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發性肝癌驗案十一則林宗廣治驗,名中醫為癌症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林宗廣,男,1930年生,浙江溫州市人,1955年畢業于浙江醫科大學,1958~1961年在上海中醫學院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系統學習中醫。現為上海市防治工業局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業醫30多年,對中醫、中西醫結合內科有較深的造詣,擅長消化內科,尤對肝病頗有研究。曾發表“關於中西醫結合工作初步體會”,“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肝癌25例報告”,“中醫中藥治療不安腿綜合征介紹”等。

案五(林宗廣治驗)

顧某,男,54歲。1975年1月11日初診。患者于1975年10月在上海市某醫院防癌普查中發現:甲胎試驗陽性。瓊脂擴散法陽性,對流免疫電泳法陽性。1975年12月經該院超聲波檢查叢狀波(+);核素肝掃描右葉占位元性病變,y穀氨醯轉肽酶24單位。甲胎試驗陽性,診斷:原發性肝癌,單純型,Ⅱ期。

現病史:患者嗜酒30餘年,1974年5月曾有肝功能異常史。1975年5月起,自感肝區疼痛,

口苦、乏力、納差。肝功能檢查:麝香草酚濁度試驗10單位。經休息治療1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但症狀依然。現形體消瘦,面色晦暗,小瘦黃赤,肝肋下4cm,劍突下7cm,質硬,結節感(+),觸痛(+)。舌苔黃膩,舌邊有瘀斑,脈弦滑。證屬肝膽濕熱、氣滯瘀阻。立清化濕熱,祛瘀理氣之法。擬清化抗癌湯治之。

處方:茵陳12克,梔子、三棱、莪術,穿山甲、廣郁金、炒枳殼各9克,生牡蠣 、半枝蓮、重樓、白花蛇舌草各30克,露蜂房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上方治療1個月後,胃納改善,諸症減輕,但甲胎試驗仍陽性,定量大於2000ug/L(正常小於30ug/L)。乃加用抗癌新注射液(本院自製,內含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丹參、血見愁各等量,每支2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或隔日注人兩側陽陵泉穴,每穴1毫升,一般注射3~4周為1個療程,間歇1~3周繼續使用。

三診:用上方治療後,病情日趨改善。治療後5個月,甲胎試驗陽性,定量下降至280pg/L,放射性核素肝掃描右葉占位元性病變消失,

隨之超聲波叢狀波消失。至1978年8月無明顯不適,肝肪下3cm,劍突下3.5cm,中等硬度,體重增加,甲胎陰性,定量140µg/L,仍在繼續治療。

經治臨床症狀消失,各項檢查指標顯著好轉,部分指標轉陰,至1980年8月已存活4年9個月,此後失治。

案六(林宗廣治驗)

李某,男,56歲。1972年11月6日入院。

患者于1970年8月因肝區痛,乏力,食欲減退,怕冷,消瘦,肝、脾大。經上海市某醫院核素肝掃描:肝右葉占位性病變。

同年10月該院甲胎蛋白(AFP)對流免疫電泳法陽性。1972年11月6日臨床檢查:肝上界第5肋間,肋下15cm,劍突下21cm,質堅硬,壓痛(+),肝區表面可觸及結節,大者2cm×2cm;脾肋下4.5cm,質硬,腹水征(一)。肝功能示:白、球蛋白比值為0.78:1。蛋白電泳:清蛋白40.54%,γ-球蛋白34.13%。紅細胞沉降率130mm/h;鹼性磷酶及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甲胎試驗(一);超聲波檢測肝臟束狀波(+);胸部X線透視右膈抬高,並見2個弧形抬起,運動受限。診斷:原發性肝癌,在化型,Ⅲ期。

患病後應用活血、清熱解毒、健脾等中藥及氟尿嘧啶靜脈注入等治療,病情一度穩定,後因肝臟進行性腫大,病情進展而人院。

刻診:形寒肢冷,神倦消瘦,面色萎黃,肝、脾大,疼痛,納差乏力,脘腹作脹,飯後尤甚,小便清長,苔薄黃膩,質淡紅,脈細軟。證屬脾腎陽虛,瘀熱交阻。立溫補脾腎佐以活血清熱之法。

