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這種方法帶孩子看電影,才發現我以前看的都是假電影!

最近霸屏的《摔跤吧!爸爸》,大家都看了嗎?

果媽極力推薦這部電影時,

小編心裡挺不以為然的,摔跤有什麼好看的?印度電影,不就是一言不合就歌舞嘛……然而看完電影的小編被現實啪啪打臉了。。

現實是:小編哭成狗!而且,我一定要說:這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好的電影了!無敵旋轉炸烈好評!全程哭!全程笑!全程燃!

看完電影,迫不及待與果媽分享心得,直到聽完果媽的解讀,我們真的燃爆了,原來還可以帶著孩子這樣看電影!原來這部電影還能看出這麼多門道來!

果媽:如何帶孩子一起看電影

果媽的視角總是那麼與眾不同,被我們一致評價“奇葩”!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扒一扒,果媽的“奇葩”之處,揭示那些你從電影裡看不到的精彩!

看——一分鐘帶你看完“摔跤吧!爸爸”

電影的劇情大致是醬紫滴——

阿米爾·汗飾演的辛格,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夢想就是世界冠軍。

因為種種原因,直到退役他都與金牌無緣。從那以後,辛格的夢想就變成了: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

誰知天意弄人,妻子一連生下四個閨女!

女兒們一天天長大,辛格也一天天心灰意冷。就在此時,鄰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門來告狀:你看!你們家閨女把我兒子打成了這樣!

辛格看著兩個漂亮的閨女,

突然眼前一亮,閨女們也繼承了他強大的基因,有做摔跤手的潛質啊!

於是,他開始對兩個閨女進行魔鬼訓練:

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女兒的命運徹底改寫……

最終,女兒吉塔獲得英聯邦運動會冠軍,印度國歌緩緩奏響!

這個冠軍之路,走的其實異常艱辛。

學——親子觀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親子教育的真正意義是相互成長、相互成就,無論學習還是旅遊,

無論玩耍還是生活,在果媽的眼裡,都能變成課堂,關鍵是如何講才能吸引孩子學。就像帶孩子看電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非常適合孩子與父母一同觀看的電影,建議7歲以上孩子的父母跟孩子一起看哦。

一、觀影前的準備

1、瞭解印度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科技、宗教

為什麼要瞭解這些?為什麼媽媽不讓用廚房煮雞肉?爸爸到底頂著多大的壓力讓孩子吃雞肉、喝牛奶?為什麼全村人都嘲笑學摔跤的女孩?為什麼小新娘含著淚水憂怨地坐在載歌載舞的婚禮現場?……所有這些問題,

只有當你瞭解了印度的政治、女性地位、社會階層、精英教育等等社會背景後,你才能回答,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片中的爸爸,理解身為印度女孩子的種種無奈。

2、瞭解迪士尼影業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01斑點狗》、《獅子王》、《美女與野獸》、《玩具總動員》……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動畫片都出自該公司,《摔跤吧!爸爸》的風格卻明顯不同,迪士尼為什麼會出品這樣一部電影?

3、瞭解主演

主演阿米爾汗有什麼樣的背景,他拍過哪些電影?為什麼深受人們尊敬?他在這部片中有什麼樣的表現?

4、瞭解故事原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原型是怎麼樣的呢?

5、瞭解故事情節

觀影前的準備,就像學習中的“預習”環節,提前瞭解相關社會、人物、情節的背景,讓孩子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看電影,比傻哭傻笑著看完一部電影,收穫要多得多。

上課之前做預習,觀影之前做功課,旅遊之前做攻略,做任何事之前都有所準備……這不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嗎,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有準備的孩子!從帶孩子一起看電影開始吧!

二、觀影中的自我成長

為什麼女兒能夠在最後時刻成功逆襲?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爸爸一直在改變,在成長,正是有了爸爸的成長,才有了女兒的成長。所以這部電影也是一部關於父親成長的電影,父親的成長決定女兒的成長。

1、爸爸希望自己能成為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爸爸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他的夢想就是當世界冠軍,為國爭光。這是一個愛國、有情懷的爸爸!

