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是大學生,為什麼要碰這些東西,廠裡的大學生工藝員不願意學任何技術!

大學生畢業季又到了,社會上又多了許多高學歷的精英人才,
他們正處於最美好的年華和狀態,社會上正需要這樣的人才。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很多地區都出現了用工荒,每年的大學生錄取率和畢業數量都在持續增高,可是每年都會有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這種狀況真是很讓人深思。

記得小時候一直夢想上大學,那時大學生的地位可比現在高多了,而且那時別說一個村了,就是一個鄉一年也難出一個大學生。

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可都是包分配工作的,一般都是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能夠考上大學就意味著端上了鐵飯碗。大學都在城裡,畢業了留在城裡的機會也大,就算是回到家鄉也是公務員一類的,所有的農村孩子和家庭,都有一個大學夢和城市夢。

農村無疑是勞累和困苦的,上了大學就不愁飯碗了,不是當個公務員也是坐辦公室之類的,總之和體力勞動是沾不上邊的,

這也是所有中國人的固有印象。我們那一代人,兒時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上了大學還要幹活,那真是一個讓人可笑的天大的笑話。

大學是我一生的夢想,可惜我認識大學大學不認識我,中專沒畢業就加入了社會大學,又在老家的農業大學進修了兩年,

最後一無所有的我隨著打工大軍進城了。開始做了幾年酒店,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才知道擁有一份技術是多麼的重要,於是進了一個機械廠學起了鉗工。

雖然沒讀過大學,可是從來沒想過學技術,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技術工沒出息,可能是受到某些外在思想的影響吧!說實話在整個廠裡,我們車間的工資並不算最高,工作卻是最髒最累最危險的,而且整個車間沒有一個女的。

那些工作也真是枯燥、乏味、單調和機械,人都成了機器的一部分。
廠裡有技術部,技術部有工程師和工藝員,我雖然在車間但也屬於技術部的,和我直接對接的一般都是技術部的工藝員,只是他們大多在辦公室,只有我一直在車間裡,其實我就是個車間的鉗工。
有個工程師是四川某個大學的教授,好像是人體力學的專家,廠裡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他研發設計的。

另一個工程師是高中生,是從學徒工一步步走來的,技術方面真是沒的說,廠裡的任何機械操作都是專家級的。他不但自己研發設計,很多東西都是親自加工製作的,並且精確度高的嚇人。他自己設計了一個簡易機器,製作出來的塑膠齒輪,一百多個齒以四個為單位量下來,誤差不到一個絲。

那個大學教授工程師,很少到車間,除非對工藝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才會親自到車間交待下。另外一個工程師,則基本上成天待在車間裡敲敲打打的,我們和他學到了不少技術,當然這兩個工程師也是有點不合的。

待在車間的工程師,喜歡帶工藝員在車間做事,其中一個本科生還是挺願意的,原來他們除了電腦操作,連車間裡的挫刀都不會拿。看他們操作工具,就像大老爺們繡花一樣,其實鉗工的工作比繡花難多了。除了精確度要求高以外,可比繡花髒累多了,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幹的原因。

另外一個年輕點的,每天都充滿了抱怨,一讓他做一點事情,臉拉的比什麼都長。平時看他打籃球感覺挺麻溜的,可是看他拿著挫刀挫塑膠,才知道什麼叫做大學生和斯文人。雖然鋼鐵真的很堅硬,可是加工後的邊角毛刺,處理起來真是沒什麼技術和難度,這個大學生真的像繡花一樣挫毛刺。

很多時候真的看不下去,看他幹活比自己著急還難受,關鍵是心態也特別不平衡。我和他談過話,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幹活和學技術,我說雖然你會電腦操作,可也只是繪圖而已,那些東西並不是你設計的,單單的繪圖即使不是大學生,很多人也可以操作的來呀!

