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現“小目標”就能“大躍進”嗎?

在當前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里程焦慮的情況下,追求能量密度的最大化尚屬於情有可原。然而,一味的追求能量密度,忽略安全性只會導致整個行業軌道的偏離。

自從新能源車補貼與能量密度直接掛鉤後,

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就成為動力電池企業贏得市場的重要“籌碼”。基於此,國內知名動力電池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改變技術路線,改進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原材料體系,優化PACK結構等,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

成效是顯著的,短短半年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能量密度已實現質的飛躍。在以磷酸鐵鋰為主導的純電動客車領域,

政策規定能量密度達到115wh/kg即可拿1.2倍補貼,據統計首批推薦目錄能拿到1.2倍補貼的車型僅1款,第二批猛增至55款,第三批達119款,第四批為162款,第五批是95款,占比分別是0.5%、27%、36%、72%、64%。

新能源客車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而在以三元電池為主的乘用車領域,

能量密度達到120wh/kg即可拿1.1倍補貼。首批目錄僅7款車上榜,第二批為4款,第三批為18款,第四批為29款,第五批為16款,雖然數量有起伏,但是占比正穩步提升,分別為10%、11%、47%、39%、59%。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車型的能量密度已突破150wh/kg。

按照此前發佈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路線圖,到2020年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要大於300Wh/kg,系統能量密度爭取達到260Wh/kg。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自2010年大規模牽頭發展電動汽車以來,

每隔四年左右,電動汽車電池能量密度就能夠提高一倍,成本下降大約50%”。截至2020年底,恰好還有4年時間。

2030年電池能量密度要做到300wh/kg

實現可完成“小目標”

首富王健林有句很經典的話,“先給自己定一個可以完成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他一個億。

”現如今,諸多電池企業都將實現300wh/kg作為自己可以實現的“小目標”,包括比亞迪、國軒高科、寧德時代、天津力神、比克電池等國內知名的電池企業,紛紛公佈了完成這個“小目標”的時間節點。

王健林的“小目標”為人津津樂道

如比亞迪方面稱,自家三元電池體系規劃在2018年做到240Wh/kg,

到2020年大概做到300Wh/kg。電池正極採用高鎳三元材料,負極採用氧化亞矽或納米矽;寧德時代也透露2016年電池能量密度已可做到200-250Wh/kg,“十三五”期間希望實現350Wh/kg目標,材料體系為高鎳三元/矽碳材料。

此外,國軒高科2017年新三元電池能量密度目標為200wh/kg,同樣2020年的能量密度目標是300-350Wh/kg,採用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矽基負極材料;比克電池18650圓柱第四代產品(3.0Ah)普遍可以達到220-230Wh/kg,2017年第五代產品(3.6Ah)的能量密度預計可以達到250Wh/kg,2020年達到300wh/kg。

從上述公開的資訊可以看到,國內各大電池企業不僅需要達成的“小目標”相同,就連選擇的技術路線也是驚人的相似。大致可以歸納為:選擇三元電池路線;正極材料採用高鎳三元或者富鋰錳基材料;負極材料則採用矽基材料;電解液選擇高壓電解液;隔膜主要選擇以PP、PE為主,外加陶瓷塗層。

其實不難看出,上述技術路線與材料體系與日本電池企業如出一轍。此前特斯拉選用的是松下的18650三元電池,其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52wh/kg,相比國內電池能量密度優勢很明顯。而事實也證明,特斯拉使用松下的18650電池,在續航里程上領先于對手,這也使得特斯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特斯拉採用的松下18650電池

不過,與國內電池企業“模仿”相比較,以特斯拉、三星SDI為代表的國外企業,則力爭在電池路線上推陳出新,以求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如特斯拉在今年的投資者見面會上宣佈,其與松下聯合研發的新型2170電池開始量產,並強調這是目前可量產電池中能量密度最高且成本最低的電池。

據瞭解,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生產的2170電池,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其原來使用的18650電池系統的250Wh/kg約提高20%。這也意味著,採用2170電池後,同等條件下所需電池的數量可減少約1/5,這將帶來整個Pack內部金屬連接件數量的減少,實現特斯拉輕量化的目標,同時可降低約10%的成本。

不甘落後,三星SDI也在北美地區2017國際汽車展(NAIAS)上確認,已經成功開發出改進後的21700圓柱形電池,其在電池模組,在能量密度、功率輸出和性能表現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能夠為電動車提供600公里的續航里程。而且,新電池擁有的“快速充電”能力僅充電20分鐘,便可充滿80%的電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特斯拉提交的與金屬空氣電池相關的專利獲得通過。該專利重點在於“一種充電的金屬空氣,在環境氧濃度低於預設濃度時,能夠保持最高速率,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在充電週期產生氧的風險。而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電池被看作是2030年實現500wh/kg能量密度目標的技術路線。