2、爸爸希望自己有個兒子成為摔跤冠軍

雖然自己沒能獲得冠軍,但爸爸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替自己完成夢想,他的期待轉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此時的爸爸,仍然有著“男尊女卑”的觀念,認為只有兒子才能接替自己,直到妻子一連生下四個女孩,爸爸覺得自己的夢想似乎無法實現了。

3、爸爸認為女兒可以幫他實現夢想

直到有一天,因為閨女把鄰居家兒子打了一頓被找上門來,爸爸找到了轉機。他突然眼前一亮:女兒們會打架,有做摔跤手的潛質!於是,他決定,讓女兒學摔跤!這時爸爸的觀念有了巨大的改變:從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爸爸觀念的改變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成長。女兒們的命運因此被徹底改寫,未來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第一,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很多時候,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是“事件”還是“事故”,取決於我們的一念之差。第二,學會從問題中發現機會。第三,夫妻對孩子教育要達成共識。如何才能做到以上三點呢?

4、爸爸希望女兒有更多選擇人生的機會

爸爸的成長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更多選擇的機會。爸爸男女平等的觀念一轉變,孩子就有了夢想。但這是爸爸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真正最好的教育,是你和孩子的夢想、目標一致,只有變成孩子內在的驅動力,父母的夢想是他的夢想,他才會主動去做。

啟示:同伴的力量不可忽視

影片中大女兒有兩次重大改變,都是因為同伴的影響。第一次是參加小夥伴的婚禮,理解了父親,真正把父親的夢想變成了自己的夢想。第二次是到國家隊後受挫,在妹妹的影響下與父親和好。兩次重大轉折,都是緣于同伴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尤其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抗父母,對抗老師,但他永遠不排斥他的同伴。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5、爸爸希望女兒為印度女性地位而戰

當女兒拿到全國冠軍,離開爸爸到國家訓練隊以後,在那裡遭遇挫折,爸爸其實是有反思的。這又是爸爸成長的一個過程。他反思的結果便是最後一場賽前,對女兒說的一番話:“如果你獲得了銀牌,你總會被遺忘;如果贏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大,使命感有多大,他的爆發力就有多大。爸爸將這種執著的力量和偉大的信念傳遞給女兒,讓她在最後時刻,在爸爸缺席的情況下,終於戰勝自己,獲得了成功。父母真正的愛是什麼?是當我們不在的時候,孩子能夠獨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而且能夠活得很好!

女兒最終成功有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她戰勝了自己;第二,她為喚醒印度女性而戰;第三,她成熟了,沒有爸爸的支撐她也可以成功。這是一個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但她的成長和成熟,其實是伴隨著爸爸的成長的,如果沒有爸爸的信念和這樣的變化,就沒有今天的她。

三、觀影后的討論

我們在學校上完課,回家都得複習功課,一部電影看完,觀影后的討論就是一次“複習”環節。如何跟孩子探討呢?可以問孩子一些問題,但不局限於以下這些:

1、姐姐為什麼能獲得全國冠軍

2、後來為什麼輸了

3、最後為什麼又贏了

4、你覺得他爸爸好嗎?為什麼?

5、你喜歡這個片子嗎?為什麼?

6、哪個情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

跟大家分享果果看完影片的一個感受,他說,我們要做有價值的人。一個場景是爸爸去買雞肉,他說我女兒將來是冠軍,讓小販看到他的廣告價值;另一個場景是爸爸帶女兒第一次參加比賽,組織方看到了他們參賽能多賣票,他們才有了參賽資格。只有有價值才會有機會。果果的感覺挺出乎意料的!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呢。

跟果媽一起看電影,輕輕鬆松學育兒!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收聽果媽完整音訊。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摔跤吧!爸爸》的風格卻明顯不同,迪士尼為什麼會出品這樣一部電影?

3、瞭解主演

主演阿米爾汗有什麼樣的背景,他拍過哪些電影?為什麼深受人們尊敬?他在這部片中有什麼樣的表現?

4、瞭解故事原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原型是怎麼樣的呢?

5、瞭解故事情節

觀影前的準備,就像學習中的“預習”環節,提前瞭解相關社會、人物、情節的背景,讓孩子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看電影,比傻哭傻笑著看完一部電影,收穫要多得多。

上課之前做預習,觀影之前做功課,旅遊之前做攻略,做任何事之前都有所準備……這不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嗎,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有準備的孩子!從帶孩子一起看電影開始吧!

