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禮衍生品灰色死角:李鬼頻現 山寨貨招搖撞騙

國禮衍生品背後的灰色死角

在國際交往中,互贈禮品是一種國際慣例。

無論是G20峰會還是剛剛結束不久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國禮隨著各類國際活動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同時也帶動了新一輪的“國禮熱”。北京商報記者以“國禮”為詞條在網上進行搜索,便能看到眾多冠以“國禮”名頭的衍生品在網站上銷售。由於概念模糊,很多商家便打著“國禮”的幌子進行宣傳銷售。同時,也讓官方機構開發的國禮產品難逃盜版和山寨的命運。
那麼,這些不法商家是如何招搖撞騙的?國禮衍生品又能否躋身收藏品行列?

概念模糊

“國禮”成商家宣傳的幌子

所謂國禮,就是以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以國家和國家政府名義互贈的禮品,國禮一般會選擇能夠代表國家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的傳統工藝品,從瓷器、刺繡、茶葉再到景泰藍,國禮種類的選擇可謂是五花八門。近幾年來,無論是為慶祝聯合國成立70周年贈送給聯合國的“和平尊”、APEC會議上的“四海升平”,

還是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峰會上的6件贈送給元首夫人的國禮,都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人們在感歎傳統工藝精湛的同時,也催生了“國禮熱”,帶動了相關國禮衍生品的開發。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讓高高在上的國禮走下神壇,使得普通消費者能夠切身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但由於國禮範圍的廣泛和概念的模糊,

也給一些商家帶來了謀取利益的可乘之機。消費者劉女士在致電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家公司的廣告宣傳,該公司宣傳稱自己所售賣的“國禮”是在某會議上贈送給某國家駐華大使的禮物,現限量發行同款“國禮”,價格大致在3萬-6萬元之間。對此,劉女士產生了疑惑,她表示,通常意義上的國禮應是由國家最高領導人送出的,那麼這家公司的“國禮”能夠被稱為國禮嗎?

據瞭解,某些公司會將參加外事活動中向外國來賓贈送的禮品進行複製,並打著“國禮”的旗號進行售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國禮?有觀點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國禮應該指的是邦交禮物,只有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贈送的禮物才能夠稱之為國禮,同時這件國禮也應代表該工藝行業的最高水準。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國禮指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饋贈,

送給外交使節也是國家之間友好交流的方式,但是國禮與國禮也有等級上的差別,由國家發起的,經過多輪篩選最終確定設計方案,進行樣品生產之後再篩選,最終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贈送的是國禮中最高規格的國禮。

許多商家正是借著消費者對“國禮”概念的模糊招搖撞騙,吸引消費者購買。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種市場需求引導的結果,把“國禮”作為價值點,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從推動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角度講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是對傳統工藝的一種普及。但也不乏一些粗製濫造的企業嚴重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

李鬼頻現

山寨國禮招搖撞騙

除了由於國禮概念模糊給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機外,不少國禮還遭遇了冒牌、山寨的命運。2015年,由北京工美集團統籌製作的國禮和平尊送至聯合國,在業內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在和平尊還未公佈將向社會發售典藏版這一消息時,一家名為北京國禮藝術品有限公司的企業開始對外發售,並稱“景泰藍和平尊是由北京國禮藝術品有限公司出品,即將發行的景泰藍和平尊分為兩種規格,一種為淨高168釐米,一種為同比例縮小,淨高42釐米”。在北京工美之後發佈的聲明中顯示,景泰藍和平尊目前既沒有發售典藏版,原尺寸的和平尊也並非是168釐米。更有甚者,在該公司公佈的和平尊現場捐贈照片中還使用了PS技術將北京工美員工與和平尊的合影打上了該公司的LOGO。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該公司公佈的和平尊鑒定證書上既沒有公章,也沒有鑒定專家簽字。

