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看不知道!中國航太這些年幹了這麼多大事 這件最厲害

今天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

長征五號主體採用了零下252攝氏度的液氫作燃料,比發動機殼體溫度低得多,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

長征五號是中國航太事業成就的一部分,這些年我們的航太事業取得了許多耀眼的成績,

今天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航太事業作出了那些顯著的成績。

2013年5月2日淩晨0時0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星十一號”通信衛星。這顆衛星將對保障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後的應急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五艘搭載宇航員的飛船神舟十號升空後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

2013年9月23日11時許,中國成功發射第三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FY-3C,發射成功後,風雲三號獲取地球大氣環境的三維、全球、全天候、定量、高精度資料。主要任務包括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均勻解析度的氣象參數、研究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規律,為氣候預測提供各種氣象及地球物理參數、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地表生態環境、為各種專業活動(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一地區的氣象資訊,

為軍事氣象保障服務。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

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

2014年12月7日,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04星在太原成功發射升空。該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用途是;其圖像產品可用來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每年更新全國利用圖;測量耕地面積,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塗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它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太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太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天宮二號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航太事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作品。

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天舟一號具有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功能,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也和天宮二號實現了對接,有多個航太項目都和天宮二號有對接。

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太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秒在文昌航太發射中心由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天舟一號上搭載了非牛頓引力實驗等10余項應用載荷共40台設備,要進行13項太空試驗。設備可以裝在貨物倉內部或懸掛在船體外側,這樣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也最大程度滿足了不同試驗的需求。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2015年3月30日21時52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十七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7月25日20時29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第十八、第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9月30日7時13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2月1日15時29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3月30日4時11分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6月12日23時30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塗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它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太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太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天宮二號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航太事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作品。

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天舟一號具有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功能,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也和天宮二號實現了對接,有多個航太項目都和天宮二號有對接。

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太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秒在文昌航太發射中心由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天舟一號上搭載了非牛頓引力實驗等10余項應用載荷共40台設備,要進行13項太空試驗。設備可以裝在貨物倉內部或懸掛在船體外側,這樣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也最大程度滿足了不同試驗的需求。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2015年3月30日21時52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十七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7月25日20時29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第十八、第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9月30日7時13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2月1日15時29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3月30日4時11分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6年6月12日23時30分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第二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