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滇南美味13種健康野生菌,每種包你吃後回味無窮

現在是雨季,也是雲南地方野生菌最多的時候,以及雲南複雜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其種類之多,

分佈之廣,產量之大,名揚四海。

在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地帶,地形地貌錯綜複雜的立體氣候地,在神秘而美麗的大自然叢林裡,野生菌們悠然自得地生長著,他們盡情地吸噬著天地的靈氣,日月的精華,他們不能沾染半點世俗之氣。

民以食為天,但是每年有不少誤食菌子而發生意外的事故也比較多發,切記菌類雖好吃,但要火眼金睛,安全大於天。

羊肚菌

由於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

狀如羊肚,故名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羊肚菌於1818年被發現。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高,因此北美的採摘者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羊肚菌“性平、味甘,
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羊肚菌有機鍺含量較高,具有強健身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松露菌

黑松露菌號稱“黑色金剛石”,是野生菌的極品,

它與魚子醬、鵝肝醬同被稱為三大珍品,松露菌,是一種主要生長在橡樹根部底下,一年生的天然蕈菇,種類約有三十多種,其中以白松露、黑松露最為珍貴。通常外觀均是不規則球狀,切開來看,裡面則是猶如迷宮般的大理石紋路。松露對於生長環境非常挑剔,只要陽光,水量或土壤的酸堿值稍有變化就無法生長,這也是為何松露如此稀有並且價格不菲的緣故。白松露菌是食物的調味料,
要生吃,免煮,由於珍貴,有白色鑽石之稱。因為最有用的是白松露菌的香甜味,似蒜頭的濃郁香味,遇火會走味。白松露菌於1950年首次被發現,之後更成為宴會中的佳餚。採集松露的人被稱為”松露獵人”。每一位松露獵人身上都有一本傳家的藏寶圖,記錄著他曾經找到松露的地點、時間和大小。找松露菌需要豬或者專業訓練後的狗協助。豬天生對松露菌的味道敏感,
母豬可以聞到深埋地下1米的松露。但是利用豬尋找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母豬喜食松露菌,一但挖掘出松露菌後會直接吃掉;現在的“松露獵人”大多放棄原始採獲方式,而改用受過專業訓練的狗來尋找。

松茸菌

松茸在日本走紅的根本原因是,發現其含人體所需的幾十種生命能量因數,特別是對提高性功能和抗輻射有突出作用,現代科學家研究表明,松茸所含的多糖,對治療糖尿病,抗癌等有有一定的效用。經常食用,可調節人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松茸長在樹木很根部,發現不易,采的時候,只聞到氣味卻看不到菌子,必須憑藉敏感的嗅覺來找尋,只有經驗豐富的山裡人才能循著氣味找到菌子。

竹蓀

又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雞等,為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中著名的食用菌。竹蓀口味鮮美,是著名的珍貴食用菌之一。對減肥、防癌、降血壓等均具有明顯療效。是中國的一項傳統的土特產。每年夏秋季節,其中長裙竹蓀產于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少數山區的竹林中。竹蓀蛋即竹蓀胚體,由夢蓀、孢子、菌蓋、外包被四部分構成。夢蓀又叫竹蓀菇,是未出完的竹蓀 竹蓀蛋胚,呈乳白色,蘑菇狀,入口清香嫩脆;外包被和菌蓋,呈乳白色半透明網狀,又叫竹蓀花,入口鬆脆味鮮。

雞樅菌

雞縱菌生長有特性,它如一年在這地方長,不擾動它,第二年它還會在原地方長,這叫“雞縱窩”,什麼時候出窩,也如約定了一般不爽。這雞縱出頭的“窩”下,必有一種類似白蟻巢結構的土塊。若動蟲遷,第二年此處就不會有雞縱了。還因發育程度和生長環境的不同,還有許多有趣的叫法。當地人把菌蓋呈白色的叫白皮雞縱,黃色的叫黃皮雞樅或反毛雞樅,帶黑色的叫青雞樅,灰色的稱黃草雞樅,菌韜開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稱花皮雞樅。雞樅菌是叢生性菌類,數朵相連著,謂之窩雞縱,偶爾散生者為散雞縱。有時數十朵至數百朵相連,又名火把雞樅或斗篷雞樅。其中,品質最好的是蒜頭雞樅,次為開雞縱,再次為火把雞樅。

乾巴菌

被雲南人視為瑰寶,外地人在沒有品嘗過之前,卻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也難怪,這神菌長得極其醜陋,一坨一坨沒個形不說,黑黢黢和煤塊差不多,聞起來還有股腐味兒。待人得嘴,嚼來嫩嫩的、脆脆的、香香的,卻是說不出的好吃。主要生長在滇中及滇西的馬尾松林裡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期很短,僅在每年的夏秋交約1個月左右。

