美夢時,他早已起床,因為他要燒水,倒垃圾,扶著媽媽解手,還要清洗媽媽的便盆。
但他從沒有抱怨過,因為是他的媽媽使他能夠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他的媽媽給了他愛與關心,也是他的媽媽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可是災難依舊沒有放過這個可憐的家庭。在七歲那年,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立即手術。當時,他所居住的村子還沒有人患過這種病,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一種什麼病,究竟能不能治好,只是知道這種病需要花很多錢。村子裡的人們勸他的媽媽放棄吧。

但是,他的媽媽堅決不同意。她求人推著輪椅一村一鄉挨門挨戶地去求助,村子裡的人們擦著眼淚湊錢給孩子治病。終於他被推進了手術室。那一夜,對癱瘓的母親來說,是這一生不能忘記的煎熬,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躺在手術臺上生死未蔔,她卻只能躺在家裡默默地流淚祈禱。這個孩子是她一生唯一的希望,如果這個希望沒有了,……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上天終於眷顧了這個可憐的家庭,他的手術很成功。人人都說,沒有當初他媽媽的堅持,就不會有他的“重生”,是他的媽媽給了自己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龐眾望和班主任老師李瑩

劫後餘生,還沒有來得及欣喜,又一個難題擺在了他們面前。看病的錢是借來的,那是一大筆錢啊。雖然鄉親們說不急,但是,他媽媽說,鄉村裡,誰家也不富裕。一定要把錢還給鄉親們,有多少就先還多少。但是,這個家早已家徒四壁了。他又到了上學的年齡了,雖然是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還是要交雜費的。他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做著針線活,但收入寥寥。他雖然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可是仍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每天一放學就趕緊跑出去撿廢品。媽媽不明就裡,總是說,醫生叮囑過,大病初愈要靜養,別老往外跑。可是,他心裡急啊,靠媽媽一針一線地縫,什麼時候才能夠還債啊。有一天,他發現有一個製作表演道具的地方有許多碎鐵片,他欣喜若狂,不顧一切地趕緊撿。鐵片很鋒利,割得他的手傷痕累累,他害怕被媽媽發現,等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分一分數著自己掙來的錢,他覺得再苦也是甜的,他終於能夠為媽媽分擔苦難了。一份苦,兩個人分擔,就只剩一半了。他急急地盼望著長大,媽媽的苦,媽媽的痛,就可以都扛在自己的肩頭了。那一天似乎那麼遙遠,遙不可及。七歲的他不知道他還需要等多久,但他知道會有那麼一天,只要他一天一天地做下去。

日子就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悄悄地溜走了。一轉眼他上初二了。他最大的安慰是看見媽媽的笑,最害怕的是失去媽媽。他覺得只有有媽媽陪伴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所以,他加倍努力學習,因為,每當他捧回成績單,媽媽的臉上就會露出驕傲的笑容。他是最盼望考試的學生。可是,媽媽住院了。他離開學校,留在醫院照顧媽媽。他跑了許多家醫院,花光了借來的錢,每天他跑東家竄西家,用抖抖的手捏著那一點點幾元幾角的零錢。最艱難的日子是連吃的東西沒有了,真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因為那些家當呀,糧食呀都已經用來換錢為媽媽救命了。

醫院的飯菜太貴了,他每天早晨,趁著媽媽還沒醒,早早跑出去,到幾裡地外的集市上買一點便宜菜帶給媽媽,也撿一些人家不要的菜葉和廢品,廢品就在集市上賣給收購站。自己能不吃就不吃,媽媽的病不知道還需要多少錢呢。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媽媽睡著之後算一算還有多少錢,默默地計畫著明天。但是,只要媽媽醒了,他都會笑著和媽媽說話,有時背一段古詩文,讓媽媽放心,他一點沒有落下功課。等到媽媽的病情有好轉,他就會推上媽媽也到集市上逛逛。他在想,媽媽很少出門,也沒有見過多少世面,但是,即使買不起,也要讓媽媽知道,這個世界是多麼多姿多彩。他不想讓媽媽的生命裡留下太多太多遺憾,只要是他能夠做到的,他就要為媽媽做到。