而國禮頻遇“李鬼”在業內早已屢見不鮮,早在2014年,APEC會議上的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也曾被一些收藏網站低價仿冒。從2014年的APEC國禮到今年的一帶一路國禮,幾乎任何一件在業內引起一定影響力的國禮都難逃被山寨的命運。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國禮衍生品這一商品被消費者喜愛和收藏時,市場上必然會出現仿冒品,但許多企業的製作工藝往往粗製濫造,這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隨著人們審美水準的不斷提升和審美教育的普及,那些粗製濫造的商品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是一個市場自然選擇的過程。

屢禁不止

大師維權路艱難

時至今日,距離國禮景泰藍和平尊的發售已經過去近兩年的時間了,然而在某電商平臺上出售和平尊的商家仍多達十幾家,甚至有不少商品名稱中赫然寫有“景泰藍和平尊張同祿國禮小號”的字樣,還貼出了和平尊的設計者張同祿與該款小號和平尊的合影。當北京商報記者詢問該款和平尊是否是仿製時,店家表示他們不售賣仿品,並肯定該商品是由張同祿團隊製作。當記者問及是否會出具證書,證書上能否體現是由張同祿團隊製作時,買家表示“肯定會有”。記者看到,除了和平尊外,該店家還售有多款張同祿的作品。

對於這些“和平尊”的真假,北京商報記者求證了中國文物學會琺瑯器漆器委員會理事、張氏景泰藍傳承人張穎,她表示,和平尊典藏版的發售只在銀行進行,除銀行外的其他管道所銷售的商品均為假貨,張同祿大師的其他作品也從未在網上銷售。

張穎補充道,不法商家利用各種手段矇騙消費者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商家的手段和說辭層出不窮。當談及是否利用法律手段維護大師的權利時,張穎表示:“張同祿大師的每一款作品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仿品,但維權非常困難,網上的一些公司多為沒有資質的公司,無法找到其真正的經營者。對於律師團隊來說,一個官司需要打半年左右的時間,而律師也僅僅是在法律層面上進行分析,對於工藝內核相關的內容還需要我們多次溝通,有時候未必能有時間多方兼顧。”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關法律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尚不完善是導致大師維權難的重要原因,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即便消費者找到賣家提出售假質疑,賣家也會選擇退款以息事寧人,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但隨著相應處罰政策的不斷完善,大師們合法權益的保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維權局面也將得到一定的改善,消費者也堅持選擇利用法律武器追究到底。

前景可期

市場規範化勢在必行

那麼,這些國禮衍生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將來能否躋身收藏品的行列呢?有業內人士指出,由大師製作的工藝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國禮的屬性又無形中提高了該工藝品的附加值,從以往具有國家重大事件背景的工藝品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國禮衍生品在將來應該會有相對較好的升值預期。

而另一種觀點卻認為,國禮不等同於收藏品,收藏品也不等同于國禮,國禮所代表的只是邦交國家間的友好往來,很多消費者進行國禮衍生品的消費只是文化消費的一種形式,並非期待其升值空間。而收藏的概念則不僅可以具體到一件高端的頂級工藝品,也可以具體到一件對個人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因此收藏品不一定會升值。當然,國禮衍生品是具有收藏屬性的,但能否作為收藏品要看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國禮衍生品只是一件提升個人審美的消費品,儘管現在一般講的收藏品都會談及升值的問題,但是收藏品不一定要升值。正是因為收藏等於投資的認識誤區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才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文化消費品的初衷並不純粹,也給不法商家造假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北京商報記者 馬嘉會 宗泳杉/文 賈叢叢/漫畫

從推動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角度講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是對傳統工藝的一種普及。但也不乏一些粗製濫造的企業嚴重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

李鬼頻現

山寨國禮招搖撞騙

除了由於國禮概念模糊給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機外,不少國禮還遭遇了冒牌、山寨的命運。2015年,由北京工美集團統籌製作的國禮和平尊送至聯合國,在業內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在和平尊還未公佈將向社會發售典藏版這一消息時,一家名為北京國禮藝術品有限公司的企業開始對外發售,並稱“景泰藍和平尊是由北京國禮藝術品有限公司出品,即將發行的景泰藍和平尊分為兩種規格,一種為淨高168釐米,一種為同比例縮小,淨高42釐米”。在北京工美之後發佈的聲明中顯示,景泰藍和平尊目前既沒有發售典藏版,原尺寸的和平尊也並非是168釐米。更有甚者,在該公司公佈的和平尊現場捐贈照片中還使用了PS技術將北京工美員工與和平尊的合影打上了該公司的LOGO。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該公司公佈的和平尊鑒定證書上既沒有公章,也沒有鑒定專家簽字。

