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訪東天山在建最長公路隧道

施工車輛駛出隧道。

天山網訊這是現實版的“愚公移山”,

單洞總長23.539公里,隧址區域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複雜,設計施工長達四年。目前新疆在建最長的公路隧道東天山特長隧道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天山將哈密分割成了山南和山北,現在兩地主要依靠303省道互通。然而,一遇到冰雪、泥石流等極端天氣的影響,道路就會被封閉,這給群眾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穿越東天山的隧道建成後,將從根本上解決哈密山北伊吾和巴里坤兩縣的交通運輸瓶頸問題。

7月1日,記者前往東天山隧道施工現場進行了探訪。

從哈密市出發,一路向北,行駛約70餘公里,來到天山山腳一處隧道口,一輛拉料車從隧道口內緩緩駛出,車上裝滿了碎石。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挖掘機在洞內挖出來的碎石,拉到附近進行破碎處理,再進行二次利用。

在洞口,停放著兩個外形酷似變形金剛的三臂鑿岩台車。工作人員介紹,

三臂鑿岩台車在鑽爆孔、錨杆孔、掏槽孔、超前灌漿孔、裝藥、安裝錨杆等作業中大顯神通,將為推進東天山特長隧道的全面貫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剛進入隧道,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隨行工作人員立刻給記者遞上口罩。沿著隧道向裡走,一個裝飾有彩燈的施工架出現在眼前,幾名工人正在施工架上工作。隧道邊緣,一根粗大的管子從隧道口一直延伸到隧道內,

將外面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輸送至隧道內。

隧道內,車輛通過施工架。

穿過施工架繼續向前行,越往裡走,越感到潮濕悶熱,光線也越來越暗。一陣轟鳴聲從前方傳來,只見一輛挖掘機正在漆黑中進行掘進工作。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隧道內悶熱潮濕,

氣味刺鼻,工人每天3班倒。即便如此,每天8小時下來還是吃不消。目前主要開展的是隧道內掌子麵開挖,以及仰拱、二襯迴圈施工。

中交哈密交通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擁華介紹,東天山公路隧道屬於G575線巴里坤至哈密公路建設專案,為該專案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隧道左洞全長11.764公里,右洞全長11.775公里,橫穿哈密區域內天山東部山脈,是新疆最長、海拔最高,也是新疆綜合難度最大的一條超長隧道工程。

自2016年11月施工以來,目前已累計掘進2.2公里。

劉擁華說,作為天山寒區特長公路隧道,具有“長、大、高、寒”的顯著特點。特別是在公路隧道挖掘中,山體遇水將加深一級難度,東天山隧道單洞最大湧水量約為每天3.6萬立方米,相當於19個標準游泳池的儲水量。

哈密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白建國說,G575線巴里坤至哈密公路建設項目是新疆公路建設領域裡的首個PPP項目,是新疆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跨越天山南北的交通運輸大通道,項目建成後,將312國道、G30連霍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這三條國家幹線公路連通起來,將成為哈密山南山北、互聯互通最為便捷的運輸大通道,屆時哈密一區兩縣將形成“一小時經濟圈”。

是新疆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跨越天山南北的交通運輸大通道,項目建成後,將312國道、G30連霍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這三條國家幹線公路連通起來,將成為哈密山南山北、互聯互通最為便捷的運輸大通道,屆時哈密一區兩縣將形成“一小時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