二、觀影中的自我成長

為什麼女兒能夠在最後時刻成功逆襲?在這個過程中,其實爸爸一直在改變,在成長,正是有了爸爸的成長,才有了女兒的成長。所以這部電影也是一部關於父親成長的電影,父親的成長決定女兒的成長。

1、爸爸希望自己能成為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爸爸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他的夢想就是當世界冠軍,為國爭光。這是一個愛國、有情懷的爸爸!

2、爸爸希望自己有個兒子成為摔跤冠軍

雖然自己沒能獲得冠軍,但爸爸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替自己完成夢想,他的期待轉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此時的爸爸,仍然有著“男尊女卑”的觀念,認為只有兒子才能接替自己,直到妻子一連生下四個女孩,爸爸覺得自己的夢想似乎無法實現了。

3、爸爸認為女兒可以幫他實現夢想

直到有一天,因為閨女把鄰居家兒子打了一頓被找上門來,爸爸找到了轉機。他突然眼前一亮:女兒們會打架,有做摔跤手的潛質!於是,他決定,讓女兒學摔跤!這時爸爸的觀念有了巨大的改變:從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爸爸觀念的改變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成長。女兒們的命運因此被徹底改寫,未來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第一,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很多時候,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是“事件”還是“事故”,取決於我們的一念之差。第二,學會從問題中發現機會。第三,夫妻對孩子教育要達成共識。如何才能做到以上三點呢?

4、爸爸希望女兒有更多選擇人生的機會

爸爸的成長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更多選擇的機會。爸爸男女平等的觀念一轉變,孩子就有了夢想。但這是爸爸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真正最好的教育,是你和孩子的夢想、目標一致,只有變成孩子內在的驅動力,父母的夢想是他的夢想,他才會主動去做。

啟示:同伴的力量不可忽視

影片中大女兒有兩次重大改變,都是因為同伴的影響。第一次是參加小夥伴的婚禮,理解了父親,真正把父親的夢想變成了自己的夢想。第二次是到國家隊後受挫,在妹妹的影響下與父親和好。兩次重大轉折,都是緣于同伴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尤其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抗父母,對抗老師,但他永遠不排斥他的同伴。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5、爸爸希望女兒為印度女性地位而戰

當女兒拿到全國冠軍,離開爸爸到國家訓練隊以後,在那裡遭遇挫折,爸爸其實是有反思的。這又是爸爸成長的一個過程。他反思的結果便是最後一場賽前,對女兒說的一番話:“如果你獲得了銀牌,你總會被遺忘;如果贏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大,使命感有多大,他的爆發力就有多大。爸爸將這種執著的力量和偉大的信念傳遞給女兒,讓她在最後時刻,在爸爸缺席的情況下,終於戰勝自己,獲得了成功。父母真正的愛是什麼?是當我們不在的時候,孩子能夠獨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而且能夠活得很好!

女兒最終成功有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她戰勝了自己;第二,她為喚醒印度女性而戰;第三,她成熟了,沒有爸爸的支撐她也可以成功。這是一個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但她的成長和成熟,其實是伴隨著爸爸的成長的,如果沒有爸爸的信念和這樣的變化,就沒有今天的她。

三、觀影后的討論

我們在學校上完課,回家都得複習功課,一部電影看完,觀影后的討論就是一次“複習”環節。如何跟孩子探討呢?可以問孩子一些問題,但不局限於以下這些:

1、姐姐為什麼能獲得全國冠軍

2、後來為什麼輸了

3、最後為什麼又贏了

4、你覺得他爸爸好嗎?為什麼?

5、你喜歡這個片子嗎?為什麼?

6、哪個情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

跟大家分享果果看完影片的一個感受,他說,我們要做有價值的人。一個場景是爸爸去買雞肉,他說我女兒將來是冠軍,讓小販看到他的廣告價值;另一個場景是爸爸帶女兒第一次參加比賽,組織方看到了他們參賽能多賣票,他們才有了參賽資格。只有有價值才會有機會。果果的感覺挺出乎意料的!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呢。

跟果媽一起看電影,輕輕鬆松學育兒!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收聽果媽完整音訊。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