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顏光明:DS撩撥的瘙癢是什麼?|汽車有智慧

『汽車需要智慧』

憑藉DS 7 CROSSBACK的設計定位(品位和格調),超越了對物質的滿足,注入了時代氣息和個性的放飛,但又不失為對生活的闡釋和誘導。這種先鋒和前衛秉承了DS的創新和跨界的融合,

把豪車設計推向了與時代相呼應的高度(不是迎合消費,而是創造消費),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新豪華的生命離不開時代精神的物化。

DS在中國的尷尬似乎一直在考量著我們的審美。在以銷量多寡為判斷依據的當下,始終局限在量化的表像,

而從不去體悟質的內涵,這就導致中國豪車“富而不貴”的隱痛並沒有因需求的興旺在減弱,倒是在加劇近乎麻木。這也就是今天我們為何要提DS的現實意義,它所撩撥的瘙癢究竟是什麼?

五年前,DS落戶深圳。在奠基儀式前,省政府官員在接見PSA(標誌雪鐵龍集團)高層時說,我們不缺汽車,缺高端汽車。PSA表示,我們不缺高端,缺市場。這是一段禮節性的會晤,卻彼此道出了各自的需求,

建立共識。時至今日,情況怎樣?

“如果從銷量上來看,DS也許不盡人意,但它對汽車奢華的詮釋卻不可小覷。”這樣的評價很中肯,況且,在人事不斷變動中,DS還是在不斷有新品推出,車主群也在不斷擴大,認同度在攀升,呈現出與其它豪車炯然不同的風格,

顯得格外的搶眼,但並不因世俗的訴求而輕易妥協或改變,守住了法式優雅的底線。內行人,一見傾心,接觸之後,就離不開。

有人說,這才是“高端”,因為有內在的氣質。也有人說,這就是奢華,因為有諸多青睞的質感。從印象到細節,再從感性到體驗,這種與眾不同並不在於近而遠之,而是觸手可及,心有靈犀,卻接地氣,提供的感覺有些連ABB(奧迪、寶馬、賓士)都難以給予的——格調。遺憾的是,

有人一直拿售價說事,以此區隔豪華與否,卻無視非物化的——韻味。

相對于ABB逐漸成為街車時,DS倒是顯得稀缺而尊貴起來。由此引發對豪車的不同詮釋值得關注。在需求多樣性和品牌豐富化的今天,人們已經不滿足傳統的豪華和高端,開始厭倦重口味的功能和配置的累贅,

倒是傾心於輕奢華的現代性。這種新與舊的豪華衝突,表面看是時代與年輕,傳統與時尚的分野,背後則是因產品反覆運算而產生的激變。以往對於豪華的理解總把它當作紅木傢俱對待,就像歐羅巴的建築,過於堆積和繁瑣。而今,人們對於生活和審美的訴求已不再是物欲的佔有,而是偏向于現代的簡潔與時尚的表達。

我想,這才是DS的賣點。它所傳遞的是來自巴黎新式豪華的前衛和時尚,注重設計現代,科技前端,無論是手藝還是材料,以及對於視覺的表達等,可以說,其“肢體語言”之豐富不僅在造型線條勾勒的性☆禁☆感,抑或內飾的感性,以及機械與智慧交互融為一體的人性化等,核心是把豪車當作了藝術品,視生活為藝術,而不僅是被消費。如果仔細捉摸,DS的商標就與眾不同,它完全是高度藝術化的符號——猶如女性人體的異化,這是汽車中找不出第二的精妙設計;其次,將這一符號演化為一種圖案隱匿起來,變成DS的DNA,讓奢侈觸手可及;再是,通過這一細節的無處不在提升整車品位和檔次,大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豐厚底氣。

從DS落地中國起,無論是傳播還是展示,乃至行銷和推廣,總在突顯工匠技藝,不厭其煩地演示汽車做工的考究並與奢侈品相提並論,就像對待藝術品那樣一絲不苟,精工細作。這樣的展示只有奢侈品才會有。在汽車產品高度工業化中還保留這樣的工匠技藝,不僅說明DS的高貴,還有文化的傳承。對此,我曾採訪過DS的代言人,法國著名影星蘇菲•瑪索。她說,巴黎不止是咖啡,還有藝術。在高度現代化的法國,到處是咖啡館,這不僅是集生活和休閒的場所,也是精神牧場。那種投入,舉手投足,穿戴打扮,言笑之間,儼然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自然而有腔調。所以,巴黎的時尚不是隨意的膚淺或被輕易擦掉的口紅,而是源自骨髓裡的不羈和自由,既浪漫卻不隨便。故所謂的前衛,首先是思想和觀念的放開,而不止是言行,還有對生活的創造,就象置於市中心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那樣既深入民間,又與巴黎融為一體。

