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曬黑瘦身磨牙齒,彭于晏演文戲也愛折騰

革命十美 撩妹十強 驍勇善戰

角色:傳奇神槍手,又帥又能打

名揚港九的傳奇神槍手。智勇雙全,驍勇善戰的同時還擁有過人“演技”,是能隨時改變身份的“變色龍”。

就長相和撩妹技能來看,他恐怕也能進入“革命十美”“撩妹十強”之類的榜單了吧。剛開始看也會質疑,一個特工長得這麼俊,不太好吧?走在街上誰不想看多兩眼?真不會被認出嗎?但再一想,劉黑仔這人物如此傳奇,恐怕稱之為當年的明星都合適了吧,再一美化,再俊些又有何妨?

開場亮相,劉黑仔就被指派了任務———保護文化人,營救社會名流(茅盾、鄒韜奮等)安全離港。再一次出現,他就直面撞上了殺手,哈啦幾句後用刀子直接給對方封了喉。第三次出現,運槍時遇上漢奸和日軍,這運氣可以再差點!第四次,槍林彈雨滾山坡……這個角色能打能演,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行走江湖,就算是執行任務的緊要關頭還不忘耍寶搞笑。似乎很難看出這個角色的悲傷和猶豫,

直到最後一幕……

彭于晏VS劉黑仔:曬黑瘦身、牙齒磨尖

要演好他,外形得先符合。肌肉身形顯然不會是彭于晏的問題,但略嬰兒肥+花白小生的臉,就實在不夠糙、不夠草根。於是,彭于晏故意去曬黑,再把自己弄邋遢,還把牙齒磨尖了,這樣“笑起來比較卡哇伊”嘛;拍開槍的戲,鏡頭經常特寫他的手,所以他乾脆在指甲縫里弄一條黑黑的泥線,再把指甲“打扮”出傷痕(因為打槍會沾到火藥甚至走火什麼的),

瞧,髒得多鄉土!對了,那時候戰亂,普通百姓都吃不飽的,所以彭于晏還要瘦身瘦臉,尋找饑餓感。

那捨己為人的革命熱血感要怎麼表現?只能把細節都一一想像到具體,直到能夠站得住腳,能夠進入情境。“我想像了人在被抓時的狀態,他們會被虐待甚至丟失生命,你會被迫供出更多的親人和朋友———這些都是人性裡很邪惡扭曲的東西。

劉黑仔在前線是看盡這些東西的,所以他才會不怕子彈,不怕危險地去救這些人,因為只要他救到了一個人,就等於保護了幾百條人命———我要去想像這種勇氣、這種警惕八方的感覺。”彭于晏說。

但彭于晏沒想到,這次還是要打。“《明月幾時有》的動作不像《湄公河行動》那麼直來直去,需要心理戰層面的東西,需要靠表演。”彭于晏說,《明月幾時有》的很多鏡頭都是一鏡到底,所以動作戲就需要很高效,

非常快准狠,過往用的那些套招和槍戰的“套路”,都被簡單粗暴地改成在屋頂上敏捷地跑來跑去,以及矯健地爬高爬低所取代;另外,劉黑仔還很愛演,他喜歡調戲日本軍官,前一秒還在用日文、英文嬉皮笑臉地套近乎呢,下一秒就要毒辣狠心地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非常考驗演技的爆發力。

許鞍華VS彭于晏:建議他“不要想太多”

愛演的彭于晏,表演“愛演的劉黑仔”,這種安排化學反應可不小,就連對戲的周迅都頻頻笑場。但笑場就說明感覺對了,劉黑仔的幽默水到渠成,片子輕快的感覺也成了。導演看彭于晏演得開心,乾脆就放開手讓他耍:“我這邊已經拍到ok的了,你要不要自己再來演多幾條,過過癮?”哈哈,《翻滾吧,阿信》、《激戰》、《湄公河行動》這麼多部戲,都幫助彭于晏越來越紅,但過度專注打打打的戲份,又似乎讓他處理文戲的才能被埋沒。那這次,《明月幾時有》算是來了個大宣洩咯!

許鞍華說像劉黑仔這樣“半寫實、半神化”的人物,其實很難演,傳奇英雄嘛,還要演得幽默、引人發笑,真的很難。但彭于晏可以做到,“因為他本身就很好看很帥,然後你也會覺得傳說中的人都是長他那個樣子的,他特別有傳奇感。”當然,對於如何表演得不浮誇,許鞍華也給了些建議讓彭于晏自行感悟———“不要想太多也許會更好。”

在最後一幕,劉黑仔和方蘭在夜幕下分手。女方一句“你要保重”的叮囑,瞬間擊潰傳奇印象,故作輕鬆的嬉皮偽裝:“加入短槍隊,我就沒打算活著回來。”他說。眼前的方蘭,在影片最初也僅是一個普通小學教師,看到死屍都還要呆滯許久,碰都不敢碰的啊。這一幕容易讓人想起《傾城之戀》,人家是香港的陷落,成就了一段愛情;但在“明月”這,這座陷落之城只能教戀人分離、家人永別,多惆悵;而那句“勝利再見”,進入“螢火蟲之光”,太微弱了。這是許鞍華最滿意的一場戲,“他們的感情很真誠,真誠到甚至有點超過我的預期。一般拍道別戲容易讓人覺得老土,但他們在其中留的空間,特別恰當。”這段愛情,成為了全片最動人的感情戲,沒有之一。撰文:南都記者 劉平安

這種安排化學反應可不小,就連對戲的周迅都頻頻笑場。但笑場就說明感覺對了,劉黑仔的幽默水到渠成,片子輕快的感覺也成了。導演看彭于晏演得開心,乾脆就放開手讓他耍:“我這邊已經拍到ok的了,你要不要自己再來演多幾條,過過癮?”哈哈,《翻滾吧,阿信》、《激戰》、《湄公河行動》這麼多部戲,都幫助彭于晏越來越紅,但過度專注打打打的戲份,又似乎讓他處理文戲的才能被埋沒。那這次,《明月幾時有》算是來了個大宣洩咯!

許鞍華說像劉黑仔這樣“半寫實、半神化”的人物,其實很難演,傳奇英雄嘛,還要演得幽默、引人發笑,真的很難。但彭于晏可以做到,“因為他本身就很好看很帥,然後你也會覺得傳說中的人都是長他那個樣子的,他特別有傳奇感。”當然,對於如何表演得不浮誇,許鞍華也給了些建議讓彭于晏自行感悟———“不要想太多也許會更好。”

在最後一幕,劉黑仔和方蘭在夜幕下分手。女方一句“你要保重”的叮囑,瞬間擊潰傳奇印象,故作輕鬆的嬉皮偽裝:“加入短槍隊,我就沒打算活著回來。”他說。眼前的方蘭,在影片最初也僅是一個普通小學教師,看到死屍都還要呆滯許久,碰都不敢碰的啊。這一幕容易讓人想起《傾城之戀》,人家是香港的陷落,成就了一段愛情;但在“明月”這,這座陷落之城只能教戀人分離、家人永別,多惆悵;而那句“勝利再見”,進入“螢火蟲之光”,太微弱了。這是許鞍華最滿意的一場戲,“他們的感情很真誠,真誠到甚至有點超過我的預期。一般拍道別戲容易讓人覺得老土,但他們在其中留的空間,特別恰當。”這段愛情,成為了全片最動人的感情戲,沒有之一。撰文:南都記者 劉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