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居室帶來高山空氣的智慧植物牆——芬蘭清潔技術考察之旅見聞(一)

作者 陳怡

芬蘭地處北歐,冬季漫長且氣候寒冷,但芬蘭又是一個無煤、無石油、無天然氣等石化能源的國家,除了開發提高能效方法和採用新能源,芬蘭人民別無選擇。

今天的芬蘭有“純淨的國度”之美譽,

但那裡的環境也並非一直以來都清新宜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芬蘭也曾面臨過嚴重的水污染和空氣品質差等問題,在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長期共同努力下,芬蘭人成功地保護了他們的森林、湖泊和礦物等自然資源,並探究出解決環境問題的前沿知識,到本世紀初基本解決了問題。今天的芬蘭國家雖小,卻是清潔技術強國,超過1/3的政府研發投入投于清潔技術領域,
其工業效率在全球領先。芬蘭占全球GDP的0.4%,其清潔技術卻占全球清潔技術市場的1%。芬蘭清潔技術委員會將芬蘭的清潔技術專長與來自全球的需求緊密相聯。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芬蘭清潔技術的出口額增長了10倍,約占其出口總額的7%,明顯高於經合組織任何國家的水準。在生物能源、清潔工業流程和能源效率解決方案等諸多關鍵領域,芬蘭均已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如:紙漿和造紙企業採用綜合生產方式,利用生物質發電和供熱;賤金屬製造及石化企業的能源利用率位居世界前列;奧圖泰的閃速熔煉法和通力公司的優化電梯和扶梯方案等,每年都幫助全球工業生產和建築領域減少大量能耗;凱米拉公司為全球水密集行業提供的專業技術和量身定制的化學品組合,正説明滿足以更少的水消耗實現更多的需求。
2012年,芬蘭23%的能源產自木基材料,此外,芬蘭也生產世界上最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燃料。國際能源協會稱芬蘭為熱電聯產領域的“全球楷模”,能源效率高且排放量低。

2015年1月19日至23日,筆者應芬蘭外交部邀請,與來自中國北京、南京、香港的另5位元記者同行一起,赴芬蘭考察該國由清潔技術和能效技術帶動的環境能源領域的工作,這一主題決定了我們此行主要參訪的是芬蘭的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

在芬蘭,人們夏季在樹林裡採摘漿果、在湖邊釣魚,冬季滑雪、滑冰,大自然一直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聯。也許也正因此,芬蘭人至今保存著對於自然的樸素信仰。同行的一位元記者向當地一位元翻譯諮詢給兒童補腦的魚油哪裡有賣,翻譯說芬蘭人相信自然,更願意孩子通過吃蔬菜、漿果等自然食物來補充營養,而不是吃這些保健品。人們生了小病上醫院,

醫生的囑咐多半也是“多喝水、多休息、多鍛煉身體”。信任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既保持了芬蘭傳統自然環境的純淨,也為芬蘭人應對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智慧。

不可忽視的空氣中化學物污染

人每天吃的食物約為1公斤,喝的水約2公斤,呼吸的空氣則達15公斤。當下中國,空氣中的PM2.5顆粒物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但即使是在霧霾嚴重的北京,空氣中一些化學物質的危害也不容忽視,比如,包括氡、甲醛、苯、氨、甲苯、二甲苯等在內的由建築裝修帶來的室內空氣污染,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汽車尾氣排放物對室內空氣造成的污染。此外,室內生活用品中還有很多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物質,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膠製品、膠粘劑、防蟲殺蟲劑、防蟻劑、芳香劑等。在芬蘭,PM2.5問題沒有中國這麼嚴重,因此,空氣中的化學污染物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更受重視。據統計,空氣中通常含有幾百種化學元素,在芬蘭,室內空氣對人造成的傷害中,15%由化學元素引起。

芬蘭瓦亞科斯基地區的藥劑師Leena Karikoski2013年8月在一家購物中心新開了一片面積約為360平方米的藥劑櫃檯,這個嶄新的營業場所用以吸引顧客和員工的招牌就是一堵室內空氣淨化植物牆。在人流穿梭的商場,這片綠色牆體不僅為過往顧客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舒適和放鬆感,更是一個實實在在能夠清潔空氣的室內“氧吧”。據說,目前芬蘭的許多小學也已採用這一室內空氣淨化設施。

此行,在FINNFACTS的空間,所以能達到非常好的過濾效果。大量有關空氣淨化效能的研究表明,採用這種方法的空氣淨化效率是採用土壤培植植物的129倍,以平均一平方米面積的植物牆可淨化50平方米的封閉空間面積計算,這堵植物牆可供100平方米大的封閉空間使用。如果要在室外達到同樣的淨化效果,則需種植8000多種植物。理論上,通過維護,人工植物牆可實現無限期生長,養分通過植物根莖進行迴圈。這個2平方米的牆體在芬蘭的售價為4000歐元,其每個月的維護電價不到1歐元。

據瞭解,NATURVENTION公司成立至今僅3年多,23名員工中一半是研發人員,銷售人員僅兩名,但在過去幾年裡已贏利100萬歐元。芬蘭國家研發基金(SITRA)和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都是其研發資助方。Aki Soudunsaari表示,未來,他們會嘗試用香蕉、藍莓等可食用植物來裝飾牆體,也正在考慮例如把牆體裝置嵌在冰箱一側等更多樣、適合家居環境的做法,並希望有國際夥伴與他們開展合作。

比如,包括氡、甲醛、苯、氨、甲苯、二甲苯等在內的由建築裝修帶來的室內空氣污染,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汽車尾氣排放物對室內空氣造成的污染。此外,室內生活用品中還有很多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物質,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塑膠製品、膠粘劑、防蟲殺蟲劑、防蟻劑、芳香劑等。在芬蘭,PM2.5問題沒有中國這麼嚴重,因此,空氣中的化學污染物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更受重視。據統計,空氣中通常含有幾百種化學元素,在芬蘭,室內空氣對人造成的傷害中,15%由化學元素引起。

芬蘭瓦亞科斯基地區的藥劑師Leena Karikoski2013年8月在一家購物中心新開了一片面積約為360平方米的藥劑櫃檯,這個嶄新的營業場所用以吸引顧客和員工的招牌就是一堵室內空氣淨化植物牆。在人流穿梭的商場,這片綠色牆體不僅為過往顧客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舒適和放鬆感,更是一個實實在在能夠清潔空氣的室內“氧吧”。據說,目前芬蘭的許多小學也已採用這一室內空氣淨化設施。

此行,在FINNFACTS的空間,所以能達到非常好的過濾效果。大量有關空氣淨化效能的研究表明,採用這種方法的空氣淨化效率是採用土壤培植植物的129倍,以平均一平方米面積的植物牆可淨化50平方米的封閉空間面積計算,這堵植物牆可供100平方米大的封閉空間使用。如果要在室外達到同樣的淨化效果,則需種植8000多種植物。理論上,通過維護,人工植物牆可實現無限期生長,養分通過植物根莖進行迴圈。這個2平方米的牆體在芬蘭的售價為4000歐元,其每個月的維護電價不到1歐元。

據瞭解,NATURVENTION公司成立至今僅3年多,23名員工中一半是研發人員,銷售人員僅兩名,但在過去幾年裡已贏利100萬歐元。芬蘭國家研發基金(SITRA)和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都是其研發資助方。Aki Soudunsaari表示,未來,他們會嘗試用香蕉、藍莓等可食用植物來裝飾牆體,也正在考慮例如把牆體裝置嵌在冰箱一側等更多樣、適合家居環境的做法,並希望有國際夥伴與他們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