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家族富了150年,第三代掌門人活了101歲,傳奇還在繼續……

大衛·洛克菲勒,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億萬富豪。

當地時間3月20日,他在自己位於紐約的莊園Pocantico Hills中安詳去世,享年101歲。

大衛·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這個家族對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與政治都有著舉重如輕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這個姓氏就意味著“錢”和“權”。

中國人常說的“富不過三代”在這個家族中徹底失效,

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富得不行。

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翻開美國史,你會發現洛克菲勒家族無處不在。

位於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

而在這個不斷牛逼的過程中,大衛·洛克菲勒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他是絕對的富三代,爺爺是“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地球上最早將石油工業化、商業化的一批人之一,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後改名為美孚)。

約翰·洛克菲勒有錢,

但也是出了名的“扣”,任何支出都要記帳。他跟老婆結婚的時候,用15.75美元買了一枚婚戒,記下。欠朋友5美分,記下。而那時他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百萬美元。

這個習慣自然也延續給了孫子。小的時候,大衛·洛克菲勒要給自家莊園除草,一株草一美元,就當做零花錢。他會把這些收入全部記進本子裡,可以說是從小就“鑽錢眼兒裡了”。

洛克菲勒家族的莊園Pocantico Hills

對金錢的敏感來源於家族的規訓,約翰·洛克菲勒常對後人說:“財富屬於上帝,我們只不過是管家。”

這話聽起來有些假,但卻是一個富了六代的家族財富積累實實在在的經驗,所謂錢生錢,靠的不就是理財嘛。

所以後來在大衛·洛克菲勒主理大通銀行期間,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了資產淨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除了理財,大衛還很會跟政界處理好關係,而這是在他之前的兩代掌門人所欠缺的。

為了拓展集團在全球的業務,他要拜訪各個國家,而他的外交策略,簡單粗暴,就是到一個國家,就要見他們的老大。

出訪時,外國元首對大衛·洛克菲勒的接見也是國家首腦級規格。戰利品之一就是他的名片盒,裡面分類裝有15萬名他曾經以銀行政治家身份見過的人的名片。他的辦公室為此還專門空出了一個房間,以便能裝下這些名片。

1973,大衛·洛克菲勒跟隨尼克森訪華,見到了我們敬愛可親的周總理,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親切會談,大通銀行成為了中國銀行在紐約的代理行。

嗯,談笑間,幾十億的事情就這麼敲定了。

也曾有人為此指責他在海外度過了太多時間,忽視了在大通銀行的工作。但事實只能證明大衛的遠見,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全球聲望上,他的周遊列國,都給大通銀行乃至美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在能賺的同時,和這個家族的人一樣,他還特別能捐。別看那個老約翰給老婆買個戒指都要記本本裡,他一生卻捐了整整5.3億美元。而整個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金額超過10億美元。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筆捐贈,就是北京協和醫院了。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據時代週報此前報導,1914年,專注慈善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剛成立不久,便派出了中國考察團。對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醫院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三次考察的結果讓洛克菲勒基金會下定決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床、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這就是後來的協和醫學院。

1921年學院建成開學,大衛的爸爸,小約翰·洛克菲勒還從美國乘坐輪船,歷經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

大衛也曾承諾過,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對於有錢到這種地步的家族而言,慈善是一種延續香火的方式。

洛克菲勒家族的遺產很龐大,為了避免分家或者後代的揮霍,他們採用的機制是,將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

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委員會都是德高望重的大佬和經驗豐富的頂級職業經理人。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所以說人家能富六代是有理由的……可是,雖然有著腰纏萬貫的財富和叱吒風雲的一生,但晚年的大衛並不快樂。

他的5個哥哥姐姐相繼離世,他的兒子、時年65歲的理查-洛克菲勒也在2014年駕駛一架小型飛機時墜機身亡。

飛機墜毀現場

這種不斷出席葬禮的感覺,讓大衛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了一段肺腑之言:

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你失去了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也就顯得沒有意義了。

如今,他終於到了可以休息的時候,老爺子一路走好。

乾貨請戳:

還有一籮筐關鍵字……你們自己輸吧……

出訪時,外國元首對大衛·洛克菲勒的接見也是國家首腦級規格。戰利品之一就是他的名片盒,裡面分類裝有15萬名他曾經以銀行政治家身份見過的人的名片。他的辦公室為此還專門空出了一個房間,以便能裝下這些名片。

1973,大衛·洛克菲勒跟隨尼克森訪華,見到了我們敬愛可親的周總理,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親切會談,大通銀行成為了中國銀行在紐約的代理行。

嗯,談笑間,幾十億的事情就這麼敲定了。

也曾有人為此指責他在海外度過了太多時間,忽視了在大通銀行的工作。但事實只能證明大衛的遠見,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全球聲望上,他的周遊列國,都給大通銀行乃至美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在能賺的同時,和這個家族的人一樣,他還特別能捐。別看那個老約翰給老婆買個戒指都要記本本裡,他一生卻捐了整整5.3億美元。而整個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金額超過10億美元。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筆捐贈,就是北京協和醫院了。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據時代週報此前報導,1914年,專注慈善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剛成立不久,便派出了中國考察團。對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醫院進行了細緻的考察。三次考察的結果讓洛克菲勒基金會下定決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創辦一所集教學、臨床、科研於一體的高標準醫學院——這就是後來的協和醫學院。

1921年學院建成開學,大衛的爸爸,小約翰·洛克菲勒還從美國乘坐輪船,歷經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

大衛也曾承諾過,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對於有錢到這種地步的家族而言,慈善是一種延續香火的方式。

洛克菲勒家族的遺產很龐大,為了避免分家或者後代的揮霍,他們採用的機制是,將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

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委員會都是德高望重的大佬和經驗豐富的頂級職業經理人。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所以說人家能富六代是有理由的……可是,雖然有著腰纏萬貫的財富和叱吒風雲的一生,但晚年的大衛並不快樂。

他的5個哥哥姐姐相繼離世,他的兒子、時年65歲的理查-洛克菲勒也在2014年駕駛一架小型飛機時墜機身亡。

飛機墜毀現場

這種不斷出席葬禮的感覺,讓大衛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了一段肺腑之言:

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你失去了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也就顯得沒有意義了。

如今,他終於到了可以休息的時候,老爺子一路走好。

乾貨請戳:

還有一籮筐關鍵字……你們自己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