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境內歷史上七條著名的古道,曾經盛極一時,現在有的還在使用,有的已經消失了

湖北清朝以前屬湖廣省,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古道,其中著名的有七條,他們因不同原因而興起,又因現代交通的崛起而沒落,有的現在還在使用,而有的已經消失甚至連痕跡都找不到了。

下麵就來盤點下這七條著名的古道。

一.荊襄古道

荊襄古道是古代從中原京都(西安、洛陽等)出發,向南經過襄陽、荊門,到達南方重鎮荊州的道路,歷史上稱為夏路、周道、秦楚道、馳道、南北大道(南道、北道)、南方驛道(驛路)。始辟于商朝末周朝初,

漢唐時在諸驛道中地位僅次於潼關道。北起襄陽、鄢郢(今宜城東南)、中廬(今南漳東北)、鄀縣(今鐘祥西北)、權縣,南到紀郢(今荊州北)。這條古道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我國境內最重要的國道(官道)之一,是南北方之間最主要的陸路通道。大致為今207國道襄荊段。

二.施宜古道

施宜古道起于恩施,經建始、巴東、長陽等地到達宜昌。具體是起于恩施柳州城,經金子壩、熊家岩、南裡渡、崔家壩、百步梯入建始縣境,過紅岩子、高店子、野三河進巴東縣境,再經大支坪、野三關、泗渡河及長陽縣之榔坪、賀家坪、木橋溪、安安廟等地到達宜昌,全長約300公里,但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僅剩10餘公里,多分佈在建始縣高坪鎮石門河谷一帶。

施宜古道何時興建,

已不可考。但早在戰國時,巴蜀聯軍攻楚滋方(今湖北松滋)之戰,巴蜀聯軍即從該路線通過。其後,歷代戰爭及官民避三峽之險假陸路入川,多經該路。明初,為平定佔據川蜀的明玉珍,明穎國公傅友德率軍開道取道川蜀,名百里荒,即今榔坪到賀家坪的道路,施宜古道該段原路線是沿清江而行,這是施宜古道線路最早的改道。有文字記載,施宜古道在1888年、1939年、1941年、1947年先後進行了四次整修和擴建。

據考清代及清以前,以現恩施州城為中心,主要修建有施宜古道、施萬古道、施夔古道、施巴古道、施鶴古道、施黔古道、施巫古道等7條古道。

三.川鄂古鹽道

1.神農架林區是川鄂鹽道文化密集區,古鹽道遺跡遺物達到31處,其中古遺址10處,

古墓葬5處,古建築11處、石窟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4處,其他類3處。始于明末,興盛於清朝,淡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初。一條起自四川(現屬重慶)巫溪大寧河畔的大寧鹽場;一條始自四川巫山(現屬重慶)的大昌古鎮,兩者在湖北神農架大九湖鎮會和後再分為三路延伸。一路沿今天的酒(壺坪)九(湖)公路向東出鴨子口,分向湖北保康和興山各地;一路沿今天的大(界嶺)下(穀坪)公路南下板橋,通向神農溪的上游;一路經板倉、紅舉、官封向北,直通房縣城。總計200公里。2008年川鄂古鹽道神農架段為湖北省級文物保護。

2.川鄂古鹽道起點是重慶石柱縣西沱鎮(原名西界沱),途徑湖北恩施、利川、來鳳,全程300多公里,是明、清時期武陵地區運輸食鹽等生活必需品的生命線。

四.中俄茶馬古道

“兩湖茶”以湖南安化、臨湘的聶家市,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羊樓洞、崇陽、咸寧為主,就地加工成磚茶。茶磚先集中到漢口,再由漢口水運到老河口襄樊及河南唐河、社旗;而後上岸以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過晉城、長治、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或從玉右的殺虎口入內蒙古的歸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茶商改用駝隊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們將茶葉販運至雅爾庫茲克、烏拉爾、秋明,一直通向遙遠的彼得堡與莫斯科。

五.光黃古道

是古時由河南光州至湖北黃州的官道。在光黃古道旁,孤零零的矗立著一個石頭,因其像俯臥揚首的牛,被稱臥牛石。不遠處,麻城市政府在2012年豎起了一塊文物保護碑,上書“臥牛石驛道遺址”。

六.華容古道

在今湖北監利縣汴河鎮至毛市鎮一帶。至今沿途尚有子龍崗、葫蘆口、救曹田、曹鞭港、雞冠溝、放曹坡等遺跡。在古道入口處汴河鎮太平橋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華容古道”四字。

七.宛襄古道

即南陽至襄陽之間的古代官道。

通向神農溪的上游;一路經板倉、紅舉、官封向北,直通房縣城。總計200公里。2008年川鄂古鹽道神農架段為湖北省級文物保護。

2.川鄂古鹽道起點是重慶石柱縣西沱鎮(原名西界沱),途徑湖北恩施、利川、來鳳,全程300多公里,是明、清時期武陵地區運輸食鹽等生活必需品的生命線。

四.中俄茶馬古道

“兩湖茶”以湖南安化、臨湘的聶家市,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羊樓洞、崇陽、咸寧為主,就地加工成磚茶。茶磚先集中到漢口,再由漢口水運到老河口襄樊及河南唐河、社旗;而後上岸以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過晉城、長治、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或從玉右的殺虎口入內蒙古的歸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茶商改用駝隊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們將茶葉販運至雅爾庫茲克、烏拉爾、秋明,一直通向遙遠的彼得堡與莫斯科。

五.光黃古道

是古時由河南光州至湖北黃州的官道。在光黃古道旁,孤零零的矗立著一個石頭,因其像俯臥揚首的牛,被稱臥牛石。不遠處,麻城市政府在2012年豎起了一塊文物保護碑,上書“臥牛石驛道遺址”。

六.華容古道

在今湖北監利縣汴河鎮至毛市鎮一帶。至今沿途尚有子龍崗、葫蘆口、救曹田、曹鞭港、雞冠溝、放曹坡等遺跡。在古道入口處汴河鎮太平橋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華容古道”四字。

七.宛襄古道

即南陽至襄陽之間的古代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