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西新區先行先試 銳意改革激發新活力

半島網3月21日消息 3月14日,山東省行政學院組織的市廳級公務員進修班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新區“六合一”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再次“被聚焦”。從以前的“交叉執法”、“多頭執法”、“推諉扯皮”,

到如今的“一支隊伍管全部”、“一個拳頭聚合力”,新區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全國創出了“黃島模式”。

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啟動內生動力

據瞭解,獲批以來,新區35項區級重點改革實現突破,30項改革列為國家、省、市試點,

15項改革形成具有全國影響的創新經驗,支撐新區不斷實現“率先藍色跨越”。

作為第九個獲批的承擔國家發展和重點改革任務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有的只是一塊“牌照”。回顧當時,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王建祥的話至今仍言猶在耳,“沒有改革創新,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作為全國第一個由縣級市和國家級開發區整合而成的國家級新區,

體制機制改革的迫切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前所未有。

立足職能轉變,新區從理順新區、功能區和鎮街關係開始。新區是“組委會”、裁判員,主要任務是大統籌、大服務;十大功能區是“主力軍”、運動員,致力於大開發、大發展;26個鎮街是“啦啦隊”、工作員,強化大保障、大治理。

獲批國家級新區僅一個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就實現了工委區委、管委區政府、功能區、行政區和國家級開發區的“四個整合”,

職能部門精簡超過60%。同時,強化新區了對全域資源、戰略佈局、重大專案的統籌和為功能區、企業、基層、群眾服務的職能。

而在功能區,下放173項經濟管理許可權,實現了功能區的事功能區辦;創新開發模式,在董家口經濟區建立“理事會-管委會”雙層管理體制,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探索“法定機構”管理模式,在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立軍地聯席會議制度,

中德生態園探索“職員化管理”用人機制。

在鎮街,全國率先推出街道體制改革,剝離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強化基層建設、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發展保障四大職能。

權責邊界的厘清,形成了開發建設的強大合力。功能區累計開發區域50平方公里,實施基礎設施配套100平方公里,新引進建設專案數量占全區總量的70%以上。新區從全國300多個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

榮獲“2016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

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打開電腦,登錄青島西海岸新區加工貿易三方聯網審批系統,填寫進料申請表、單耗、變更情況表……5分鐘後,青島魯海豐食品集團的楊秀萍滑鼠一點,一項進料加工金槍魚的申請就報送到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商務局和海關。

當天下午,楊秀萍就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確定回復。“就是這樣一筆業務,以前得4個工作日才能辦結。”楊秀萍說。

變化源於加工貿易三方聯網審批改革,即該區商務部門的審批備案與海關審批備案合併為一個環節,商務部門與海關線下兩視窗申請改為線上一視窗申請,變人工申報為公共系統一次電子申報、並聯審批。

就是這樣一項改革,一年直接為新區730多家外貿企業節省商務費用1000多萬,還不包括通勤和人工費用。每票業務平均耗時由原來的5-7個工作日縮短為1-3個工作日,提速60%以上。

取消社會投資類專案前置審批,實行市場准入“多證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彈性許可”……一項項改革,讓投資更加便利,市場活力迸發,市場主體由6萬戶增長到18萬戶。

新引進產業專案1000餘個、總投資超過萬億元。東方影都、中鐵世界博覽城、慧與大資料基地等27個百億級專案加快建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專案新增41個、累計達到193個。

山東科技大學、黃島區人民政府、青島市科技局簽署共建鋁離子電池研發中心協定(逄朔攝影)

創新人才改革,凝聚核心競爭力

3月17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戴宏傑率領的“鋁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創新團隊”,正式入駐青島西海岸新區,這也是青島市首個落地的“頂尖人才團隊”,將致力於建立聚集世界級專家的鋁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及應用研發中心。

人才,始終是引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正式基於這樣的開放意識,新區聚焦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了人才流動的“窪地”,打造人才發展的“高地”,不斷釋放著人才紅利和科技紅利。

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出臺創業扶持、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人才培育及創新創業激勵、安家支援、服務保障等“一攬子”人才政策,致力於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打造“國際海洋人才港”。

向國內外一流大學廣發“英雄帖”,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實行增量引建和存量服務“雙機制”,建立功能區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合作機制,建設“大學城”。

出臺《人才股權期權及分紅激勵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打破現有人才政策瓶頸和體制機制障礙,實現人才與產業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融合。

發放科技創新券,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組建山東省首家智慧財產權仲裁院和巡迴法庭,保護智慧財產權。

中科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央美院、哈工程大學等11所知名高校落戶。集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平臺520家、高新技術企業256家、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11家;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全省各區縣首位;兩院院士達到33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0人,人才總量42萬人、占青島全市的四分之一。

通訊員 張濤 文 王君莉

[編輯: 董芳]

”楊秀萍說。

變化源於加工貿易三方聯網審批改革,即該區商務部門的審批備案與海關審批備案合併為一個環節,商務部門與海關線下兩視窗申請改為線上一視窗申請,變人工申報為公共系統一次電子申報、並聯審批。

就是這樣一項改革,一年直接為新區730多家外貿企業節省商務費用1000多萬,還不包括通勤和人工費用。每票業務平均耗時由原來的5-7個工作日縮短為1-3個工作日,提速60%以上。

取消社會投資類專案前置審批,實行市場准入“多證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彈性許可”……一項項改革,讓投資更加便利,市場活力迸發,市場主體由6萬戶增長到18萬戶。

新引進產業專案1000餘個、總投資超過萬億元。東方影都、中鐵世界博覽城、慧與大資料基地等27個百億級專案加快建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專案新增41個、累計達到193個。

山東科技大學、黃島區人民政府、青島市科技局簽署共建鋁離子電池研發中心協定(逄朔攝影)

創新人才改革,凝聚核心競爭力

3月17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戴宏傑率領的“鋁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創新團隊”,正式入駐青島西海岸新區,這也是青島市首個落地的“頂尖人才團隊”,將致力於建立聚集世界級專家的鋁離子電池規模化製備及應用研發中心。

人才,始終是引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正式基於這樣的開放意識,新區聚焦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了人才流動的“窪地”,打造人才發展的“高地”,不斷釋放著人才紅利和科技紅利。

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出臺創業扶持、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人才培育及創新創業激勵、安家支援、服務保障等“一攬子”人才政策,致力於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打造“國際海洋人才港”。

向國內外一流大學廣發“英雄帖”,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實行增量引建和存量服務“雙機制”,建立功能區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合作機制,建設“大學城”。

出臺《人才股權期權及分紅激勵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打破現有人才政策瓶頸和體制機制障礙,實現人才與產業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融合。

發放科技創新券,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組建山東省首家智慧財產權仲裁院和巡迴法庭,保護智慧財產權。

中科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央美院、哈工程大學等11所知名高校落戶。集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平臺520家、高新技術企業256家、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11家;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全省各區縣首位;兩院院士達到33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30人,人才總量42萬人、占青島全市的四分之一。

通訊員 張濤 文 王君莉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