雞油菌

多於夏秋季雨後生在混交林的地上,在雲南省西北部產雞油菌個大,顏色鮮亮,品質上乘。雞油菌的味道特別之處在於那種典型的杏香味,香氣濃郁,質嫩而細膩,鮮美,這種味道是任何種類的食物所沒有的。雞油菌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明目、利肺、補益腸胃之功效。中國人吃雞油菌的方法主要是煲湯或作為配菜炒肉,燉得久一些,那種特別的香味自然就會出來。其營養價值極高,顏色悅目,鮮美可口,可謂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

牛肝菌

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牛肝菌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為“四大菌王”之一。

黑虎掌菌

菌帽肉質肥厚、香氣濃郁,新鮮時為灰白色或灰褐色,幹後變成暗灰白或灰褐色,形如虎爪,下表面長滿一層纖細的灰白色刺狀茸毛,菌柄粗壯多中空,長的有點偏。黑虎掌野外分佈區很小,我國僅有西南部分地區出產,十分珍貴。黑虎掌菌在歷史上很早就被視為名貴山珍,為歷朝歷代宮廷喜愛的貢品之一。該菌性平味甘,有追風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民間也用其作壯陽之用,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

紅菌

是在漫長的歲月裡形成的紅椎林土壤腐殖層在高溫高濕的特定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的純天然食用菌,每年只有5-8月4個月的生長期,幾百年以來,當地產婦坐月進補必吃紅茵。紅椎菌具有養血壯體、護膚美顏、防癌抗癌、延緩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純天然保健食用菌,紅菌色澤鮮豔,面呈鮮紅色,煮成的湯鮮紅香甜。

青頭菌

湯鮮甜美味又營養。青頭菌因為菌的頂部是青色的,所以叫青頭菌。青頭菌湯以其鮮美的味道,極高的營養價值,在雲南野生菌界有著較高的地位,是一道倍受歡迎的雲南野生佳餚。

珊瑚菌(我們也叫掃把菌)

在世界很有名氣,被稱為野生之花,鮮甜爽囗,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各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蘇氨酸等15種氨基酸,其中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用藥,具有和胃現氣、祛風、破血緩中等作用。

奶漿菌

特點是香味濃郁,經常食用能增強人體抗逆能力,並含有多種人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鈣、磷、鉀、鐵核黃素、等微量元素。具中醫介紹,奶漿菌可養血和中、舒筋活血、助消化、補虛提神等功效。聞之菌香濃郁,食之味道鮮美,具有益味清神、清目利肺、功益腸胃等功效。一般烹飪方法是炒、炸、熗、燉、拌、煸、爆等廚藝皆可使用。一般炒食少不了大蒜,能使其鮮味倍鮮,香氣更濃。又是調味劑,加重了鮮美香嫩滋味濃度。質脆味美,咀嚼時略有可口舒適的辣味,食之難以忘懷。

可以說,野生菌是上蒼賜給雲南人的最好美味。吃過新鮮的野生菌後,在冬春季節,人們還可以吃到便宜的幹菌,最為常見的是香菇和木耳,以及冰凍野生菌。於是,野生菌也就成為了滇味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令季節,幾乎可以在雲南所有的餐館酒樓吃到新鮮的野生菌,廚師們的一番燜、炒、炸、烤、煲、蒸、燉、拌、煸、爆等十八般“武藝”,使得野生菌的吃法花樣百出,當你在這段時間來到雲南,可以享受到一場修身養胃的野生菌盛宴,時間寬裕還可以到大自然裡尋寶,親自找到的野生菌,一定更美味!但千萬可不要誤食有毒類菌子。

發現其含人體所需的幾十種生命能量因數,特別是對提高性功能和抗輻射有突出作用,現代科學家研究表明,松茸所含的多糖,對治療糖尿病,抗癌等有有一定的效用。經常食用,可調節人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松茸長在樹木很根部,發現不易,采的時候,只聞到氣味卻看不到菌子,必須憑藉敏感的嗅覺來找尋,只有經驗豐富的山裡人才能循著氣味找到菌子。

竹蓀

又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雞等,為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中著名的食用菌。竹蓀口味鮮美,是著名的珍貴食用菌之一。對減肥、防癌、降血壓等均具有明顯療效。是中國的一項傳統的土特產。每年夏秋季節,其中長裙竹蓀產于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少數山區的竹林中。竹蓀蛋即竹蓀胚體,由夢蓀、孢子、菌蓋、外包被四部分構成。夢蓀又叫竹蓀菇,是未出完的竹蓀 竹蓀蛋胚,呈乳白色,蘑菇狀,入口清香嫩脆;外包被和菌蓋,呈乳白色半透明網狀,又叫竹蓀花,入口鬆脆味鮮。