又一轉眼,他考入了吳橋中學。在縣城裡住校,不能夠常常回去看望媽媽了。他在臨行前寫了三十封信,留給媽媽,一天一封信,等信看完了,媽媽就能夠看見他了。他把在學校的事情寫下來,把測驗的成績訂起來,比賽的獎狀折起來,都帶給媽媽。他要讓媽媽知道,他的心,從未遠離。一個月兩天的假期是寶貴的,他要回家安排媽媽的生活,要到農田裡幹農活,要去感謝村裡的人們幫助照顧媽媽。

龐眾望,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他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村裡人的希望。所有的人都希望,他不負眾望,能夠讓自己的家庭走出苦難。他常常對自己說,生活本沒有路,我要自己踩出一條路。他不抱怨,不哭泣,不祈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吳橋微線上

但是,這個家早已家徒四壁了。他又到了上學的年齡了,雖然是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還是要交雜費的。他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做著針線活,但收入寥寥。他雖然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可是仍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每天一放學就趕緊跑出去撿廢品。媽媽不明就裡,總是說,醫生叮囑過,大病初愈要靜養,別老往外跑。可是,他心裡急啊,靠媽媽一針一線地縫,什麼時候才能夠還債啊。有一天,他發現有一個製作表演道具的地方有許多碎鐵片,他欣喜若狂,不顧一切地趕緊撿。鐵片很鋒利,割得他的手傷痕累累,他害怕被媽媽發現,等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分一分數著自己掙來的錢,他覺得再苦也是甜的,他終於能夠為媽媽分擔苦難了。一份苦,兩個人分擔,就只剩一半了。他急急地盼望著長大,媽媽的苦,媽媽的痛,就可以都扛在自己的肩頭了。那一天似乎那麼遙遠,遙不可及。七歲的他不知道他還需要等多久,但他知道會有那麼一天,只要他一天一天地做下去。

日子就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悄悄地溜走了。一轉眼他上初二了。他最大的安慰是看見媽媽的笑,最害怕的是失去媽媽。他覺得只有有媽媽陪伴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所以,他加倍努力學習,因為,每當他捧回成績單,媽媽的臉上就會露出驕傲的笑容。他是最盼望考試的學生。可是,媽媽住院了。他離開學校,留在醫院照顧媽媽。他跑了許多家醫院,花光了借來的錢,每天他跑東家竄西家,用抖抖的手捏著那一點點幾元幾角的零錢。最艱難的日子是連吃的東西沒有了,真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因為那些家當呀,糧食呀都已經用來換錢為媽媽救命了。

醫院的飯菜太貴了,他每天早晨,趁著媽媽還沒醒,早早跑出去,到幾裡地外的集市上買一點便宜菜帶給媽媽,也撿一些人家不要的菜葉和廢品,廢品就在集市上賣給收購站。自己能不吃就不吃,媽媽的病不知道還需要多少錢呢。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媽媽睡著之後算一算還有多少錢,默默地計畫著明天。但是,只要媽媽醒了,他都會笑著和媽媽說話,有時背一段古詩文,讓媽媽放心,他一點沒有落下功課。等到媽媽的病情有好轉,他就會推上媽媽也到集市上逛逛。他在想,媽媽很少出門,也沒有見過多少世面,但是,即使買不起,也要讓媽媽知道,這個世界是多麼多姿多彩。他不想讓媽媽的生命裡留下太多太多遺憾,只要是他能夠做到的,他就要為媽媽做到。

又一轉眼,他考入了吳橋中學。在縣城裡住校,不能夠常常回去看望媽媽了。他在臨行前寫了三十封信,留給媽媽,一天一封信,等信看完了,媽媽就能夠看見他了。他把在學校的事情寫下來,把測驗的成績訂起來,比賽的獎狀折起來,都帶給媽媽。他要讓媽媽知道,他的心,從未遠離。一個月兩天的假期是寶貴的,他要回家安排媽媽的生活,要到農田裡幹農活,要去感謝村裡的人們幫助照顧媽媽。

龐眾望,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他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村裡人的希望。所有的人都希望,他不負眾望,能夠讓自己的家庭走出苦難。他常常對自己說,生活本沒有路,我要自己踩出一條路。他不抱怨,不哭泣,不祈求。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吳橋微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