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國的高速公路為什麼最高限速120km/h

隨著車輛性能和品質的不斷提升,道路品質也是越來越好,但國內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Km/h多年來無法打破,國內高速公路為什麼要限制120Km/h呢?

一些發達國家由於道路品質和駕駛人員的素質整體較高,高速公路的限定速度比國內要高。德國對於部分高速並不限速,而義大利最高限速也有150Km/h,當然我們也能夠找到遵紀守法的日本高速限速僅為100Km/h。

實際上120Km/h這個速度是國內道路設計參照標準,路面摩擦係數、防護欄的強度、車道寬度、坡度、曲率半徑、標誌大小均按照此標準設計,如果道路貿然提高通行速度,這些設計全部要重新修改,現有高速公路將面臨施工重建,其成本非常高。當然很多用戶可能覺得新修的高速公路可以設計按照更高的通行速度標準修建,但面臨的問題是成本提高,

而最重要的是法律現階段不允許速度超過120Km/h,無疑就造成了道路的高價浪費,這樣一來道路就還是遵照了120Km/h標準修建。

當然道路按照120Km/h標準修建,並不代表其可以按照120Km/h來限速,這還要綜合道路環境以及氣候等綜合因素,例如在山區隧道、大橋等甚至限速80Km/h或60Km/h。

駕駛人的視力、視野和反應時間是影響交通安全的最重要的三個要素。駕駛人駕駛車輛觀察前方物體是動態的,人的視覺機能受運動速度影響非常大,車速增加,視力下降(動力視),視野變窄(隧道視)。據科學測試,車速在72Km/h,正常為1.2的視力下降至0.7;車速為100Km/h,視野僅為45度,這就是“走馬觀碑”非常人所能為的緣故。駕駛人正常的反應時間(發現物體-做出判斷-採取行動)一般約為2.5秒,

因此,對於以120Km/h行駛的車輛而言,反應距離為:120x1000x2.5/60=83(m),如果再加上車輛制動、慣性滑行等因素,有效反應距離實際要超過百米。因此,遠時看不清、近時來不及,是導致“十次事故九次快”的根本原因。

假定100m外有一障礙物,120Km/h時車速為33m/s。你有3s時間來作反應。160Km/h時車速為44m/s。

你只有2.2s反映時間。對大部分人來講,是不夠的。因此大部分人在160Km/h下遇到突發事件,是無法及時做出正確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