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派記者感受香港回歸20周年:記憶中的港味兒文化,發現新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之際,天津廣播特派記者走進香港,回望“香港故事”,體味港人生活,切身感受香港回歸這20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

接下來,就跟著廣播君一起,走近香港這顆耀眼的“東方之珠”吧!

今天,就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

20年來,我們一起血脈相連!

一起走向世界!

一起緊扣相連!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那一年,大家都有著深刻的記憶!

大家這樣說:

@珂sir丶:記憶中駐港部隊最深刻的一句話: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情話百闕:我姐姐是香港回歸那年出生的

@想買個院子種花又沒錢的小可憐:那時候我爺爺熱淚盈眶……他覺得失去的領土一點一點收回來了,

國家終於變得強大了

希望祖國越來越好

@菩提丸子:就20年了啊~~~時間過的真快!

那時才剛初中~

@阿付de影子:依然清晰的記得,圍在電視機前看香港回歸直播

@賽德烏奇瑪黑:上小學的時候回歸的,統一穿校服表演的節目

@來自第十行星:那一年我7歲,鎮上的街道都是三角彩旗翻動,不知道歷史,不懂得電視畫面上歷史交接的意義。

@所謂妙道者擔水砍柴耳:小河彎彎,入海港。夜色深深,

燈火閃亮。東方之珠,我滴愛人。

回歸20年來香港以新的姿態繼續

閃耀在世界舞臺

日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通過一系列對比數字,介紹了香港20年的發展變化:

一、國家支持兩次平穩度過金融風暴

二、5600萬赴港遊客7成來自內地

三、未來施政重點將從三方面發力(一是解決香港樓價高、買房子難的問題,二是投放更多資源在教育領域,培養足夠的人才,三是讓香港的經濟更加多元化,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兩大範疇挖掘潛力。)

同時,也展望了未來五年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

“我對香港未來的期盼就是,希望能為我們香港的市民提供一個他們能在這裡非常有滿足感的生活的地方。

為慶祝回歸20周年,我們回望香港的變遷。香港從小小漁村到國際都會,這顆“東方之珠”都經歷了哪些刻骨銘心的故事?

(視頻:香港——從小漁村到“亞洲國際都會”的蛻變)

在你的心目中

什麼是香港的“文化形象“

對於國際性大都市,你對香港的“想像”與“記憶”是什麼?

文化,承載著一個地方、幾代人的記憶,東西方的融合,古今的碰撞。給香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他們就像河流靜靜地在大地上流淌,任憑歲月的流逝,它深深地埋藏在心靈中!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些圖片,是不是你想的那些港味文化?是否可以找到我們難以言說的默契?

01

紫荊花

02

維多利亞港

03

TVB

04

四大天王

05

香港電影

06

張國榮

07

賽馬

08

香港小姐

09

飛虎隊

10

茶餐廳

怎麼樣,這些具有香港文化代表性的圖片有沒有引起你的共鳴?

除了這些大家記憶中的文化標誌外,此次訪港,廣播君瞭解到西九文化區近來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正在逐步成為香港的文化新名片。

(正在建設中的西九文化區)

金融是香港一張靚麗的名片,而中環是香港最具有金融屬性的地標性區域。就在中環對面,維多利亞港另外一側,西九龍文化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未來這裡將有超過15個的藝術文化演藝空間,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知名的演藝文化中心。

(1991年和2017年的西九文化區對比)

2018年廣深港高鐵將開通,使得香港將進入國家近3萬公里的高鐵網。其中,香港唯一的車站就設于西九文化區。可以預見,旅客們走出車站,就可以在香港欣賞到全年無休的世界級展覽、演出及戲曲盛會。而未來,西九文化區不僅將成為香港的文化名片,也是連接中外文化的中心。

西九文化區的核心設施包括戲曲中心、展覽中心、M+博物館、音樂中心、音樂劇場等一批建築,將分三期建設。目前在建的第一期包括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及M+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大樓將於2018年落成,開幕後將成為全球其中之一最具規模的現代及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目前M+已收藏6000餘件作品,藏品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M+視覺文化博物館)

戲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項目,2018年底就率先啟幕。在當代粵劇的發展中,香港扮演了重要角色。香港西九文化區興建戲曲中心,就是以保存、推廣及發展中華戲曲藝術為目標,搭建一個世界級的戲曲舞臺,以吸引更多國際觀眾。

