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延古墟:海南華僑看文昌 文昌華僑看白延

文昌縣白延設都,在《正德瓊台志》已有記載,當時,白延都、多尋都、南矺都均屬奉化鄉轄。

同時期設置白延市,白延市址在“本都白延村”。指出“非集大者不錄”。文昌縣在明代正德年間僅有九處大集市,可知白延市墟在明代中葉規模較大。《正德瓊台志》成書于明代正德辛巳七月,即西元1581年農曆7月,這是有史可查的設置白延都、市墟的時間,至今己達436多年。 時隔400多年的今天,我們走讀海南團隊來到了白延墟進行採訪,將古時的經濟重墟遺存的一些歷史文化構件,
結合史志、網記,作圖文簡要介紹。

圖文:古水編輯:小琴台

△白延古墟

明代縣以下行政機構設置鄉、都、圖三級,“都”一級相當於今的鎮,“圖”相當於今制的行政村委會。一般來說,先設行政“都”,然後根據人口分佈情況,密度如何,以及商賈集貿繁榮是否,

進一步設墟市。

△古墟福興廟宇

白延設都設市,得益于白延溪,它繁榮的商貿也是依賴著白延溪,這從清康熙文昌縣誌圖中可以看出長長的一條河溪,

源發自白壇,並會集諸水,流入長岐港,最終歸流大海。有說“海南華僑看文昌,文昌華僑看白延”,這話從地理位置來講是有一定道理的。早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因擴建清瀾千戶所城,知縣魏紹文遷長岐驛來白延都,設置在長岐港附近。驛站有館、庫、馬並夫俱全,說明白延都在明初已經是軍事、路郵、經濟重都。同時白延都一帶的鄉民靠著這條白延河捕魚抓蝦,
揚帆出海,或捕撈或去祖國中原或去南洋打工謀生。從上面看,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代,白延河(溪)可以說是白廷都一帶黎民百姓的生命之河母親之河。

清末及至民國時期,白延墟的經濟不但繁榮發達,金融業也頗有規模。有私營當鋪,當鋪是經營物品抵押高判貸的私營金融業。以物典錢,大都壓價典當,當鋪發給當票,標明贖回時間。逾期不贖,當鋪可將曲物出售。還有多間“僑批局”,俗稱“信局”。它是以經營僑匯為主的民間金融組織,是隨著僑匯應運而生。僑批局在溝通僑匯、服務僑胞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可知,白延墟的僑胞是比較多的。除了白延之外,文昌華僑較集中的邁號、抱羅、公坡、錦山、鋪前、文教等地區均有僑批局。我們在白延墟見到的一棟二層樓建築,面牆上書寫“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是解放初期設於1950年7月至1951年間,是當時文教、清瀾、鋪前等四個營業所之一。可見解放初期白延墟經濟尚維持發達。爾後成立的“合作社”三層樓至今還歷歷在目。

△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

設於1950年7月至1951年間的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樓全貌。

△1955年成立的“合作社”三層樓址

△合作社近況

△白延墟41號,墟為簡寫

行走于白延墟間,總想找到一件清代以前的房子或構築件拍攝,去了兩次都無法拍到,墟上的“福興廟”宇整體上看頗具規模,但遺撼的是近10年間之作,缺少古樸韻味。有條寬兩米多的青石板街還保留著遠久的古味,明清時期的石板街大概也就這麼寬,街的兩邊房子相隔不會超過4米,想當初這條街也是繁華的,現己成為少行人的小巷。細觀這條青石小巷,青石條的敷設全是豎形排列,共有五條列,中間呈高,這與海口市的青石板小街的敷設還不一樣。海口市的鄉村市墟的青石板街,中間的條形青石是橫向敷設的,兩邊再以豎石敷建,緊挨著是方形或近似方形的青石敷築兩排。

△寬兩米多的青石板街

青石板街似龜狀形,敷設全是豎形排列,共有五條列,中間呈高。

這是海口某市墟的青石板街中間的條形青石是橫向敷設的。

在石板街邊上有間民國時期建的鋪店,現已成為危房。

遊人行走在古墟上,昔日繁華風光不再。

民國期建的騎樓,藝術性比不上鋪前墟的騎樓了。

古墟上有一座八角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就是文昌白延中山公園。它是海南省惟一的一座中山公園,公園內的“中山紀念亭”也是文昌市現存的兩座民國時期建的亭子之一。墟上竟有這樣的一座公園及紀念亭,有點奇怪,立馬上網查詢,得到的資訊是這樣介紹的:1937年冬,國民黨文昌縣黨部撥出專款,在文昌白延圩公園裡建造一座中山紀念亭。有說20世紀30年代,白延墟有不少人在國民黨部隊任高官,他們出於對“國父”孫中山的崇敬和愛戴,提出了建中山紀念亭的建議,其中會文鎮福田園村人林賜熙(即林少波)中將是白延墟中山公園的主要倡議者,建議得到了國民黨文昌縣黨部的支持,於是建成了這一公園”。我們所看紀念亭為西式建築風格,公園圍牆獨具特色,亭內中心豎立一通石碑,從正面看目前未見任何刻字,僅見十二角星。現屬於不可移動文物,得到了市政府的豎碑保護。

