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牆頭草?這個國家保持中立國的身份,一戰二戰都沒有參與

雖說戰爭是殘酷的,但是對於大國、強國來說,戰爭是鞏固地位、獲得資源的管道,對於弱國來說,戰爭是翻身的機會。兩次世界大戰,但凡是大國、強國幾乎都參加了,而西班牙作為17、18世紀的世界強國,

還是曾稱霸世界的國家,卻獨獨沒有參戰。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進入19世紀以後,西班牙已經慢慢躋身世界強國之外的行列了,就連日本這種島國一躍就超過了西班牙,這時西班牙深知自身實力,根本無心參加強國之間的爭霸戰。

而西班牙之前的強大,得益于它龐大的殖民地。但是美國在崛起以後,把目標瞄準了已經衰落的西班牙。美西戰爭中,西班牙痛失了菲律賓、古巴等殖民地,還遭受了很大的戰爭打擊,此時的西班牙擁有的殖民地僅僅剩下了南美洲的一點地方,所以西班牙就從第一梯隊掉進了第二梯隊。

縱觀一戰、二戰,西班牙無論是加入哪一方,都對自己沒有好處,加入德國協約國作戰陣營,即使德國贏了,以德國的野心和品行,西班牙是分不到一點油水的;加入同盟國作戰,也僅僅是徒勞地增加自己的戰鬥傷亡,仍然沒有好處。此時的西班牙考慮的,僅僅是如何守住南美洲的利益。

另一方面,法國和西班牙於1912年11月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將摩洛哥部分地區劃給了西班牙。西班牙主要的精力就是如何消化這些地區,根本無力參與一戰。

西班牙在戰爭時期表達了自己中立國的立場,並利用出口戰爭物資獲得了財富,也算是發了戰爭財。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西班牙先爆發了內戰,

淪為了蘇德兩國的武器試驗場,三年的內戰耗盡了西班牙的人力、物力資源。戰爭過後的西班牙整體一片蕭條,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沒有完整的國防體系,也沒有完整的工業基礎,當時的西班牙國家元首佛朗哥沒有顧忌一戰後德國幫他建立政權的情面,再次表達了自己中立國的立場,故技重施地依靠出口戰爭物資再次發了財。

這兩次世界大戰中,每次參戰每次戰敗的國家是德國,

每次都不參戰每次都發財的國家是西班牙,也因此,很多人認為西班牙就像一根牆頭草一樣,左右搖擺,竟然還靠戰爭發財,對此持嘲諷態度;也有人非常肯定弗朗哥的決策,認為他是西班牙的優秀領袖,當時他倒向任何一方都會讓西班牙萬劫不復。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