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叢勝日:感受那“雨中敬禮”一般的“春風化雨”

△小學生上課遲到,校園中遇奏國歌雨中駐步敬禮(資料圖)

作者:叢勝日

“遵義小學生遲到突遇奏國歌,站立雨中獨自敬禮”很快形成網路熱點,引發很多網友紛紛關注“一個人的升旗禮”。其實,這種偶然性的新鮮感並不難以解釋,反映出的是人們對當下道德自律文明自覺期盼。小學生“雨中敬禮”給了當今社會一個思考,是長期性常態化春風化雨般教育的結果。

“雨中敬禮”是長期“心雨”教育的映射。眾所周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說明,人的成長成才與長期教育有關,在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過程中,業務知識和技術可以搞突擊學習培訓,而道德教育卻非一日之功。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道德修養的修行,絕對不是靠三天兩日短期的“速成班”可以搞定,而是要靠長期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和規範。

修煉德行,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也是一項艱苦的磨煉,需要有持之以恆、久久為功、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做一個好人的願望和初衷,沒有人天生想成為他人唾棄的批評對象,但是,最終有人成為身邊好人和道德模範,而有的則成了人見人煩的負能量。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能不能一貫堅持做最好的自己,或許可以成為道德修養的永恆驅動。

“雨中敬禮”是多方教育的反射。道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各級各地都開展了關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在架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中,每個環節都不是配角,都應積極作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堂,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有什麼樣的家風,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優良的家風家訓家教,總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不良的家教環境,恐怕很難讓孩子的身心實現健康成長。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第二搖籃,在開展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

思想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未成年犯罪案件等,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雨中敬禮”所在的學校校長證實,“國歌響起要立即面向國旗行注目禮和敬少先隊禮,這就是學校對全體學生的日常教育和基本要求。”這種長期的潛移默化,有利於孩子道德情操的培養。

社會,是孩子教育的第三所學校,需要社會的共同發力才能打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只有形成多方參與、各負其責、互不缺位的教育格局,才能造就出“雨中敬禮”的最美場景。

“雨中敬禮”給了網友一片感動,給了公眾一個啟示,也給道德教育提供了優秀的案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做好長期性、做足常態化的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道德教育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而電閃雷鳴、暴風驟雨式的教育,既不有利於被教育對象接受,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既不有利於被教育對象接受,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