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把辛酸淚|燕郊車主為避擁堵,每天駕車乘船過河進京上班

河北燕郊,因緊靠北京,而成為了著名的“睡城”。70多萬常住人口中,

超過30萬人因為工作,每日往返燕郊與北京之間。公交、火車、自駕,是三種跨城方式集結在早晚出行高峰,擁堵成為必然。如何能避開擁堵,順利上班,成了燕郊人每天都要“鬥智鬥勇”的事情。

住燕郊在北京上班的有車一族,為了不遲到,奇思妙想不走尋常路,

從福喜路一直往南,到馮蘭莊再往南進入左堤路,然後從王子店村穿過,走水泥路到河邊再乘坐擺渡船渡過50多米寬的潮白河,這樣一番周折之後,才能完全避開通燕高速的嚴重堵車路段,順利駛上通往工作單位的征途,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裡是河北省香河縣王店子村的百年渡口,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也是燕郊人連日來熱議的“走水路”進京的地點。

五十多米寬的河面上,一條鋼索橫跨兩岸。鋼索上搭著兩條鐵鍊,鐵鍊一端連著能自由滑動的鎖扣,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同側的船頭和船尾。

渡口就用幾片木板連接渡船與河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當地人專門做起了擺渡的生意,明碼標價:汽車擺渡費10元,電動車2元,單人1元 。而且“水路”要比陸路多出十多公里,即使這樣,但相比堵在路上的時間,上班遲到的罰款,人們還是願意交這筆錢,

多繞點路。

駕車渡河,看上去很美,細細琢磨,卻透著一股子辛酸,參雜著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