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漂的日子,在有能力買房之前,搬家是個既考驗體力又考驗技術的事情

今天交完房租,我發現在這裡住了快有半年的時間。自從2015年4月離開學校,不管是在上海、深圳還是北京,一直是在漂來漂去的狀態。

特別是來北京以後,搬家的頻率目前保持著平均四個月一換的節奏。

這裡會不由自主的用“搬家”這個詞,但是在心裡是很抗拒把所有租住的沒有感情在其中住所稱為“家”的。這可能是一種近乎強迫症的執念,雖然我也明白這裡“家”的概念僅僅是為了簡單的明確一個地點,但是在北京被別人問起“你家在哪”的時候,我的回答一般是“河北……”

基於這種心態,我對這個住所的態度自然就是無所謂的——一個棲身休息的地方——僅此而已。

一 光華裡

來北京的第一個落腳點是在三環內光華裡社區,寸土寸金的地段,抬頭就望見國貿三期的繁華,但是社區卻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破敗景象。對了,我說的這是被二房東打成隔斷的群租房,不到一百平的面積,連帶上客廳被隔成了三間,

每間都是上下鋪,可以住8~10個人。

當時情況就是和7個人擠在不足20平的空間裡,好在同住的還比較處得來,也沒有比較奇葩的玩意兒存在,下班之後還可以一起愉快地聊聊天扯扯淡。至於公共區域像廚房衛生間等地方,難免有點不可描述,一般二房東每週打掃一次,如果他偷懶,那情景就更加壯觀了。

說件比較有意思的事,在我住這裡的最後一個月,來了一個疑似gay的傢伙。

簡單描述一下這位的行為吧,長髮過肩、蘭花指常翹、聲帶頻率比金星還正宗、回來就脫衣服只剩一件內褲晃來晃去。三角緊身這都無所謂,要命的是他如果和別人正面相對,會大叫一聲“你幹嘛盯著我看?” 但是如果有什麼事的時候又會零距離得問靠過來用嗲到令人作嘔的聲音遭到別人的拒絕。最終他在被某個哥們KO過一次之後有所收斂。不過我們終究沒有發現他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更沒有興趣去探究他到底是不是個gay,所以也只能猜測而已,可能這是我離那類人最近的一次。

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沒有歧視的同志的觀念,但是這次之後,我只能修改一下我的態度:你出櫃是你的自由,但是不要和我的生活有任何交集。

二 圓明園城中村

後來,從光華裡搬到了圓明園隔壁,主要是圖一個交通方便,距離上班的中關村近。通勤時間壓縮到了步行半小時公交十分鐘的水準,那時候除了工作時間有點長,方向有點迷茫,工資有點少之外,似乎還挺不錯的。嗯,這麼想想那時的生活也不能再差了。

先介紹一下當時房間的環境,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平房,我住的就是這種。七八平米左右,一張床一張桌子僅此而已,自來水要去外面的公用水龍頭接,廁所也是離著有幾十米的公廁。木質門,一腳可以踹開的那種。然後窗戶漏風門也關不嚴,房頂還漏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那年的臘月最冷的時候,我前一晚放在屋裡的洗臉水竟然凍冰了,我確認那時候暖氣還是熱的!等到了夏天更是熱鬧,每逢下雨,只要雨量達到中雨以上,在屋裡就要擺好兩個盆子接水,接滿一盆倒一盆是常有的事。更悲催的因為沒有衣櫃,所有的過冬衣服都壓在了箱子裡,整個夏天沒曬過,等到入秋天氣涼了準備找出來穿的時候才發現全都發黴了,沒辦法只好全都扔掉重新買。

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尷尬就是牆壁隔音的問題,對……你懂得……小情侶那種。一般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身體都比較好,所以大多可以總結出兩個特點。一是洪亮,雖然是一道實體牆,不過架不住門和窗戶品質差,聲音都可以穿過兩道門窗傳出很遠,宛轉悠揚,不過男主的持久可能不太好,幾分鐘就會偃旗息鼓,在擾民這一點還不是很過分。不過即便如此,也架不住頻率之高,除了每個月那幾天,差不多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響起很有節奏的聲音,當然如果是週末,可能還會在早上加一場。

幸運的是,在處理完發黴的衣服之後,趕在有一個冬季來臨之前,就搬到了一個更寬敞點的地方,總算結束了這冷熱無常又虐狗的時光。算起來在這裡是我租住時間最長的一次了,有八個月時間之久。

