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媒 稱“債券通”打通香港和內地債券市場 再添香港活力

美媒稱,從下周開始,全球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新途徑投資全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30日報導,知情人士說,中國將於7月3日開通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所謂“債券通”。

該專案將方便外國投資者投資于中國規模達9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元)的債券市場,5月份獲得了中國央行的批准。

報導說,在債券通之前,中國2016年歷史性地對在中國有交易帳戶的全球投資者開放了中國的債券市場。按照債券通項目,市場也將向在香港有交易帳戶的外國投資者開放。

不過,報導解釋道,這一關聯是單向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內地市場購買債券,但內地投資者不能在香港購買債券。

宏信證券固定收益總部研究員臧旻(音)告訴美媒:“眼下只開放了北向管道,表明這主要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

報導認為,債券通專案在一定程度上是效仿香港與滬深兩市之間的互聯互通,但後者允許雙向投資。

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報導稱,儘管外國投資者對投資于中國債券表現出了日益濃厚的興趣,但這並不意味著目前有大量海外資金流入市場。

即便在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允許全球投資者自由進入債券市場之後,這些投資者在市場中的份額仍然很低。根據高盛公司的資料,截至3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國內債券總額約為8300億元人民幣,約占市場的1.4%。

一位知情人士說,就迄今為止在管理機構註冊使用債券通專案的100多個外國投資者而言,“許多都帶有中國資金的核心特徵”。他指的是中國公司或基金的海外分支。

全球投資者之所以不願蜂擁購買中國債券,原因之一是這些債券沒有出現在重要的全球債券指數(比如花旗銀行編纂的指數)中。高盛公司估計,一旦中國的債券市場被納入此類指數,可能會促使2500億美元的新增外資進入中國,因為全球資金管理者會根據此類指數的構成來配置他們持有的債券。

初期先開通“北向通”

報導稱,下周,也就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的數天后,

新的交易平臺將啟動。

臧旻說,債券通可以被視作北京送給香港的“小禮物”,隨著外國投資者在香港開立交易帳戶,當地銀行的收入可能會增加。

不過,報導認為,對有些投資者來說,新項目的好處很有限。

報導稱,瑞銀資產管理公司駐新加坡的泛亞固定收益主管阿什利·佩羅特說,他目前不打算使用債券通,因為他已經通過現有項目購買了中國債券。

佩羅特說:“債券通是對現有准入方式的另一個有益補充。它是否提供了與我們的現有途徑不同的東西?差別不大。”

報導稱,據兩位元瞭解內情的人士說,作為中國的三大政策性銀行中的兩家,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下周將發行本國和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債券通購買的新債券。預計4家中國企業也將在債券通啟動之後發行債券。

另據路透社6月30日報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債券通有限公司官方網站週五正式上線。其公佈的交易日曆顯示,下週一(7月3日)為債券通“北向通”首個交易日。

報導解釋稱,債券通為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的全新計畫,讓中國內地與境外投資者通過在香港建立的基礎設施聯接,在對方市場買賣債券。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資者投資于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

報導稱,中國上周正式發佈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以及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也先後發佈了債券通的交易及託管清算細則。

資料圖:香港證券交易所(2007年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債券通有限公司官方網站週五正式上線。其公佈的交易日曆顯示,下週一(7月3日)為債券通“北向通”首個交易日。

報導解釋稱,債券通為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的全新計畫,讓中國內地與境外投資者通過在香港建立的基礎設施聯接,在對方市場買賣債券。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資者投資于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

報導稱,中國上周正式發佈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以及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也先後發佈了債券通的交易及託管清算細則。

資料圖:香港證券交易所(2007年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公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