我曾與時尚界人士聊過法式時尚與設計。可以說,迄今為止,法國的時尚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中心,猶如它的文化一樣,站在盧浮宮跟前會感覺得到。三年前,DS第二款新車——DS 5LS在盧浮宮推出,給人的震撼不是場面,而是時尚的氛圍,沒有過度的渲染,而是將文化的積澱和時尚的創新融入這款新車裡,脫俗典雅,猶如珍藏在這裡的文明,融入其中。我為之感歎,也只有DS能支撐這份榮耀,正如法國人所說,DS代表了法國。如果細想一下,巴黎街頭奔跑的DS不正是一道時尚的風景?蘇菲•瑪索說,我喜歡開DS,隨性而輕鬆。相較于德系豪車,法系豪車有情調,正如評論所說,法國人懂藝術,德國人懂機械。

在對豪車長期觀察中發現,豪車的選擇其實就是文化的選擇。由此,會很自然地劃分出不同的圈層,代表了不同的品位和價值取向。這往往回避不了職業和文化的背景。比如,一位四川女孩一眼就看中DS。我就問,你為什麼喜歡這款車?她說,好看,有藝術感,開這樣的車回頭率高,也符合我的身份(模特)。同樣,一位從事山水潑墨畫創作的年輕人,也喜歡DS,認為這車的個性代表了時尚。事實上,在設計師眼裡,DS設計的風格就是藝術。從它的品牌歷史來看,汽車就是藝術的異化(DS常被製作成裝置藝術)。一位收藏家曾對我說過,收藏DS就是當作藝術品來收藏。

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上,DS推出一款全新的SUV——DS 7 CROSSBACK,再次引起車壇關注,尤其是設計圈,被視為設計的藝術。這說明什麼?

“我們創造(設計)的這款汽車,它將在時間長河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就是DS 7 CROSSBACK的自信。據介紹,這款車是針對開拓者、潮流愛好者、運動員和藝術愛好者……尋找新汽車體驗和獨特感覺的客戶而設計的。我想,憑藉這些定位,其品位和格調就不低,並超越了對物質的滿足,注入了時代氣息和個性的放飛,但又不失為對生活的闡釋和誘導。這種先鋒和前衛秉承了DS的創新和跨界的融合,把豪車設計推向了與時代相呼應的高度(不是迎合消費,而是創造消費),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新豪華的生命離不開時代精神的物化。

DS是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打磨的法式豪車品牌。上至總統和社會名流,下至車迷和百姓,都把DS視為“移動的藝術”。所以,DS的每一款車型都代表了法國不同年代和時期的生活訴求,可以載入史冊的活標本,也是世界公認的法式風尚之一。有鑑於此,DS在中國的尷尬就不難解釋,主要還是認知的偏頗。說明中國的豪車消費還停留在過於功利和單一的物質化,審美存在局限,尚未進入時尚多樣性的選擇。儘管有購買能力,但還是缺少鑒賞能力。也就是說,汽車現代化容易,但要汽車現代性卻不易。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想,這就是DS對豪車撩撥所產生的瘙癢。

2017年3月18-20日于江浦公寓

顏光明

資深媒體人、著名汽車記者。從1985年開始就與汽車行業接觸並從事新聞寫作,曾先後對汽車業界重大事件做過深度報導,發表觀點性文章至今,勤於思考,筆耕不輟。長期關注汽車行業的發展變化,並參與了一些軟課題的研究。著有《輪上風流》、《大國汽車》等書。

汽車有智慧

真實 | 啟迪 | 睿智

雖然關注汽車,更關注

新能源汽車的另一種可能

關注Futurauto

擁抱新能源汽車未來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汽車有文化媒體集群

汽車有文化|汽車有智慧|周海濱微說|談車工坊|丹東曉程

注重設計現代,科技前端,無論是手藝還是材料,以及對於視覺的表達等,可以說,其“肢體語言”之豐富不僅在造型線條勾勒的性☆禁☆感,抑或內飾的感性,以及機械與智慧交互融為一體的人性化等,核心是把豪車當作了藝術品,視生活為藝術,而不僅是被消費。如果仔細捉摸,DS的商標就與眾不同,它完全是高度藝術化的符號——猶如女性人體的異化,這是汽車中找不出第二的精妙設計;其次,將這一符號演化為一種圖案隱匿起來,變成DS的DNA,讓奢侈觸手可及;再是,通過這一細節的無處不在提升整車品位和檔次,大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豐厚底氣。