三 香山腳下

這次找房子就是沿著4號線一站一站找過去,從圓明園到西苑到北宮門,地鐵站附近的房子要麼沒空房要麼租金超出預算,大半天時間過去,終於在離北宮門四五公里遠的正藍旗,找到了一間還算滿意的房子。房東是個80多歲的大爺,在原來房子地基上自建的三層樓房,像公寓式的佈局。每間有近20平米大小,獨立廚衛,有向陽窗通氣很好,整體來比,比之前的房子要好得多。

看好房子,付下定金,週末就緊鑼密鼓的開始收拾搬家,平時看起來沒有多少的東西,等收拾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真的不少。所以原計劃坐公交一趟趟搬過去的計畫,只能臨時改變,叫輛車一次到位。地處西北五環,雖然稍微偏僻一點,但是交通還算方便,物價要比市區便宜的多。

這裡的房間隔音效果就好多了,除了對面的朋友經常不戴耳機打遊戲到半夜,歇斯底里的喊著“中路集合”“你傻逼呀”“握草”……其他還是很和諧的,一次晚歸時,偶然發現,把電視機音量調大還可以掩蓋某些聲音。

經歷過這幾次搬家之後,漸漸地穩定下來。生活也像幾次居住的環境一樣,一點點在變好。所以不管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人,既然都在同一座城市裡,就應該用同樣的情懷來對待這座城和城裡的人,好好珍惜自己的時光,不要辜負青春年華。

嗯,這麼想想那時的生活也不能再差了。

先介紹一下當時房間的環境,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平房,我住的就是這種。七八平米左右,一張床一張桌子僅此而已,自來水要去外面的公用水龍頭接,廁所也是離著有幾十米的公廁。木質門,一腳可以踹開的那種。然後窗戶漏風門也關不嚴,房頂還漏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那年的臘月最冷的時候,我前一晚放在屋裡的洗臉水竟然凍冰了,我確認那時候暖氣還是熱的!等到了夏天更是熱鬧,每逢下雨,只要雨量達到中雨以上,在屋裡就要擺好兩個盆子接水,接滿一盆倒一盆是常有的事。更悲催的因為沒有衣櫃,所有的過冬衣服都壓在了箱子裡,整個夏天沒曬過,等到入秋天氣涼了準備找出來穿的時候才發現全都發黴了,沒辦法只好全都扔掉重新買。

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尷尬就是牆壁隔音的問題,對……你懂得……小情侶那種。一般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身體都比較好,所以大多可以總結出兩個特點。一是洪亮,雖然是一道實體牆,不過架不住門和窗戶品質差,聲音都可以穿過兩道門窗傳出很遠,宛轉悠揚,不過男主的持久可能不太好,幾分鐘就會偃旗息鼓,在擾民這一點還不是很過分。不過即便如此,也架不住頻率之高,除了每個月那幾天,差不多每天的固定時間都會響起很有節奏的聲音,當然如果是週末,可能還會在早上加一場。

幸運的是,在處理完發黴的衣服之後,趕在有一個冬季來臨之前,就搬到了一個更寬敞點的地方,總算結束了這冷熱無常又虐狗的時光。算起來在這裡是我租住時間最長的一次了,有八個月時間之久。

三 香山腳下

這次找房子就是沿著4號線一站一站找過去,從圓明園到西苑到北宮門,地鐵站附近的房子要麼沒空房要麼租金超出預算,大半天時間過去,終於在離北宮門四五公里遠的正藍旗,找到了一間還算滿意的房子。房東是個80多歲的大爺,在原來房子地基上自建的三層樓房,像公寓式的佈局。每間有近20平米大小,獨立廚衛,有向陽窗通氣很好,整體來比,比之前的房子要好得多。

看好房子,付下定金,週末就緊鑼密鼓的開始收拾搬家,平時看起來沒有多少的東西,等收拾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真的不少。所以原計劃坐公交一趟趟搬過去的計畫,只能臨時改變,叫輛車一次到位。地處西北五環,雖然稍微偏僻一點,但是交通還算方便,物價要比市區便宜的多。

這裡的房間隔音效果就好多了,除了對面的朋友經常不戴耳機打遊戲到半夜,歇斯底里的喊著“中路集合”“你傻逼呀”“握草”……其他還是很和諧的,一次晚歸時,偶然發現,把電視機音量調大還可以掩蓋某些聲音。

經歷過這幾次搬家之後,漸漸地穩定下來。生活也像幾次居住的環境一樣,一點點在變好。所以不管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人,既然都在同一座城市裡,就應該用同樣的情懷來對待這座城和城裡的人,好好珍惜自己的時光,不要辜負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