無獨有偶,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院也宣佈,已經成功開發出能量密度非常高的“鋰空氣電池”。據該組織介紹,該電池使用碳納米管作為空氣電極材料,通過電極結構優化可以實現很高的能量密度,是普通鋰電池的15倍之多。相較于當前新能源車普遍200公里的續航里程,該電池可輕鬆提升續航里程至2000公里以上。

安全性問題待解決

在政策推動之下,當前動力電池行業有關能量密度的競技賽正越演越烈。對於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大家正朝著300wh/kg的“小目標”穩步前進。從目前情況來看,2020年要實現300wh/kg的目標基本上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實現了這個“小目標”,就能用在新能源車上嗎?答案是否定的。

眾所周知,汽車動力電池是系統的工程,能量密度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其他性能如充放電倍率、迴圈壽命、功率、安全性等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國內電池企業公佈的技術路線來看,實現“小目標”的途徑基本上是通過三元電池來實現。而時至今日,衡量三元電池最重要的安全性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舉個例子,特斯拉使用的是松下的18650電池。業內普遍認為,松下提供的18650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是行業的‘標杆’,而特斯拉也被稱作是電池管理系統方面的“專家”。按道理說如此強強聯合,不會有太多安全性方面的問題,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特斯拉起火燃燒的事件始終不斷。

6月11日淩晨,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這起事故比國外的多起特斯拉起火事故都要嚴重,整台車已經嚴重燒毀,無法辨識,並且電芯散落一地,說明車輛當時受到撞擊的力度和起火後的火勢都非常兇猛。從已經燒毀的骨架來看,應該是一台四驅版的特斯拉Model X。

燒成廢鐵的特斯拉Model X

今年2月份,同樣是特斯拉Model X在沈海高速發生碰撞後起火。車主透露,車輛很快濃煙滾滾,繼而火光沖天,伴隨不少於四次爆炸聲。事故發生後,周圍車輛司機拿出滅火器滅火沒有任何效果,很快3噸重的SUV被燒成堆廢鐵。試問跟特斯拉相比,國內有幾家車企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能與之匹敵。

萬鋼表示,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要素,電動汽車無論是本身電安全還是駕駛安全等都必須充分考慮到。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必然會實現在電動汽車上面,這是最好的載體。電動汽車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安全,只有這樣電動汽車才會比傳統燃油汽車更加安全、使用更加長久。

高能量密度電池意味著獲得的財政補貼更高,因此追求高能量密度是參與動力電池市場競爭企業的終極目標。“在當前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里程焦慮的情況下,追求能量密度的最大化情有可原。然而,一味的追求能量密度,忽略電池的安全性只會導致整個行業軌道的偏離。”成都興能新材料總經理范未峰表示。

從推薦車型目錄來看,目前已有新能源客車開始使用三元電池,對行業來說這是個很有利的信號。然而新能源客車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時,行業內對於高能量密度電池安全性的質疑聲,也是此起彼伏。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是相輔相成的

在能量密度限制下,屆時磷酸鐵鋰退出市場,如果安全性不能保證,發生安全事故不光會給新能源車抹黑,也會導致行業對三元電池安全性的懷疑。去年三元電池就因為安全性的原因被補貼除名,難保到時候頻發的事故不會對三元電池形成致命的打擊。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電池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主動研發和被動監督同樣為電池的安全性保駕護航。電池企業首先要優化電池材料及內部設計,如防燃電解液、陶瓷隔膜;其次完善電池外部設計,如加裝防爆閥等;三是提升軟體管理與控制,如加強BMS管理等。

同時,政府應加速出臺相關標準和監管制度,對出現的安全事故建立起問責制度,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國家科技部 863 計畫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曾經說過,“如果做不到高安全性,寧可把發展新能源車的腳步放緩一點。”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國內電池企業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三元電池的路線,如果解決不了三元電池的安全性問題,能量密度提升的腳步是不是也可以適當的放緩一點。

•作者: 行行/ 動力電池網sd-dldc

2020年達到300wh/kg。

從上述公開的資訊可以看到,國內各大電池企業不僅需要達成的“小目標”相同,就連選擇的技術路線也是驚人的相似。大致可以歸納為:選擇三元電池路線;正極材料採用高鎳三元或者富鋰錳基材料;負極材料則採用矽基材料;電解液選擇高壓電解液;隔膜主要選擇以PP、PE為主,外加陶瓷塗層。

其實不難看出,上述技術路線與材料體系與日本電池企業如出一轍。此前特斯拉選用的是松下的18650三元電池,其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52wh/kg,相比國內電池能量密度優勢很明顯。而事實也證明,特斯拉使用松下的18650電池,在續航里程上領先于對手,這也使得特斯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特斯拉採用的松下18650電池

不過,與國內電池企業“模仿”相比較,以特斯拉、三星SDI為代表的國外企業,則力爭在電池路線上推陳出新,以求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如特斯拉在今年的投資者見面會上宣佈,其與松下聯合研發的新型2170電池開始量產,並強調這是目前可量產電池中能量密度最高且成本最低的電池。

