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第三軍醫大學今後將以“陸軍軍醫大學”亮相

重慶人熟悉的第三軍醫大學

今後將以“陸軍軍醫大學”的身份出現

昨日下午,國防部公佈了

43所調整改革後軍隊院校名稱

其中,位於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

已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第三軍醫大學更名被官方證實

在29日舉行的國防部6月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披露了調整改革後的軍隊院校名稱,包括軍委直屬院校2所,軍兵種院校35所,武警部隊院校6所,總共43所。從名單可見,位於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已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

吳謙表示,這次軍隊院校調整改革,對院校結構佈局進行了調整,

基本形成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佈局。

目前,國防部網站和國防部官微已發佈這份院校名錄。

現場:學校內外三醫大標誌暫未變動

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因其附屬的3家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西南醫院(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橋醫院(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大坪醫院(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而深入人心。

6月29日,國防部公佈調整改革後軍隊院校名稱,官方資訊首次公開證實了“第三軍醫大學”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6月29日下午,位於重慶沙坪壩鳳天路的第三軍醫大學校門前所懸掛的校牌及路標指引均顯示為“第三軍醫大學”,暫未做更改。在校園內,多個宣傳欄的落款及文章也均為“第三軍醫大學”,學校工作人員表示,“具體何時更改校門標誌,大家都還在等待進一步通知。”

對於更名,多名學生表示,“早已有所耳聞。”

附屬三家醫院是否更名?在等通知

來自第三軍醫大學學校官網的資訊顯示,

其占地205.63公頃(3084.43畝),建築面積155.1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圖書館中外藏書72萬冊。第三軍醫大學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印和中越自衛反擊戰等衛勤保障任務,多次遂行抗擊非典、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樹抗震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

兩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先後培養7萬多名專業技術人才,

成長出13位院士、47位將軍和127位三級以上專家教授。

6月29日,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的資訊發佈後,第三軍醫大學3家附屬知名三甲醫院名稱是否也會隨之更改,成了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來自附屬3家醫院的多名內部人士消息稱,在等待進一步通知。

對於更名一事,學校官方暫時未作出進一步的消息發佈。

29日下午,第三軍醫大學及附屬西南醫院、新橋醫院、大坪醫院的多名專家、教授紛紛轉發了學校更名的消息。

連結

這些年,你熟悉的第三軍醫大

位於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是一所有著75年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全國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高校。

學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

第三軍醫大的“前世今生”

據《第三軍醫大學志》,早在1950年,作為第三軍醫大學前身之一的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全校1259人從南京出發,于當年4月29日抵達重慶,進駐沙坪壩區覃家崗原中正中學校址,更名為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並借用西南醫院作為教學醫院。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期間,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曾稱西南醫科大學。

1951年5月,學校更名為西南軍區總醫院。10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

1952年7月25日,根據中央軍委《關於部隊醫務學校整編決定》,第二軍醫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1953年2月1日,學校正式啟用新校名。

1954年4月7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軍醫大學整編的決定》將7所軍醫大學合併為4所。其中第六軍醫大學與第七軍醫大學合併,命名為第七軍醫大學,校址定在重慶,六醫大由南昌啟程遷往重慶;並在當年4月上旬至9月底,順利完成合併工作。

1975年7月24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學校由第七軍醫大學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算上本次公佈調整後的院校名單,校名先後經歷了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西南軍區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6次更名。

大家都在看

敲黑板 | 7月1日起,你身邊會發生這些變化,提前來瞭解

重慶空中120投用,低價可享國際一流醫療緊急救援服務

在等待進一步通知。

對於更名一事,學校官方暫時未作出進一步的消息發佈。

29日下午,第三軍醫大學及附屬西南醫院、新橋醫院、大坪醫院的多名專家、教授紛紛轉發了學校更名的消息。

連結

這些年,你熟悉的第三軍醫大

位於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是一所有著75年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全國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高校。

學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軍醫大學合併而成,第六軍醫大學前身系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原國立中正醫學院,第七軍醫大學前身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1975年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

第三軍醫大的“前世今生”

據《第三軍醫大學志》,早在1950年,作為第三軍醫大學前身之一的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全校1259人從南京出發,于當年4月29日抵達重慶,進駐沙坪壩區覃家崗原中正中學校址,更名為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並借用西南醫院作為教學醫院。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期間,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曾稱西南醫科大學。

1951年5月,學校更名為西南軍區總醫院。10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

1952年7月25日,根據中央軍委《關於部隊醫務學校整編決定》,第二軍醫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1953年2月1日,學校正式啟用新校名。

1954年4月7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軍醫大學整編的決定》將7所軍醫大學合併為4所。其中第六軍醫大學與第七軍醫大學合併,命名為第七軍醫大學,校址定在重慶,六醫大由南昌啟程遷往重慶;並在當年4月上旬至9月底,順利完成合併工作。

1975年7月24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學校由第七軍醫大學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算上本次公佈調整後的院校名單,校名先後經歷了西南軍區衛生部醫科大學、西南軍區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6次更名。

大家都在看

敲黑板 | 7月1日起,你身邊會發生這些變化,提前來瞭解

重慶空中120投用,低價可享國際一流醫療緊急救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