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年後,石家莊六成縣(市)區實現清潔取暖

文⎪石家莊日報記者 靳曉磊 吳 溫

2017年,“四組團”縣區實現散煤“清零”;2019年,全市全域實現清潔取暖的縣(市)、區達到60%左右。《石家莊市散煤壓減替代規劃(2017-2019年)》近日出臺,明確上述進度目標。

散煤壓減實施“四個替代”

在散煤壓減替代工作中,我市將以治理取暖散煤為重點,以清潔能源替代、優化燃煤方式為途徑,加快實施集中供熱、氣代煤、電代煤、可再生能源“四個替代”,全面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居民生活品質提高。

《規劃》中對居民生活和取暖、農村服務業、農業生產,

分別明確了不同的實施方式。

其中,在居民生活和取暖方面:城市周邊及負荷集中的地區,優先支援集中供熱替代分散燃煤;有條件的地區,優先支援地熱能、太陽能、沼氣、秸稈成型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分散燃煤;難以實施集中供熱、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平原農村積極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山區農村推廣潔淨型煤。

在農村服務業方面:有條件的優先實施集中供熱、可再生能源替代,

集中供熱、可再生能源難以替代的全部實施氣代煤、電代煤,全面取締機關及事業單位、商業、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服務業分散燃煤。

在農業生產方面:優先支持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勵採用氣代煤、電代煤,暫時允許過渡性使用潔淨型煤,逐步取締平原地區農業生產用分散燃煤。

年底“四組團”實現散煤“清零”

《規劃》中明確提出,2017年,居民生活及取暖啟動實施氣代煤、電代煤,“四組團”縣區實現散煤“清零”,農村服務業分散燃煤全面取締,農業生產散煤治理完成50%。

2018年,確保3-5個縣(市)、區全域完成氣代煤、電代煤等清潔取暖改造,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35%,農業生產散煤治理完成80%。

2019年,全市全域實現清潔取暖的縣(市)、區達到60%左右,

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0%,農業生產散煤治理全面完成。

有條件的縣城建成區實施集中供熱

積極推動有條件的縣城建成區實施集中供熱工程,努力以集中供熱替代居民採暖、服務業供暖。在城區和工業園區周邊,推動城市集中供熱富餘能力向合理半徑內延伸覆蓋。

在工業熱源周邊,支持企業向周邊村鎮實施清潔供熱。

在負荷集中的鎮,緊密結合經濟、技術、資源等條件,鼓勵建設燃氣鍋爐、電蓄熱鍋爐、生物質能鍋爐等集中或分散式供熱鍋爐房,支援成片區域開發利用地熱、熱泵和建設燃氣分散式電站,允許發展80蒸噸及以上高效環保燃煤供熱鍋爐。

農業種植養殖領域鼓勵氣代煤

依託管道氣和燃氣特許經營企業實施氣代煤。居民生活領域,重點推廣戶用燃氣採暖熱水爐,以片區為單位實現炊事、採暖全部改用天然氣。

農村服務領域,結合需求特點,推廣燃氣鍋爐、茶浴爐、壁掛爐及燃氣分散式能源。農業種植養殖領域,鼓勵使用燃氣鍋爐替代燃煤。

不宜改氣的農村實施電代煤

對不宜改氣的農村實施電代煤。居民生活領域,重點以熱泵、蓄熱式電鍋爐等改造方式,實現居民家庭採暖、炊事全部改電或採暖用電、炊事用氣。

農村服務領域,結合實際推廣蓄熱式電鍋爐、電茶爐、電暖氣。農業種植養殖領域,鼓勵使用適宜的電暖設施。

支援利用可再生能源取暖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原則,積極支援利用可再生能源取暖,打造多模式試點示範,不斷擴大推廣規模。

在農作物秸稈、林業、畜禽養殖等資源豐富和集中地區,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熱解氣化、生物質炭氣聯產、秸稈打捆直燃、沼氣等清潔取暖工程。

推廣被動式太陽能集熱牆、太陽能熱水等取暖方式,發展太陽能與空氣源(地源)熱泵聯合、與電能或燃氣輔助加熱等新型供熱方式。

《規劃》提出,要圍繞增強清潔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建設完善天然氣、熱力、電力輸配管網等基礎設施,為清潔取暖提供有力支撐;探索擴大熱力管網供熱半徑,推動集中供熱向周邊村鎮延伸覆蓋;完善潔淨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對清潔能源不能替代的用戶,全面推廣使用潔淨型煤。

依託管道氣和燃氣特許經營企業實施氣代煤。居民生活領域,重點推廣戶用燃氣採暖熱水爐,以片區為單位實現炊事、採暖全部改用天然氣。

農村服務領域,結合需求特點,推廣燃氣鍋爐、茶浴爐、壁掛爐及燃氣分散式能源。農業種植養殖領域,鼓勵使用燃氣鍋爐替代燃煤。

不宜改氣的農村實施電代煤

對不宜改氣的農村實施電代煤。居民生活領域,重點以熱泵、蓄熱式電鍋爐等改造方式,實現居民家庭採暖、炊事全部改電或採暖用電、炊事用氣。

農村服務領域,結合實際推廣蓄熱式電鍋爐、電茶爐、電暖氣。農業種植養殖領域,鼓勵使用適宜的電暖設施。

支援利用可再生能源取暖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原則,積極支援利用可再生能源取暖,打造多模式試點示範,不斷擴大推廣規模。

在農作物秸稈、林業、畜禽養殖等資源豐富和集中地區,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熱解氣化、生物質炭氣聯產、秸稈打捆直燃、沼氣等清潔取暖工程。

推廣被動式太陽能集熱牆、太陽能熱水等取暖方式,發展太陽能與空氣源(地源)熱泵聯合、與電能或燃氣輔助加熱等新型供熱方式。

《規劃》提出,要圍繞增強清潔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建設完善天然氣、熱力、電力輸配管網等基礎設施,為清潔取暖提供有力支撐;探索擴大熱力管網供熱半徑,推動集中供熱向周邊村鎮延伸覆蓋;完善潔淨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對清潔能源不能替代的用戶,全面推廣使用潔淨型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