處方一:制附子、黨參、白術、白芍、茯苓、廣郁金、炮穿山甲各9克,生牡蠣、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二:三棱、莪術、穿山甲、膽南星、昆布、重樓、海浮石各等量。研粉,用溫水調成糊狀,外敷肝區。每日1次。

二診:上述方法治療1個月後,自覺症狀開始改善,胃納增加,肝區疼痛消失,但肝大小如前。為了加強攻擊癌灶,乃於人院4個月後每日加氟尿嘧啶250毫克,靜脈滴注7次,繼用250毫克,隔日靜脈滴注4次,總劑量用至2.75克時,出現較明顯噁心、胃納減退、神疲乏力,繼則臥床不起等不良反應,乃改為250毫克靜脈滴注,1周2次。患者仍不能適應,同時肝迅速增大,肋下17cm,劍突下24cm,兩側乳☆禁☆房女性化白、球蛋白比值由0.78:1至0.46:1。於是停用氟尿嘧啶,專以中醫中藥治療。

據上見症,結合脈細,舌苔薄白,為正虛(脾腎重損)邪陷,胃失和降。急擬扶正祛邪,和胃降逆。“處方一”去廣郁金、炮穿山甲、白花蛇舌草,加當歸、制半夏、丹參各9克,橘皮6克,水煎服之。繼敷外用方,以活血軟堅。並用丙酸睾酮25毫克,隔日肌內注射。1周後,諸症迅速改善,體力又漸回復,可下床活動,胃納增加。2個月後乳☆禁☆房發育女性化明顯好轉,病情緩解達1年2個月之久。

經治療後生存3年5個月余,於1974年1月13日因肝破裂出血而死亡。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病情一度穩定,後因肝臟進行性腫大,病情進展而人院。

刻診:形寒肢冷,神倦消瘦,面色萎黃,肝、脾大,疼痛,納差乏力,脘腹作脹,飯後尤甚,小便清長,苔薄黃膩,質淡紅,脈細軟。證屬脾腎陽虛,瘀熱交阻。立溫補脾腎佐以活血清熱之法。

處方一:制附子、黨參、白術、白芍、茯苓、廣郁金、炮穿山甲各9克,生牡蠣、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二:三棱、莪術、穿山甲、膽南星、昆布、重樓、海浮石各等量。研粉,用溫水調成糊狀,外敷肝區。每日1次。

二診:上述方法治療1個月後,自覺症狀開始改善,胃納增加,肝區疼痛消失,但肝大小如前。為了加強攻擊癌灶,乃於人院4個月後每日加氟尿嘧啶250毫克,靜脈滴注7次,繼用250毫克,隔日靜脈滴注4次,總劑量用至2.75克時,出現較明顯噁心、胃納減退、神疲乏力,繼則臥床不起等不良反應,乃改為250毫克靜脈滴注,1周2次。患者仍不能適應,同時肝迅速增大,肋下17cm,劍突下24cm,兩側乳☆禁☆房女性化白、球蛋白比值由0.78:1至0.46:1。於是停用氟尿嘧啶,專以中醫中藥治療。

據上見症,結合脈細,舌苔薄白,為正虛(脾腎重損)邪陷,胃失和降。急擬扶正祛邪,和胃降逆。“處方一”去廣郁金、炮穿山甲、白花蛇舌草,加當歸、制半夏、丹參各9克,橘皮6克,水煎服之。繼敷外用方,以活血軟堅。並用丙酸睾酮25毫克,隔日肌內注射。1周後,諸症迅速改善,體力又漸回復,可下床活動,胃納增加。2個月後乳☆禁☆房發育女性化明顯好轉,病情緩解達1年2個月之久。

經治療後生存3年5個月余,於1974年1月13日因肝破裂出血而死亡。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