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給孩子餵飯其實是害了他,有90%的家長都不知道!

孩子在幼兒時期經常不願意吃飯,中國的媽媽認為不吃飯會長不高、營養跟不上,於是喜歡追在屁股後頭餵飯,又或者是用“吃完飯就讓你看動畫片”、“吃完飯就給你吃零食”、“吃完飯就帶你出去玩”等手段連哄帶騙,

殊不知,媽媽給孩子餵飯對孩子有著巨大的不良影響。

生理傷害

1、影響營養的消化吸收

很多大人餵飯都很著急,速度特別快,一勺接著一勺,孩子還沒嚼兩下父母就催著趕緊咽下去,這樣的食物沒有被充分咀嚼很難消化,

也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2、阻礙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

吃飯其實是一個手、嘴、眼相互協調配合的過程,媽媽給孩子餵飯,就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影響孩子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

3、讓寶寶變醜

我們的咀嚼肌和頜骨發育需要大量的口腔活動,3歲前如果缺乏口腔活動,就容易出現面部表情僵硬、齙牙或者地包天等問題。

心理傷害

1、自理能力不足

自己吃飯是一種自我服務能力的體現,讓孩子自己吃飯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而餵飯會使寶寶得不到鍛煉,往後容易出現依賴、懶惰、生活能力低下等各種毛病,成為典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2、注意力不集中

餵飯的時候孩子容易不專心,經常東張西望,家長餵飯時候的催促和逼迫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從而排斥、抗拒吃飯。

如何鍛煉寶寶自己吃飯?

1、創造用餐儀式

簡單的來說,就是父母給孩子準備專屬的餐椅、餐具,並且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用餐,此外,家長也要樹立榜樣,

如果父母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或者看電視,孩子是會有樣學樣的。

2、提前通知孩子要吃飯了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孩子玩的正開心的時候拉孩子去吃飯,孩子難免產生生氣、反抗的行為,因此提前十分鐘通知孩子要吃飯了,可以給他一定的緩衝時間去接收、準備這件事。

3、少吃零食

正餐前的一個小時內,不建議給孩子吃零食。孩子吃多了零食會有飽足感,到了吃飯時間根本吃不下正餐。


4、多花時間在烹飪食物上

有的孩子不吃飯,父母們可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廚藝如何,多花點時間在烹飪上,多研究一些花樣出來,孩子會很喜歡。

5、吃多吃少讓孩子自己決定

很多父母總是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總是會認為孩子沒吃飽,還能再吃一點,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因此,當孩子說吃飽了的時候,就不要再強求他繼續吃了。這樣孩子自己能體會到吃飽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6、飯桌上多表揚孩子

吃飯應該是一件很輕鬆愉快的事情,因此當孩子在飯桌上表現不錯的時候,不要吝嗇於自己的表揚,在飯桌上不要罵孩子,這樣不僅會影響消化和吸收,也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排斥的心理。

6、飯桌上多表揚孩子

吃飯應該是一件很輕鬆愉快的事情,因此當孩子在飯桌上表現不錯的時候,不要吝嗇於自己的表揚,在飯桌上不要罵孩子,這樣不僅會影響消化和吸收,也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排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