(戲曲中心)

預計於2019年開幕的自由空間,將為跨界節目提供一個靈活的表演平臺。演藝綜合劇場將於2021年落成,坐落於M+旁,連接藝術廣場和海濱長廊,設有可容納1450個座位的大劇場、600個座位的中型劇場、270個座位的小劇場、駐區藝團中心及排練設施,是一個專為香港和國際優秀舞蹈和戲劇製作而設的演出場地。

未來西九文化區內還將建設一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用東西融匯的理念,向世界遊客展示璀璨的中華文明。通過西九文化區,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多元文化藝術類型在這裡交匯。香港作為“超級連絡人”,不僅體現在貿易和投資上,更體現在文化上。

一個城市需要一個文化的名片,香港長久以來都有一個經濟的名片,有很多高樓大廈、全世界不同的銀行、不同的投資機構,但西九文化區建成之後,將令人一提到香港不只是想到金融、經濟,而更多的會想到文化。

從西九文化區,發現新香港。

綜合 | 央視新聞、中國日報、央廣網、華夏之聲、東方網等

在你的心目中

什麼是香港的“文化形象“

對於國際性大都市,你對香港的“想像”與“記憶”是什麼?

文化,承載著一個地方、幾代人的記憶,東西方的融合,古今的碰撞。給香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他們就像河流靜靜地在大地上流淌,任憑歲月的流逝,它深深地埋藏在心靈中!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來看看以下這些圖片,是不是你想的那些港味文化?是否可以找到我們難以言說的默契?

01

紫荊花

02

維多利亞港

03

TVB

04

四大天王

05

香港電影

06

張國榮

07

賽馬

08

香港小姐

09

飛虎隊

10

茶餐廳

怎麼樣,這些具有香港文化代表性的圖片有沒有引起你的共鳴?

除了這些大家記憶中的文化標誌外,此次訪港,廣播君瞭解到西九文化區近來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正在逐步成為香港的文化新名片。

(正在建設中的西九文化區)

金融是香港一張靚麗的名片,而中環是香港最具有金融屬性的地標性區域。就在中環對面,維多利亞港另外一側,西九龍文化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未來這裡將有超過15個的藝術文化演藝空間,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亞洲乃至全世界最知名的演藝文化中心。

(1991年和2017年的西九文化區對比)

2018年廣深港高鐵將開通,使得香港將進入國家近3萬公里的高鐵網。其中,香港唯一的車站就設于西九文化區。可以預見,旅客們走出車站,就可以在香港欣賞到全年無休的世界級展覽、演出及戲曲盛會。而未來,西九文化區不僅將成為香港的文化名片,也是連接中外文化的中心。

西九文化區的核心設施包括戲曲中心、展覽中心、M+博物館、音樂中心、音樂劇場等一批建築,將分三期建設。目前在建的第一期包括戲曲中心、自由空間及M+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

M+視覺文化博物館,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大樓將於2018年落成,開幕後將成為全球其中之一最具規模的現代及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目前M+已收藏6000餘件作品,藏品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M+視覺文化博物館)

戲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項目,2018年底就率先啟幕。在當代粵劇的發展中,香港扮演了重要角色。香港西九文化區興建戲曲中心,就是以保存、推廣及發展中華戲曲藝術為目標,搭建一個世界級的戲曲舞臺,以吸引更多國際觀眾。

(戲曲中心)

預計於2019年開幕的自由空間,將為跨界節目提供一個靈活的表演平臺。演藝綜合劇場將於2021年落成,坐落於M+旁,連接藝術廣場和海濱長廊,設有可容納1450個座位的大劇場、600個座位的中型劇場、270個座位的小劇場、駐區藝團中心及排練設施,是一個專為香港和國際優秀舞蹈和戲劇製作而設的演出場地。

未來西九文化區內還將建設一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用東西融匯的理念,向世界遊客展示璀璨的中華文明。通過西九文化區,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多元文化藝術類型在這裡交匯。香港作為“超級連絡人”,不僅體現在貿易和投資上,更體現在文化上。

一個城市需要一個文化的名片,香港長久以來都有一個經濟的名片,有很多高樓大廈、全世界不同的銀行、不同的投資機構,但西九文化區建成之後,將令人一提到香港不只是想到金融、經濟,而更多的會想到文化。

從西九文化區,發現新香港。

綜合 | 央視新聞、中國日報、央廣網、華夏之聲、東方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