據瞭解,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生產的2170電池,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其原來使用的18650電池系統的250Wh/kg約提高20%。這也意味著,採用2170電池後,同等條件下所需電池的數量可減少約1/5,這將帶來整個Pack內部金屬連接件數量的減少,實現特斯拉輕量化的目標,同時可降低約10%的成本。

不甘落後,三星SDI也在北美地區2017國際汽車展(NAIAS)上確認,已經成功開發出改進後的21700圓柱形電池,其在電池模組,在能量密度、功率輸出和性能表現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能夠為電動車提供600公里的續航里程。而且,新電池擁有的“快速充電”能力僅充電20分鐘,便可充滿80%的電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特斯拉提交的與金屬空氣電池相關的專利獲得通過。該專利重點在於“一種充電的金屬空氣,在環境氧濃度低於預設濃度時,能夠保持最高速率,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在充電週期產生氧的風險。而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電池被看作是2030年實現500wh/kg能量密度目標的技術路線。

無獨有偶,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院也宣佈,已經成功開發出能量密度非常高的“鋰空氣電池”。據該組織介紹,該電池使用碳納米管作為空氣電極材料,通過電極結構優化可以實現很高的能量密度,是普通鋰電池的15倍之多。相較于當前新能源車普遍200公里的續航里程,該電池可輕鬆提升續航里程至2000公里以上。

安全性問題待解決

在政策推動之下,當前動力電池行業有關能量密度的競技賽正越演越烈。對於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大家正朝著300wh/kg的“小目標”穩步前進。從目前情況來看,2020年要實現300wh/kg的目標基本上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實現了這個“小目標”,就能用在新能源車上嗎?答案是否定的。

眾所周知,汽車動力電池是系統的工程,能量密度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其他性能如充放電倍率、迴圈壽命、功率、安全性等也是至關重要的。從國內電池企業公佈的技術路線來看,實現“小目標”的途徑基本上是通過三元電池來實現。而時至今日,衡量三元電池最重要的安全性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舉個例子,特斯拉使用的是松下的18650電池。業內普遍認為,松下提供的18650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是行業的‘標杆’,而特斯拉也被稱作是電池管理系統方面的“專家”。按道理說如此強強聯合,不會有太多安全性方面的問題,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特斯拉起火燃燒的事件始終不斷。

6月11日淩晨,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這起事故比國外的多起特斯拉起火事故都要嚴重,整台車已經嚴重燒毀,無法辨識,並且電芯散落一地,說明車輛當時受到撞擊的力度和起火後的火勢都非常兇猛。從已經燒毀的骨架來看,應該是一台四驅版的特斯拉Model X。

燒成廢鐵的特斯拉Model X

今年2月份,同樣是特斯拉Model X在沈海高速發生碰撞後起火。車主透露,車輛很快濃煙滾滾,繼而火光沖天,伴隨不少於四次爆炸聲。事故發生後,周圍車輛司機拿出滅火器滅火沒有任何效果,很快3噸重的SUV被燒成堆廢鐵。試問跟特斯拉相比,國內有幾家車企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能與之匹敵。

萬鋼表示,電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要素,電動汽車無論是本身電安全還是駕駛安全等都必須充分考慮到。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必然會實現在電動汽車上面,這是最好的載體。電動汽車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安全,只有這樣電動汽車才會比傳統燃油汽車更加安全、使用更加長久。

高能量密度電池意味著獲得的財政補貼更高,因此追求高能量密度是參與動力電池市場競爭企業的終極目標。“在當前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里程焦慮的情況下,追求能量密度的最大化情有可原。然而,一味的追求能量密度,忽略電池的安全性只會導致整個行業軌道的偏離。”成都興能新材料總經理范未峰表示。

從推薦車型目錄來看,目前已有新能源客車開始使用三元電池,對行業來說這是個很有利的信號。然而新能源客車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時,行業內對於高能量密度電池安全性的質疑聲,也是此起彼伏。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是相輔相成的

在能量密度限制下,屆時磷酸鐵鋰退出市場,如果安全性不能保證,發生安全事故不光會給新能源車抹黑,也會導致行業對三元電池安全性的懷疑。去年三元電池就因為安全性的原因被補貼除名,難保到時候頻發的事故不會對三元電池形成致命的打擊。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電池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主動研發和被動監督同樣為電池的安全性保駕護航。電池企業首先要優化電池材料及內部設計,如防燃電解液、陶瓷隔膜;其次完善電池外部設計,如加裝防爆閥等;三是提升軟體管理與控制,如加強BMS管理等。

同時,政府應加速出臺相關標準和監管制度,對出現的安全事故建立起問責制度,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國家科技部 863 計畫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曾經說過,“如果做不到高安全性,寧可把發展新能源車的腳步放緩一點。”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國內電池企業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三元電池的路線,如果解決不了三元電池的安全性問題,能量密度提升的腳步是不是也可以適當的放緩一點。

•作者: 行行/ 動力電池網sd-d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