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德兩大電視臺首次合作,防範中德蜜月期的誤判風險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決定,為德國和中國在即將到來的G20峰會上開闢了新的合作空間。

在美德關係惡化的同時,中德關係似乎正在走入蜜月期,雙方在經貿、新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日漸緊密。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市場經濟地位、反傾銷、武器禁運及人權等問題上,兩國仍然存在著誤解和差異。中德蜜月期能夠維持多久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兩國能在正視差異的基礎上達成多少共識。

漢堡G20峰會前夕,中國國際電視臺與德國ARD電視臺聯合制作了一期“對話世界”中德專家電視辯論。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楊銳和ARD電視臺主持人Andreas Chicowitz共同主持,邀請中歐國際交易所聯席首席執行官陳晗,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揚聲,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總裁Sebastian Heilmann和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Gudrun Wacker,就中德雙邊關係、G20峰會前景、氣候變化合作、“一帶一路”戰略、非洲政策等熱點話題展開激辯。

節目完整版將於7月6日19:15在中國國際電視臺首播。

引領全球化,德國期待中國的實踐

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講話,捍衛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贏得了西方主流媒體史無前例地一致喝彩。

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對中國支持並引領全球化表示期待。

然而,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Gudrun Wacker直言:“習近平在達沃斯上聲稱中國將捍衛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但我們首先必須看看中國在本國國內的實踐。”她認為,中國市場對於外資企業的保障還需要提升,一些外資企業即使在中國已經做了穩定的供應商多年,卻仍舊存在被擠出中國市場的風險。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曾在使館網站發表聲明稱,在反全球化的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前,真誠地期盼中國能把全球化這面大旗扛起來。然而要落實全球化,中國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如市場地位不平等、強制要求外資直接把技術轉移給中方相關部門和企業等。

對此,中歐國際交易所聯席首席執行官陳晗表示,中國和歐洲的聯繫與合作越來越緊密。以中國和德國為例,二者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受益者,中國和德國在G20這樣的多邊體制中更需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角色。

“隨著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國際戰略也在發生變化,尤其在美國放棄巴黎協定和多邊貿易協定後,我們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國與德國合作空間的必要性。”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總裁Sebastian Heilmann表示,“如果在此次G20峰會中,德國和中國領導力不能得到聯合,並共同面對自由貿易、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這個多邊政策的執行將會面臨風險。”

中德貿易壁壘或是長期問題

如果中國和德國在漢堡G20峰會碰面,貿易壁壘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對於德國來說,建立並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已經超過40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敦促說,“我們需要在市場開放領域更進一步。”

然而,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揚聲認為,雙邊和多邊貿易需要理解對方,以中國和德國為例,中國需要理解德國作為歐盟一員的共同性和差異性,而同樣德國認識到中國的巨大市場使得其也吸引了其他很多競爭者。

劉揚聲說,“在過去,西方的公司因為廉價勞動力和製造業來到中國。而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市場。西方需要改變過去對中國市場的成見,以新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貿易聯繫。”

陳晗對中、德雙邊貿易關係充滿信心。“中德兩國的金融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德國是歐盟第二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德意志銀行近日也與中國開發銀行簽署了國際投資合作協定。金融合作對於支援貿易合作和實體經濟連接至關重要。”

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交易夥伴,德國也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專案9394個,德方實際投入累計281.8億美元。

Sebastian Heilmann提出,貿易壁壘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中國的人民幣政策,人民幣是否自由化並使得外資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對於很多未來歐洲在華投資公司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圖景。

在Gudrun Wacker看來,中德兩國在世界和平、全球化、氣候變化等許多宏大的問題上很容易達成共識,然而在具體的問題上,中德還需要繼續摸索,探討共同的解決方案。

”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總裁Sebastian Heilmann表示,“如果在此次G20峰會中,德國和中國領導力不能得到聯合,並共同面對自由貿易、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這個多邊政策的執行將會面臨風險。”

中德貿易壁壘或是長期問題

如果中國和德國在漢堡G20峰會碰面,貿易壁壘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對於德國來說,建立並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已經超過40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敦促說,“我們需要在市場開放領域更進一步。”

然而,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揚聲認為,雙邊和多邊貿易需要理解對方,以中國和德國為例,中國需要理解德國作為歐盟一員的共同性和差異性,而同樣德國認識到中國的巨大市場使得其也吸引了其他很多競爭者。

劉揚聲說,“在過去,西方的公司因為廉價勞動力和製造業來到中國。而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市場。西方需要改變過去對中國市場的成見,以新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貿易聯繫。”

陳晗對中、德雙邊貿易關係充滿信心。“中德兩國的金融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德國是歐盟第二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德意志銀行近日也與中國開發銀行簽署了國際投資合作協定。金融合作對於支援貿易合作和實體經濟連接至關重要。”

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交易夥伴,德國也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國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專案9394個,德方實際投入累計281.8億美元。

Sebastian Heilmann提出,貿易壁壘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中國的人民幣政策,人民幣是否自由化並使得外資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對於很多未來歐洲在華投資公司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圖景。

在Gudrun Wacker看來,中德兩國在世界和平、全球化、氣候變化等許多宏大的問題上很容易達成共識,然而在具體的問題上,中德還需要繼續摸索,探討共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