雞樅菌

雞縱菌生長有特性,它如一年在這地方長,不擾動它,第二年它還會在原地方長,這叫“雞縱窩”,什麼時候出窩,也如約定了一般不爽。這雞縱出頭的“窩”下,必有一種類似白蟻巢結構的土塊。若動蟲遷,第二年此處就不會有雞縱了。還因發育程度和生長環境的不同,還有許多有趣的叫法。當地人把菌蓋呈白色的叫白皮雞縱,黃色的叫黃皮雞樅或反毛雞樅,帶黑色的叫青雞樅,灰色的稱黃草雞樅,菌韜開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稱花皮雞樅。雞樅菌是叢生性菌類,數朵相連著,謂之窩雞縱,偶爾散生者為散雞縱。有時數十朵至數百朵相連,又名火把雞樅或斗篷雞樅。其中,品質最好的是蒜頭雞樅,次為開雞縱,再次為火把雞樅。

乾巴菌

被雲南人視為瑰寶,外地人在沒有品嘗過之前,卻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也難怪,這神菌長得極其醜陋,一坨一坨沒個形不說,黑黢黢和煤塊差不多,聞起來還有股腐味兒。待人得嘴,嚼來嫩嫩的、脆脆的、香香的,卻是說不出的好吃。主要生長在滇中及滇西的馬尾松林裡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期很短,僅在每年的夏秋交約1個月左右。

雞油菌

多於夏秋季雨後生在混交林的地上,在雲南省西北部產雞油菌個大,顏色鮮亮,品質上乘。雞油菌的味道特別之處在於那種典型的杏香味,香氣濃郁,質嫩而細膩,鮮美,這種味道是任何種類的食物所沒有的。雞油菌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明目、利肺、補益腸胃之功效。中國人吃雞油菌的方法主要是煲湯或作為配菜炒肉,燉得久一些,那種特別的香味自然就會出來。其營養價值極高,顏色悅目,鮮美可口,可謂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

牛肝菌

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牛肝菌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為“四大菌王”之一。

黑虎掌菌

菌帽肉質肥厚、香氣濃郁,新鮮時為灰白色或灰褐色,幹後變成暗灰白或灰褐色,形如虎爪,下表面長滿一層纖細的灰白色刺狀茸毛,菌柄粗壯多中空,長的有點偏。黑虎掌野外分佈區很小,我國僅有西南部分地區出產,十分珍貴。黑虎掌菌在歷史上很早就被視為名貴山珍,為歷朝歷代宮廷喜愛的貢品之一。該菌性平味甘,有追風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民間也用其作壯陽之用,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

紅菌

是在漫長的歲月裡形成的紅椎林土壤腐殖層在高溫高濕的特定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的純天然食用菌,每年只有5-8月4個月的生長期,幾百年以來,當地產婦坐月進補必吃紅茵。紅椎菌具有養血壯體、護膚美顏、防癌抗癌、延緩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純天然保健食用菌,紅菌色澤鮮豔,面呈鮮紅色,煮成的湯鮮紅香甜。

青頭菌

湯鮮甜美味又營養。青頭菌因為菌的頂部是青色的,所以叫青頭菌。青頭菌湯以其鮮美的味道,極高的營養價值,在雲南野生菌界有著較高的地位,是一道倍受歡迎的雲南野生佳餚。

珊瑚菌(我們也叫掃把菌)

在世界很有名氣,被稱為野生之花,鮮甜爽囗,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谷氨酸、天門各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蘇氨酸等15種氨基酸,其中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用藥,具有和胃現氣、祛風、破血緩中等作用。

奶漿菌

特點是香味濃郁,經常食用能增強人體抗逆能力,並含有多種人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鈣、磷、鉀、鐵核黃素、等微量元素。具中醫介紹,奶漿菌可養血和中、舒筋活血、助消化、補虛提神等功效。聞之菌香濃郁,食之味道鮮美,具有益味清神、清目利肺、功益腸胃等功效。一般烹飪方法是炒、炸、熗、燉、拌、煸、爆等廚藝皆可使用。一般炒食少不了大蒜,能使其鮮味倍鮮,香氣更濃。又是調味劑,加重了鮮美香嫩滋味濃度。質脆味美,咀嚼時略有可口舒適的辣味,食之難以忘懷。

可以說,野生菌是上蒼賜給雲南人的最好美味。吃過新鮮的野生菌後,在冬春季節,人們還可以吃到便宜的幹菌,最為常見的是香菇和木耳,以及冰凍野生菌。於是,野生菌也就成為了滇味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令季節,幾乎可以在雲南所有的餐館酒樓吃到新鮮的野生菌,廚師們的一番燜、炒、炸、烤、煲、蒸、燉、拌、煸、爆等十八般“武藝”,使得野生菌的吃法花樣百出,當你在這段時間來到雲南,可以享受到一場修身養胃的野生菌盛宴,時間寬裕還可以到大自然裡尋寶,親自找到的野生菌,一定更美味!但千萬可不要誤食有毒類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