這哥們和我說了,我可是大學生,進公司可不是來幹活的,要是天天干這個還上個狗屁的大學呀!其實他上的只是哈爾濱的一所專科工業學校。聽後我又說,既然你是大學生,如果再會點技術,那不是更完美了,以後找工作和對自己發展都是好事呀!哥們直搖頭,還是那句話,上大學可不是為了幹活的,更不是為了幹這個的。

現在很多行業都是招工難,除了工資待遇外,就是工作比較辛苦了。可是大學生卻越來越多,但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只要工作輕鬆體面,即使工資很低,也有大把的大學生應聘,看來工資和待遇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離開那個工廠後,在一家上班的餐飲公司也有很多大學生,比如公司的前臺,這份工作一個月1500還是1800已經忘了,就算1800吧。這1800幾乎是工資的全部,不包食宿沒有交通補助和任何福利,但是這個崗位不缺人。餐廳裡的服務員1800包吃住,還有其它的福利,但是一直處於缺人狀態。

當然這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只是這幾年這種情況更嚴重,餐廳服務員和工廠員工的工資與福利一直在增加,但就是招不滿人。公司的文員前臺等工作,工資福利真不是很高,但從來不缺人。

未來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當然工廠和企業也會越來越多,社會對於高學歷高知識的人才需要也越來越多。只是不知道未來,大學生的就業會是怎樣!

誤差不到一個絲。

那個大學教授工程師,很少到車間,除非對工藝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才會親自到車間交待下。另外一個工程師,則基本上成天待在車間裡敲敲打打的,我們和他學到了不少技術,當然這兩個工程師也是有點不合的。

待在車間的工程師,喜歡帶工藝員在車間做事,其中一個本科生還是挺願意的,原來他們除了電腦操作,連車間裡的挫刀都不會拿。看他們操作工具,就像大老爺們繡花一樣,其實鉗工的工作比繡花難多了。除了精確度要求高以外,可比繡花髒累多了,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幹的原因。

另外一個年輕點的,每天都充滿了抱怨,一讓他做一點事情,臉拉的比什麼都長。平時看他打籃球感覺挺麻溜的,可是看他拿著挫刀挫塑膠,才知道什麼叫做大學生和斯文人。雖然鋼鐵真的很堅硬,可是加工後的邊角毛刺,處理起來真是沒什麼技術和難度,這個大學生真的像繡花一樣挫毛刺。

很多時候真的看不下去,看他幹活比自己著急還難受,關鍵是心態也特別不平衡。我和他談過話,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幹活和學技術,我說雖然你會電腦操作,可也只是繪圖而已,那些東西並不是你設計的,單單的繪圖即使不是大學生,很多人也可以操作的來呀!

這哥們和我說了,我可是大學生,進公司可不是來幹活的,要是天天干這個還上個狗屁的大學呀!其實他上的只是哈爾濱的一所專科工業學校。聽後我又說,既然你是大學生,如果再會點技術,那不是更完美了,以後找工作和對自己發展都是好事呀!哥們直搖頭,還是那句話,上大學可不是為了幹活的,更不是為了幹這個的。

現在很多行業都是招工難,除了工資待遇外,就是工作比較辛苦了。可是大學生卻越來越多,但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只要工作輕鬆體面,即使工資很低,也有大把的大學生應聘,看來工資和待遇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離開那個工廠後,在一家上班的餐飲公司也有很多大學生,比如公司的前臺,這份工作一個月1500還是1800已經忘了,就算1800吧。這1800幾乎是工資的全部,不包食宿沒有交通補助和任何福利,但是這個崗位不缺人。餐廳裡的服務員1800包吃住,還有其它的福利,但是一直處於缺人狀態。

當然這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只是這幾年這種情況更嚴重,餐廳服務員和工廠員工的工資與福利一直在增加,但就是招不滿人。公司的文員前臺等工作,工資福利真不是很高,但從來不缺人。

未來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當然工廠和企業也會越來越多,社會對於高學歷高知識的人才需要也越來越多。只是不知道未來,大學生的就業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