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蔣抗日,李克農寫劇本勸服東北軍團長,張學良心生感慨:共產黨真夠朋友

文|黃金生

蔣介石在廬山講話

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公開談話,

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得以實現。為了適應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採取了一系列實際措施:將“工農共和國”改為“人民共和國”,進一步改變蘇維埃土地政策,加強與各界愛國民主人士的聯繫。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決定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放在第一位,
成立中共中央聯絡局,李克農任局長。並交給李克農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爭取張學良的東北軍。

打麥場上演話劇,勸服東北軍團長

高福源是在陝北榆林橋戰役中被紅十五軍團俘虜的東北軍第107師619團的團長。他被俘不久,就和其他俘虜一起,被紅軍帶到了陝北安定縣瓦窯堡。李克農將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戰役中俘虜的數千名東北軍官兵集中在瓦窯堡,創辦了官兵政治學習班,

用來攻破被俘官兵的心理防線。作為俘虜,高福源不僅未受任何虐待,而且受到各方照顧,衣食等待遇比紅軍還要好。經過兩個月的教育後,高福源的思想漸漸發生了變化。

李克農瞭解到,高福源是東北人,對把東北丟給日寇一事很是不滿。現在他的家屬仍滯留在家鄉,遭受日軍踐踏。高福源喜歡參加紅軍的文化活動。李克農就趕寫了一個話劇劇本《你走錯了路》。說的是一位國民黨團長被紅軍俘虜後,

如何悔過自新、掉轉槍口打日本人的故事。

很快,這個精心排練的話劇就在瓦窯堡的一個打麥場上演出了。當劇中的妻子開始向團長訴說別後東北家鄉如何被日寇蹂☆禁☆躪,自己流離失所的種種苦難之時,台下的高福源忍不住號啕大哭。他回到宿舍之後,心情難以平靜,一夜輾轉難眠。經過徹夜的思考,第二天一早,他主動提出要求,希望會見紅軍高級領導人。

高福源

李克農與高福源經過幾次長談,提出希望他去和張學良取得聯絡。高福源果然不負眾望,說服了張學良及心腹軍官,帶回了要李克農赴洛川與張學良會談的信息。

爭取東北軍,張學良:共產黨真夠朋友

1936年1月19號,李克農在高福源的帶領下,

隻身赴洛川東北軍67軍軍部,與67軍軍長王以哲、參謀長趙鎮藩接觸及談判。23日晚,李克農和張學良在67軍軍部正式談判。李克農首先向張學良介紹了瓦窯堡會議精神,闡述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表示願與東北軍在內的一切抗日軍隊合作,成立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張學良也坦誠說明了自己“剿共”無門,抗日不成的苦悶,表示願與紅軍在抗日基礎上合作,首先實現東北軍與陝北紅軍的停戰,並願斡旋楊虎城和盛世才,實現西北大聯合。

李克農經過與張學良的初步會晤,探明了張學良有合作抗日的誠意,並與東北軍建立了友好聯繫,這堅定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做通東北軍工作的信心。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經過醞釀,決定派閱歷豐富且熟悉東北軍情況的葉劍英參謀長前去西安。葉劍英到西安後與張學良就迅速停止內戰以及關於紅軍與東北軍聯合抗日的作戰計畫問題進行溝通。葉劍英還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幫助張學良應付複雜局勢。10月中旬,紅軍在寧夏固原地區李旺堡包圍了襲擾蘇區的馬鴻賓騎兵207團,蔣介石急令張學良派東北軍前去解圍。張學良非常著急,只好求助於葉劍英。

葉劍英認為這是進一步爭取東北軍、開闢西北交通線的一個好時機,他於13日、14日連續發電報給毛澤東,轉達張學良的意見,建議應允張的要求,放出被包圍的馬鴻賓騎兵團,允許東北軍劉多荃的105師按規定時間前去接應,同時要紅軍派人員隨帶呼號密碼直接與前去接應的105師取得聯繫,與該師“永遠通好”,並派人與105師洽談今後交通問題,開闢西北新的交通線。

毛澤東同其他中央領導人經過研究,採納了葉劍英的建議,令紅軍有意放出包圍在李旺堡的馬鴻賓騎兵團,並讓開大路,在沿途佈設宣傳棚迎接劉多荃的105師,讓其接走馬鴻賓騎兵團。張學良對此事的處理結果很滿意。他感謝葉劍英說:“共產黨真夠朋友,你們幫我解決燃眉之急!”