從DS落地中國起,無論是傳播還是展示,乃至行銷和推廣,總在突顯工匠技藝,不厭其煩地演示汽車做工的考究並與奢侈品相提並論,就像對待藝術品那樣一絲不苟,精工細作。這樣的展示只有奢侈品才會有。在汽車產品高度工業化中還保留這樣的工匠技藝,不僅說明DS的高貴,還有文化的傳承。對此,我曾採訪過DS的代言人,法國著名影星蘇菲•瑪索。她說,巴黎不止是咖啡,還有藝術。在高度現代化的法國,到處是咖啡館,這不僅是集生活和休閒的場所,也是精神牧場。那種投入,舉手投足,穿戴打扮,言笑之間,儼然是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自然而有腔調。所以,巴黎的時尚不是隨意的膚淺或被輕易擦掉的口紅,而是源自骨髓裡的不羈和自由,既浪漫卻不隨便。故所謂的前衛,首先是思想和觀念的放開,而不止是言行,還有對生活的創造,就象置於市中心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那樣既深入民間,又與巴黎融為一體。

我曾與時尚界人士聊過法式時尚與設計。可以說,迄今為止,法國的時尚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中心,猶如它的文化一樣,站在盧浮宮跟前會感覺得到。三年前,DS第二款新車——DS 5LS在盧浮宮推出,給人的震撼不是場面,而是時尚的氛圍,沒有過度的渲染,而是將文化的積澱和時尚的創新融入這款新車裡,脫俗典雅,猶如珍藏在這裡的文明,融入其中。我為之感歎,也只有DS能支撐這份榮耀,正如法國人所說,DS代表了法國。如果細想一下,巴黎街頭奔跑的DS不正是一道時尚的風景?蘇菲•瑪索說,我喜歡開DS,隨性而輕鬆。相較于德系豪車,法系豪車有情調,正如評論所說,法國人懂藝術,德國人懂機械。

在對豪車長期觀察中發現,豪車的選擇其實就是文化的選擇。由此,會很自然地劃分出不同的圈層,代表了不同的品位和價值取向。這往往回避不了職業和文化的背景。比如,一位四川女孩一眼就看中DS。我就問,你為什麼喜歡這款車?她說,好看,有藝術感,開這樣的車回頭率高,也符合我的身份(模特)。同樣,一位從事山水潑墨畫創作的年輕人,也喜歡DS,認為這車的個性代表了時尚。事實上,在設計師眼裡,DS設計的風格就是藝術。從它的品牌歷史來看,汽車就是藝術的異化(DS常被製作成裝置藝術)。一位收藏家曾對我說過,收藏DS就是當作藝術品來收藏。

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上,DS推出一款全新的SUV——DS 7 CROSSBACK,再次引起車壇關注,尤其是設計圈,被視為設計的藝術。這說明什麼?

“我們創造(設計)的這款汽車,它將在時間長河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就是DS 7 CROSSBACK的自信。據介紹,這款車是針對開拓者、潮流愛好者、運動員和藝術愛好者……尋找新汽車體驗和獨特感覺的客戶而設計的。我想,憑藉這些定位,其品位和格調就不低,並超越了對物質的滿足,注入了時代氣息和個性的放飛,但又不失為對生活的闡釋和誘導。這種先鋒和前衛秉承了DS的創新和跨界的融合,把豪車設計推向了與時代相呼應的高度(不是迎合消費,而是創造消費),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新豪華的生命離不開時代精神的物化。

DS是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打磨的法式豪車品牌。上至總統和社會名流,下至車迷和百姓,都把DS視為“移動的藝術”。所以,DS的每一款車型都代表了法國不同年代和時期的生活訴求,可以載入史冊的活標本,也是世界公認的法式風尚之一。有鑑於此,DS在中國的尷尬就不難解釋,主要還是認知的偏頗。說明中國的豪車消費還停留在過於功利和單一的物質化,審美存在局限,尚未進入時尚多樣性的選擇。儘管有購買能力,但還是缺少鑒賞能力。也就是說,汽車現代化容易,但要汽車現代性卻不易。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想,這就是DS對豪車撩撥所產生的瘙癢。

2017年3月18-20日于江浦公寓

顏光明

資深媒體人、著名汽車記者。從1985年開始就與汽車行業接觸並從事新聞寫作,曾先後對汽車業界重大事件做過深度報導,發表觀點性文章至今,勤於思考,筆耕不輟。長期關注汽車行業的發展變化,並參與了一些軟課題的研究。著有《輪上風流》、《大國汽車》等書。

汽車有智慧

真實 | 啟迪 | 睿智

雖然關注汽車,更關注

新能源汽車的另一種可能

關注Futurauto

擁抱新能源汽車未來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汽車有文化媒體集群

汽車有文化|汽車有智慧|周海濱微說|談車工坊|丹東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