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幾個帝王為何成為敗亡的典型?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大大衰落了,實權由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家大夫掌控,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範、中行兩家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

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當初,智家掌門人智宣子要確定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他不如立另一個兒子智宵。智果認為智瑤優點固然很多,儀錶魁偉,武勇善射,多才多藝,能說會道,性格剛毅果決,可就是道德品質不好,有才無德。若由智瑤當家,必然會蕩家覆宗,毀滅整個家族。智宣子不聽從智果的勸告,還是確定以智瑤為繼承人。智果就毅然與智氏家族斷絕關係,

自立一宗,稱輔氏。

智伯繼位後,確實大有作為,內政方面剷除範、中行二氏,獨擅國政;外事方面一次興兵伐齊,兩次率軍討鄭,戰功赫赫,威震諸侯。然而其自身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他貪得無厭,好大喜功,驕奢淫逸;而且剛愎自用,不納諫言,

獨斷專行。大權獨攬之後,他更加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於是,他在酒宴上戲弄韓康子,且侮辱其家臣段規;他在酒席宴上強行給趙襄子灌酒,還毆擊襄子,諷刺趙襄子:“惡而無勇,何以為子?”意思是說,趙襄子既缺乏勇氣,相貌又長得那樣醜陋,怎麼還能做接班人!他欲壑難填,本已佔據晉國最多的土地,還逼著韓、趙、魏都要割地給他,不給就要派兵攻打。結果激怒三家,合兵共同滅了智家,

殺了智瑤以及全族上千口人,唯有智果一家因脫籍智家而倖免於難。此舉也導致了“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後來,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鑒》的開篇之作。評價說:“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因“才勝德也”而覆滅的,還有殷紂王帝辛。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華橫溢,膂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但此人也是德行很差,

貪錢好色,心胸狹窄,追求享樂。當時也有人勸帝乙另立其兒子中有賢德者,帝乙不聽勸告,堅持立帝辛繼位。帝辛上臺後,一開始還不錯,東征西伐,開拓疆土,有點英主的樣子。後來就開始瘋狂追求享受,荒淫無度,驕奢淫逸。他嗜好喝酒,每天大醉,還造酒池肉林;他縱欲好色,後宮美女如雲,特別寵愛妲己;他貪婪至極,庫裡的錢堆積如山,還到處搜刮;他拒絕納諫,誰給他提意見就收拾誰,
連親叔叔比干都被他剖心而亡……最後結局是商朝覆滅,他也死於大火。

隋煬帝楊廣,也是個因“才勝德也”而敗亡的典型。史書上對楊廣的評價是“美姿儀、少敏慧”,他不僅風流倜儻,人物出眾,而且多才多藝,文武兼備,上馬能帶兵打仗,下馬可琴棋書畫,同樣有個短板——缺德。他當了皇帝後,一開始固然勵精圖治,建樹不少,算得上有所作為。但越到後來,就越是本性暴露,窮奢極欲,花天酒地,且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最後激起民變,被起義軍推翻,死於非命,隋朝也二世而亡。楊廣也成了“昏君”“暴君”的代名詞。

“才勝德也”,不可一世的智伯毀了整個家族;“才勝德也”,天縱英明的殷紂王與隋煬帝斷送了整個國家;“才勝德也”的司馬懿,偷樑換柱,奪了曹氏江山;“才勝德也”的希特勒禍害天下,成了十惡不赦的法西斯大魔頭,這樣的歷史教訓還有很多。誠如司馬光總結的那樣:德是才之核;德是才之帥。才是工具,德是靈魂,才一旦離開德的引領,就可能成為毀滅性很強很可怕的東西。可喜的是,選拔任用幹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也寫進了《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形形色色的“智伯”沒市場了。小勝靠力,中勝靠智,大勝靠德。誠哉斯言!

責任編輯:吳俊

同樣有個短板——缺德。他當了皇帝後,一開始固然勵精圖治,建樹不少,算得上有所作為。但越到後來,就越是本性暴露,窮奢極欲,花天酒地,且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最後激起民變,被起義軍推翻,死於非命,隋朝也二世而亡。楊廣也成了“昏君”“暴君”的代名詞。

“才勝德也”,不可一世的智伯毀了整個家族;“才勝德也”,天縱英明的殷紂王與隋煬帝斷送了整個國家;“才勝德也”的司馬懿,偷樑換柱,奪了曹氏江山;“才勝德也”的希特勒禍害天下,成了十惡不赦的法西斯大魔頭,這樣的歷史教訓還有很多。誠如司馬光總結的那樣:德是才之核;德是才之帥。才是工具,德是靈魂,才一旦離開德的引領,就可能成為毀滅性很強很可怕的東西。可喜的是,選拔任用幹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也寫進了《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形形色色的“智伯”沒市場了。小勝靠力,中勝靠智,大勝靠德。誠哉斯言!

責任編輯: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