1937 年春,李克農在西安七賢莊紅軍聯絡處辦公室

與其他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

葉劍英在西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紅軍與東北軍、十七路軍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東北軍的實力地位得到加強。西北地方初步形成了紅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三位一體”的新局面。

除東北軍外,中央還加強與其他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1936年2月,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等致信國民黨滇軍將領龍雲和孫渡,建議雙方締結抗日停戰協定。同時請貴州開明士紳周素園致函龍雲、孫渡。周在信中說:“蔣介石派中央嫡系萬耀煌、樊嵩甫等進入雲南、貴州來打紅軍,也叫你打紅軍,紅軍是不好打的;退一步說,即使你把紅軍打掉了,也是兩敗俱傷;萬、樊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多勢大,那時的雲南,還是你的?假道滅虢,史有明鑒。”孫渡接蕭克和周素園的信後在威寧、昭通按兵不動。這種態勢,有利於紅二、紅六軍團在黔西、大定、畢節地區停留20天,休整補充。1936年6月27日,總政治部發佈了《關於瓦解與爭取白軍官兵工作決議》。明確規定了對西北軍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和馬仲英部,東北軍,西北軍楊虎城部、魯大昌部,以及中央軍陳誠、胡宗南部採取不同的瓦解與爭取策略。按照總政治部的指示,紅四方面軍各部隊進入甘南地區後積極開展爭取白軍的工作。與此同時,紅二方面軍也對沿途的國民黨軍隊軍官寫了一些信,號召其與紅軍訂立協定,一致抗日。5月25日,毛澤東在致國民黨晉軍閻錫山的信中表示,“敝方同志甚願與晉軍立於共同戰線”。閻錫山雖未對聯共明確表態,但表示願意抗日,並取消了一些抗日救國的限制。

首先實現東北軍與陝北紅軍的停戰,並願斡旋楊虎城和盛世才,實現西北大聯合。

李克農經過與張學良的初步會晤,探明了張學良有合作抗日的誠意,並與東北軍建立了友好聯繫,這堅定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做通東北軍工作的信心。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經過醞釀,決定派閱歷豐富且熟悉東北軍情況的葉劍英參謀長前去西安。葉劍英到西安後與張學良就迅速停止內戰以及關於紅軍與東北軍聯合抗日的作戰計畫問題進行溝通。葉劍英還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幫助張學良應付複雜局勢。10月中旬,紅軍在寧夏固原地區李旺堡包圍了襲擾蘇區的馬鴻賓騎兵207團,蔣介石急令張學良派東北軍前去解圍。張學良非常著急,只好求助於葉劍英。

葉劍英認為這是進一步爭取東北軍、開闢西北交通線的一個好時機,他於13日、14日連續發電報給毛澤東,轉達張學良的意見,建議應允張的要求,放出被包圍的馬鴻賓騎兵團,允許東北軍劉多荃的105師按規定時間前去接應,同時要紅軍派人員隨帶呼號密碼直接與前去接應的105師取得聯繫,與該師“永遠通好”,並派人與105師洽談今後交通問題,開闢西北新的交通線。

毛澤東同其他中央領導人經過研究,採納了葉劍英的建議,令紅軍有意放出包圍在李旺堡的馬鴻賓騎兵團,並讓開大路,在沿途佈設宣傳棚迎接劉多荃的105師,讓其接走馬鴻賓騎兵團。張學良對此事的處理結果很滿意。他感謝葉劍英說:“共產黨真夠朋友,你們幫我解決燃眉之急!”

1937 年春,李克農在西安七賢莊紅軍聯絡處辦公室

與其他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

葉劍英在西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紅軍與東北軍、十七路軍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東北軍的實力地位得到加強。西北地方初步形成了紅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三位一體”的新局面。

除東北軍外,中央還加強與其他國民黨軍的統戰工作。1936年2月,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等致信國民黨滇軍將領龍雲和孫渡,建議雙方締結抗日停戰協定。同時請貴州開明士紳周素園致函龍雲、孫渡。周在信中說:“蔣介石派中央嫡系萬耀煌、樊嵩甫等進入雲南、貴州來打紅軍,也叫你打紅軍,紅軍是不好打的;退一步說,即使你把紅軍打掉了,也是兩敗俱傷;萬、樊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多勢大,那時的雲南,還是你的?假道滅虢,史有明鑒。”孫渡接蕭克和周素園的信後在威寧、昭通按兵不動。這種態勢,有利於紅二、紅六軍團在黔西、大定、畢節地區停留20天,休整補充。1936年6月27日,總政治部發佈了《關於瓦解與爭取白軍官兵工作決議》。明確規定了對西北軍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和馬仲英部,東北軍,西北軍楊虎城部、魯大昌部,以及中央軍陳誠、胡宗南部採取不同的瓦解與爭取策略。按照總政治部的指示,紅四方面軍各部隊進入甘南地區後積極開展爭取白軍的工作。與此同時,紅二方面軍也對沿途的國民黨軍隊軍官寫了一些信,號召其與紅軍訂立協定,一致抗日。5月25日,毛澤東在致國民黨晉軍閻錫山的信中表示,“敝方同志甚願與晉軍立於共同戰線”。閻錫山雖未對聯共明確表態,但表示願意抗日,並取消了一些抗日救國的限制。