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手機電池頻現爆炸,是技術問題還是品質問題?

前一個月又有人爆出華為p10 plus爆炸,真讓人揪心啊!

華為手機爆炸,

很多人就拿三星來擋,只說三星不談索尼太雙標了,因為索尼手機也爆炸了,上新聞:

話說中國網路輿論的氛圍還真是雙標,很少有人談索尼的問題,也許是因為索尼銷量太少吧。

這些手機爆炸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電池技術在沒有發生根本性技術革命的情況下,

一些手機廠商仍不斷追求手機續航時間 和 超薄機身 兩種互相矛盾的屬性。

在鋰電池沒有發生本質技術革命的有限條件下,電池廠商不斷增加單位體積的能量密度,電池模組內部設計越來越擁擠,冗餘設計縮水,電池的安全風險會不可避免地攀升。

比如去年三星電子的電池供應商三星SDI公司為了增加體積有限的電池內的能量容量,壓縮了三星Galaxy Note7 電池的R角設計,

這種設計改動導致了三星note7的爆炸事件,三星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問題癥結,具體細節也只在公司技術團隊內部公佈,note7的爆炸造成的銷量損失也成了三星對旗下各類晶片漲價的動機之一。

難道電池問題只在三星SDI公司身上發生過嗎?當然不是,現在各大電池廠商其實都面臨著兩難選擇。在CPU,記憶體、快閃記憶體、螢幕性能日益提升的情況下,可能電池耐用但危險,

也可能反過來,電池安全但過早容量衰減。能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就可以小心使得萬年船。

比如蘋果公司在2016年大規模召回的頭16個批次的iphone 6S,iphone6S的鋰電池是日本廠商供應的,結果發送了早衰的問題,電量還剩下30%~60%的時候,手機會自動關機,而且有的iphone 6S電量難以充滿,電池根本不經用,難以長時間維持手機正常運作所需電壓,這個問題會在iphone 6S使用1年內陸陸續續爆發出來,

蘋果僅在頭6個月就召回9萬台電池早衰的iphone 6S。

iphone 6S這批電池的缺陷是與三星note7的電池缺陷剛好是反過來的。總體來說,蘋果和日本電池廠商真幸運,被三星note7救了,因為媒體通常只會把焦點放在爆炸燒傷的案列上,而不會把焦點放在電池早衰上,同樣是設計缺陷導致的問題,但前者的新聞更吸引眼球。

至於華為P10 plus這個爆炸案列是不是單純的品質問題?不好說,畢竟華為P10 plus和索尼T3有個共同特點,

出貨量都不高(索尼各款手機出貨量幾乎就沒有超過300萬台的,華為P10系列因為“快閃記憶體門”導致誠信危機,銷量也大幅衰退),在統計個體不多的情況下,仍然發生了爆炸事件,所以暫時不能盲目地歸納為品控問題,還需謹慎得進行深入技術調查。

即便這真的只是個品質問題,還是得談到電池技術上去,假如電池技術能夠突破瓶頸,發生變革式飛躍,那麼同樣的品控(quality control)要求下生產的同等能量密度的電池的可靠性(reliability)會更高。

如今鋰電池容易出現設計缺陷,根源在於停滯不前的鋰電池技術,電池技術一但突破瓶頸,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將發生顛覆式革命和重新洗牌,特斯拉(Tesla)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話說特斯拉的股票6月份又創新高了,超過了美國所有傳統汽車廠商的市值)。大家之所以把矛頭直指華為,多少還是因為當初三星note7出事的時候,華為誇下海口,且華為相關的宣傳媒體對三星攻擊太多了,如今華為自己的手機也爆炸了,態度大轉彎,很多人看不慣。

當下哪個國家、哪個公司要是能突破電池技術瓶頸,將實現在很多領域的彎道超車,這場技術革命的意義將不亞於互聯網的產生。哪個後發國家要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都將發生一定程度的變更。

希望國內各大廠商能把洗地撕逼吹牛的精力放到電池技術的突破上,造福消費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如今鋰電池容易出現設計缺陷,根源在於停滯不前的鋰電池技術,電池技術一但突破瓶頸,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很多行業都將發生顛覆式革命和重新洗牌,特斯拉(Tesla)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話說特斯拉的股票6月份又創新高了,超過了美國所有傳統汽車廠商的市值)。大家之所以把矛頭直指華為,多少還是因為當初三星note7出事的時候,華為誇下海口,且華為相關的宣傳媒體對三星攻擊太多了,如今華為自己的手機也爆炸了,態度大轉彎,很多人看不慣。

當下哪個國家、哪個公司要是能突破電池技術瓶頸,將實現在很多領域的彎道超車,這場技術革命的意義將不亞於互聯網的產生。哪個後發國家要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都將發生一定程度的變更。

希望國內各大廠商能把洗地撕逼吹牛的精力放到電池技術的突破上,造福消費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