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崇禎皇帝的死要面子,錯失了最後一個機會,不然大明還有救

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的皇帝,但也有太多的缺點,他生性多疑、喜怒無常,都要當亡國之君了還死要面子。正是他的位置沒有擺正,失去了最後一個挽救大明朝的機會,成為煤山上的吊死鬼。

這是發生在崇禎十七年即西元1644年的事,李自成的大軍進抵北京彰義門,但他沒有馬上下令進攻北京。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出原明朝宣府監軍杜勳前往皇宮跟崇禎皇帝談條件。為什麼勝利在望的李自成卻還跟已經奄奄一息的明王朝談判呢?原來李自成雖然已經兵臨城下,

但是他是典型的流寇性質,並沒有佔領一個鞏固的根據地,也沒有設官理民。他每攻佔一座城市,很快地就放棄,只知道掠走金銀財寶和糧食。

另外李自成的兵力並不像他吹噓的那麼多,李自成自稱東徵兵力為50萬人,

圍太原號稱50萬。《明季北略》中說,李自成派劉宗敏作為先鋒過河兵力是兩萬。劉宗敏在東征檄文中說“特遣本首於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征為前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照此比例,李自成的主力也就4萬人。如果加上南線劉芳亮的偏師,10萬人左右是合理。後來李自成去和吳三桂決戰,所率之軍也就是6萬人,從中印證他的實力就這麼多。

再回來說說李自成的談判內容,其實就兩條:一是陝西、山西和河南作為劃給李自成;二是犒軍銀百萬兩。這兩個要求高嗎?第一條暫且不說,國家都要破了,割捨三個省算什麼;第二條百萬白銀多不,李自成進入皇宮後,從宮內搜出白銀3700多萬兩,黃金和珠寶還不算。

這個談判對崇禎皇帝和大明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稻草。李自成還表示,只要答應這兩個條件,馬上退兵,還幫助大明“內遏群寇外禦強清”。

崇禎欣喜萬分,但這時候死要面子的毛病犯了,他是天子,不能隨隨便便答應,他要手下大臣來表態。史載:“上語魏藻德曰:‘今事已急,

卿可決之。’”這裡所說的魏藻德是內閣首輔。可是崇禎是什麼人,是一個可以把大臣捧到天上,也可以就誅殺大臣如豬狗的皇帝。他在位換了五十個大學士,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這次替崇禎背上黑鍋,李自成退了以後呢?聖明的崇禎皇帝會不會秋後算帳,再責怪首輔為什麼不能如於謙一樣保衛首都?

魏藻德是老狐狸,一定也想到了這層,於是“藻德默然,曲躬俯首。”首輔不表態就是讓崇禎皇帝自己做決定,但是崇禎仍然猶豫,以明君自居的他怕背上千古駡名。就是在這躊躇之間,杜勳認為大明皇帝毫無誠意,出城而去,大明朝最後一個機會被錯失了。等杜勳離開幾個小時後,李自成下達了總攻令,大明皇城居然堅持不到一天就告破。

魏藻德是老狐狸,一定也想到了這層,於是“藻德默然,曲躬俯首。”首輔不表態就是讓崇禎皇帝自己做決定,但是崇禎仍然猶豫,以明君自居的他怕背上千古駡名。就是在這躊躇之間,杜勳認為大明皇帝毫無誠意,出城而去,大明朝最後一個機會被錯失了。等杜勳離開幾個小時後,李自成下達了總攻令,大明皇城居然堅持不到一天就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