而國禮頻遇“李鬼”在業內早已屢見不鮮,早在2014年,APEC會議上的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也曾被一些收藏網站低價仿冒。從2014年的APEC國禮到今年的一帶一路國禮,幾乎任何一件在業內引起一定影響力的國禮都難逃被山寨的命運。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國禮衍生品這一商品被消費者喜愛和收藏時,市場上必然會出現仿冒品,但許多企業的製作工藝往往粗製濫造,這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隨著人們審美水準的不斷提升和審美教育的普及,那些粗製濫造的商品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是一個市場自然選擇的過程。

屢禁不止

大師維權路艱難

時至今日,距離國禮景泰藍和平尊的發售已經過去近兩年的時間了,然而在某電商平臺上出售和平尊的商家仍多達十幾家,甚至有不少商品名稱中赫然寫有“景泰藍和平尊張同祿國禮小號”的字樣,還貼出了和平尊的設計者張同祿與該款小號和平尊的合影。當北京商報記者詢問該款和平尊是否是仿製時,店家表示他們不售賣仿品,並肯定該商品是由張同祿團隊製作。當記者問及是否會出具證書,證書上能否體現是由張同祿團隊製作時,買家表示“肯定會有”。記者看到,除了和平尊外,該店家還售有多款張同祿的作品。

對於這些“和平尊”的真假,北京商報記者求證了中國文物學會琺瑯器漆器委員會理事、張氏景泰藍傳承人張穎,她表示,和平尊典藏版的發售只在銀行進行,除銀行外的其他管道所銷售的商品均為假貨,張同祿大師的其他作品也從未在網上銷售。

張穎補充道,不法商家利用各種手段矇騙消費者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商家的手段和說辭層出不窮。當談及是否利用法律手段維護大師的權利時,張穎表示:“張同祿大師的每一款作品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仿品,但維權非常困難,網上的一些公司多為沒有資質的公司,無法找到其真正的經營者。對於律師團隊來說,一個官司需要打半年左右的時間,而律師也僅僅是在法律層面上進行分析,對於工藝內核相關的內容還需要我們多次溝通,有時候未必能有時間多方兼顧。”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關法律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尚不完善是導致大師維權難的重要原因,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即便消費者找到賣家提出售假質疑,賣家也會選擇退款以息事寧人,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但隨著相應處罰政策的不斷完善,大師們合法權益的保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維權局面也將得到一定的改善,消費者也堅持選擇利用法律武器追究到底。

前景可期

市場規範化勢在必行

那麼,這些國禮衍生品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將來能否躋身收藏品的行列呢?有業內人士指出,由大師製作的工藝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國禮的屬性又無形中提高了該工藝品的附加值,從以往具有國家重大事件背景的工藝品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國禮衍生品在將來應該會有相對較好的升值預期。

而另一種觀點卻認為,國禮不等同於收藏品,收藏品也不等同于國禮,國禮所代表的只是邦交國家間的友好往來,很多消費者進行國禮衍生品的消費只是文化消費的一種形式,並非期待其升值空間。而收藏的概念則不僅可以具體到一件高端的頂級工藝品,也可以具體到一件對個人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因此收藏品不一定會升值。當然,國禮衍生品是具有收藏屬性的,但能否作為收藏品要看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國禮衍生品只是一件提升個人審美的消費品,儘管現在一般講的收藏品都會談及升值的問題,但是收藏品不一定要升值。正是因為收藏等於投資的認識誤區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才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文化消費品的初衷並不純粹,也給不法商家造假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北京商報記者 馬嘉會 宗泳杉/文 賈叢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