△中山公園

△走讀海南團隊在參觀中山紀念亭

△中山紀念亭頂部建構

△中山紀念亭

△中山紀念亭全貌

△亭子中間的豎碑

時過境遷,白延墟的經濟不再輝煌繁華,重心己經遷移去會文鎮,會文鎮的佛珠交易市場譽滿全國。從白延墟去會文鎮不遠,需經過白延溪(河),此溪河水面己變為窄溪,根本不能泊舟,母親河的作用一去不復返,我們期待,有關部門好好疏通這條溪,以建設特色的白延墟。

我們經過白延橋返回海口了,原本這座橋是沒有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建起,反正建起了這座橋就無法泊舟。

古水

海南線上“走讀海南”版資深領隊,長期活躍在天涯,寫帖子拍照片。以海南本土歷史文化為主,深度挖掘與記錄海南各個鄉村文化歷史,特別是對瓊北火山文化更感興趣,每當走進火山地區,那些火山村落留下的古村門、石碑、古廟宇、古牌坊、古橋、古塔都會一一拍照保存資料,對於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都要認真的採訪其後 裔做好記錄。

可知,白延墟的僑胞是比較多的。除了白延之外,文昌華僑較集中的邁號、抱羅、公坡、錦山、鋪前、文教等地區均有僑批局。我們在白延墟見到的一棟二層樓建築,面牆上書寫“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是解放初期設於1950年7月至1951年間,是當時文教、清瀾、鋪前等四個營業所之一。可見解放初期白延墟經濟尚維持發達。爾後成立的“合作社”三層樓至今還歷歷在目。

△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

設於1950年7月至1951年間的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白延營業所樓全貌。

△1955年成立的“合作社”三層樓址

△合作社近況

△白延墟41號,墟為簡寫

行走于白延墟間,總想找到一件清代以前的房子或構築件拍攝,去了兩次都無法拍到,墟上的“福興廟”宇整體上看頗具規模,但遺撼的是近10年間之作,缺少古樸韻味。有條寬兩米多的青石板街還保留著遠久的古味,明清時期的石板街大概也就這麼寬,街的兩邊房子相隔不會超過4米,想當初這條街也是繁華的,現己成為少行人的小巷。細觀這條青石小巷,青石條的敷設全是豎形排列,共有五條列,中間呈高,這與海口市的青石板小街的敷設還不一樣。海口市的鄉村市墟的青石板街,中間的條形青石是橫向敷設的,兩邊再以豎石敷建,緊挨著是方形或近似方形的青石敷築兩排。

△寬兩米多的青石板街

青石板街似龜狀形,敷設全是豎形排列,共有五條列,中間呈高。

這是海口某市墟的青石板街中間的條形青石是橫向敷設的。

在石板街邊上有間民國時期建的鋪店,現已成為危房。

遊人行走在古墟上,昔日繁華風光不再。

民國期建的騎樓,藝術性比不上鋪前墟的騎樓了。

古墟上有一座八角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就是文昌白延中山公園。它是海南省惟一的一座中山公園,公園內的“中山紀念亭”也是文昌市現存的兩座民國時期建的亭子之一。墟上竟有這樣的一座公園及紀念亭,有點奇怪,立馬上網查詢,得到的資訊是這樣介紹的:1937年冬,國民黨文昌縣黨部撥出專款,在文昌白延圩公園裡建造一座中山紀念亭。有說20世紀30年代,白延墟有不少人在國民黨部隊任高官,他們出於對“國父”孫中山的崇敬和愛戴,提出了建中山紀念亭的建議,其中會文鎮福田園村人林賜熙(即林少波)中將是白延墟中山公園的主要倡議者,建議得到了國民黨文昌縣黨部的支持,於是建成了這一公園”。我們所看紀念亭為西式建築風格,公園圍牆獨具特色,亭內中心豎立一通石碑,從正面看目前未見任何刻字,僅見十二角星。現屬於不可移動文物,得到了市政府的豎碑保護。

△中山公園

△走讀海南團隊在參觀中山紀念亭

△中山紀念亭頂部建構

△中山紀念亭

△中山紀念亭全貌

△亭子中間的豎碑

時過境遷,白延墟的經濟不再輝煌繁華,重心己經遷移去會文鎮,會文鎮的佛珠交易市場譽滿全國。從白延墟去會文鎮不遠,需經過白延溪(河),此溪河水面己變為窄溪,根本不能泊舟,母親河的作用一去不復返,我們期待,有關部門好好疏通這條溪,以建設特色的白延墟。

我們經過白延橋返回海口了,原本這座橋是沒有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建起,反正建起了這座橋就無法泊舟。

古水

海南線上“走讀海南”版資深領隊,長期活躍在天涯,寫帖子拍照片。以海南本土歷史文化為主,深度挖掘與記錄海南各個鄉村文化歷史,特別是對瓊北火山文化更感興趣,每當走進火山地區,那些火山村落留下的古村門、石碑、古廟宇、古牌坊、古橋、古塔都會一一拍照保存資料,對於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都要認真的採訪其後 裔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