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兵馬俑是這樣被發現的!

在秦始皇兵馬俑北邊的西楊村,有一位叫楊天德的老人,他曾經回憶說,以前打井時,這裡就曾打出過瓦人碎片和瓦馬屁股。但是當時的人不懂鑒定古董,又過於迷信,以為把地下的瓦廟、瓦神給得罪了,

便不敢再挖下去了,人們也就錯過了早日認識這個地下寶藏的機會。

直到20世紀70年代,又是一次無意中的打井使這個世紀奇跡得以驚現於世。

1974年春天,因春旱缺水,西洋村人開會決定打幾口大井。生產隊長楊陪彥和副隊長楊文學便在村子西南邊環視地形,

最後在西崖畔上畫了一個大圓圈,決定在此打井,可是誰能料到,這個圓圈圈住的不是水源,卻是秦皇的浩大軍陣,圈出了一個世界奇跡。

第二天組長楊全義帶領著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在西崖畔上畫圓圈的地方開挖。當他們挖到快一米的時候,土層越來越硬,而且出現紅色,好似燒過的磚窯。當時進行挖掘的人們手震麻了,不理解這裡的土質為何如此特殊。

當他們繼續向下挖到三米深的時候,挖出了一個灰瓦翁,因為榔頭過於用力,瓦甕已經出現了一個洞。

接著他們刨掉四周的紅土,發現了一個帶著鎧甲的“瓦人”的胸腔。他們繼續往下挖,終於發現了瓦人的頭部、胳膊和已經破碎了的腿。

還發現了一堆綠色的銅箭頭。再往下挖,看到了鋪地方磚。這時井已經挖到四米多深,先後發現三四個瓦人的頭和身子。

打井的人們並不認識這些東西,以為這只是古廟裡的神像。並且,覺得觸犯了神怒,當晚來此燒香跪拜,祈求寬恕。而西楊村打井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周圍的村子。

正當西楊村被“瓦神爺”攪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公社有個叫房樹民的水保員前來檢查打井工作。當他看到這些灰色的傭頭後,不禁大吃一驚。雖然他之後中學文化程度,卻懂得一些考古知識,看到這些傭頭,他立即聯想到三裡之外的秦始皇陵,於是他立即給縣裡文化館打了電話。

接到電話,臨潼縣文化館三位同志飛速趕向西楊村。

當文化館的同志看見面前和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的時候,個個傻了眼。他們趕緊將這些碎片個銅箭頭拿到縣文化館。

隨後第一批秦俑的修復工作就在趙康民的主持下開始了。恰巧這時一位元從北京來的記者得知這一情況後,回京後就在《人民日報》內參上發了一條消息,立即引起國家文物局的重視,隨後中央有關領導很快地知道了這個消息。秦始皇兵馬俑的考古工作隨後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